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重大飞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突破了许多以往的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方面,邓小平对以往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基础,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邓小平则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观点;传统观念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分配形式,邓小平则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特殊关系。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都是把社会主义学说和他们所讴歌的自由平等结合起来,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反响。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人类的一切进步文化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矛盾学说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下面这组文章分别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三重内涵、从矛盾学说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统“和合”精神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垄断收益和非法收益是导致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论述。相信这些观点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但是,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它所产生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背景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就拟从这种背景上的差异性作初步的探讨,以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鞑.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特别重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这一学说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而这一学说能够产生,在思想史上有两个作为前提的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劳动产生价值的思想,一个是对劳动进行一般和特殊的区分。这两个关键环节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来源。这两个关键的思想基础分别由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提出的,但是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由于哲学上的根本局限性,都没有从这些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前进。马克思吸收了这两种思想作为基础,并且在哲学上产生了根本性的超越,从而产生劳动二重性学说,这一学说既使得经济学发生根本变革,也蕴含着一种新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设想了两种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情况,但只针对第二种情况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当代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空白。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理论,它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只能是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是在五四运动后开启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后,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一批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愈显深重的现实契机。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知识界围绕中国能否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进行的几次大论战,为革命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前人在重大历史关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进行的思考,无疑有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陈独秀等社会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是与中国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潮在落后的中国生长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其中也有些不正确、不彻底的观点。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的社会史发展问题及社会文化问题,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李大钊在五四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时期是思想文化剧烈变革的时期。不少学说、思潮传入中国 ,引起一些争鸣、争论。由于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 ,广泛传播 ,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引介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为国人所知始于19世纪末,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则是在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近代报刊成为马恩经典著作传入中国的最早传播工具,其地位和作用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从宣传旧民主主义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刊物出现,创办了共产党报刊的雏形--《共产党》月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思想界对封建贞操观的批判,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五四时期。这一批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条件相异,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色,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产业女工队伍的壮大 ,为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 ,为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开创了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思想界风起云涌,百家争鸣,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传统封建阶级意识形态在时代的冲击下苟延残喘,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泮林革音在动乱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波澜,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发展与流变,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渐成风潮却受其空想的局限终究不过南柯一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真理性、广泛的代表性、正义性在广泛传播之中日益被大众接受,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建构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取得突破、形成阵营、遭遇曲折、艰难奋起的世纪。在这一世纪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面临着三个世纪性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从中国面临的国情世情出发,从总结历史经验、实现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入手,进行全面改革,破解了这些难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形态,坚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成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