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一直存在群众自发形成商业活动的传统.在超大城市拥挤且有限的公共空间里,如何创造群众自发参与的公共空间,形成积极的城市生活意象,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中国有很多"草根夜市",是大城市作为"不夜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夜市形式逐渐被取缔.以上海、武汉等超大城市为研究对象,调研夜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新城区契合了大城市“创新驱动”与“老城复兴”两大重要发展背景,是由创新科技产业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区重构集聚而形成的新空间模式。苏州西环路科创带是姑苏区实施做大做强科创产业战略、创新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国内大城市老城区探索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模式。研究以苏州西环路科创带为例,探索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和创新科技产业升级双驱的实践模式,总结提炼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基于创新城区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都市化进程是对城市实践的动态描述,在学术研究相对滞后的前提下,动态观察亟需在场,从"节点事件"到"焦点问题"再到"界点特征",是对都市化进程动态观察的三个递进层次。2012年中国都市化进程凸显八大"焦点问题"。2012年,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年度"界点特征",体现为"建设新型城镇化"决策的提出,使得本年度中国城市发展发生了"国家导向型城市"模式对"社会导向型城市"模式的截断。"截断"的真正含义是两种城市模式的"逆势相合",即"国家导向型城市"表面上截断了"社会导向型城市"的自然发展,但两者以"自下而上"的城市建设为契合点,实现了协同合作,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城市"他治"与"自治"协作传统的继承。明确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过渡性、复杂性与"中国特色",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城乡规划领域的经典议题。以广州市为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人群画像数据等,聚焦城市内部各街区,通过对居住空间类型与社会群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联分析,深入探究中心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及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城市社会空间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广州市中心城区在居住空间类型方面以商品房街区和城中村街区为主,老旧街区占比较小,呈现出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且三类街区的居民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在不同社会群体及三类街区之间亦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在城市历史发展惯性、城市规划引导、房地产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广州市中心城区呈现出“圈层+斑块”的社会空间结构。为缓解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出现的社会空间维度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从可负担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两方面提出相关调控策略,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5.
从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出发,对处于城镇化发展高级阶段的北京大都市区郊区小城镇多中心、分散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疏解城市功能、承接城市产业、承载人口宜居等方面新的功能定位。根据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城镇体系设计,基于现实存在的问题,从城乡一体化视角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城市总部区位环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5个中国大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利用42个指标构建4大指标体系,即综合经济、生产服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对城市总部区位环境进行评价。①上海、北京位居第1级,成为中国城市总部区位环境最为优越的城市。②深圳、广州属于第2等级,区位环境相对优越。③天津、重庆、杭州、苏州、南京等15个城市处于第3等级。④以济南、福州等为代表的13个省会城市及东中部地级市,稍次于上一个等级。⑤其他的省会城市及地级市属于第5等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传统保护类街区的商业合理利用选择问题备受关注。一些国内大城市中的传统保护类街区在保护更新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有益的商业利用方式,并对所在城市的旅游发展、文化影响力提升做出了贡献。以北京南锣古巷、上海新天地等6处街区为例,对街区商业业态的特征和其来自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街区的商业利用有赖于其所在城市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街区商业业态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城市用地分类体系和政绩考核标准的双重作用下,创意园区是中国城市当下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园区模式所具有的明确而封闭的边界、自上而下的管理运营方式和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标准,使其对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带动效应受到局限。通过梳理传统城镇化下中国创意园区发展现状,通过简化模型分析,发现创意产业"园区模式"的结构性缺陷:"园区"与"社区"的分离无法满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构建和发展创意城市体系的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以社区为底板,以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导向,"政府-居民-企业"三者协同的创意产业"社区模式",并对其运作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车停放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大城市自行车停放问题,运用不同方法预测不同类型自行车停车场的需求量,探讨了相应的选址规划问题;同时改进了已有换乘点的自行车停车量预测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中央城镇化发展决策文件提"乡愁"的深义,应建立在梳理中国乡愁传统的基础之上。在传统中国,"乡愁"并非消极体验,而是发生于人们在去乡之后因在他乡获得安身资本的回头一望,是对去乡事实的价值升华。传统中国的"乡愁"发生于城乡一体化的格局框架中。在当代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走出农村的人无法在城市获得安身资本,难获生存尊严,"乡愁"的实质是"乡仇"。中央决策文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是要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与过去不同的中国农民去乡模式,使农民真正获得生存尊严并重建地方认同。  相似文献   

11.
杨恩慧  韦献兰 《职业圈》2007,(1X):52-54
自行车停放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大城市自行车停放问题,运用不同方法预测不同类型白行车停车场的需求量,探讨了相应的选址规划问题;同时改进了已有换乘点的自行车停车量预测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这一历史自然过程中,大城市率先发展是必然规律,但由于城市"灾变"及"城市病"的迭生,要求城市化发展必然是理性的,必然要从更大密集度及更快速度的"怪圈"中调整出来。选取城市防灾减灾及应急建设的论题,旨在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安全发展寻找新路径,整个思路基本上遵循了联合国减灾战略秘书处及发达国家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交通大学、光明日报社编辑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5年4月1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战略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转型"、"智慧社区与智慧村镇建设"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以新常态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探讨了文理学科交叉的创新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构建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PCA模型对2000-2013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GIS空间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与类型划分进行了初步定量探讨。结果表明:2000-2013年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局部上新型城镇化以"芜-马-铜"为核心圈层,呈现向外围减弱分布态势;2000-2013年新型城镇化4个维度指标在空间上也表现出一定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高值主要分布在芜湖、马鞍山的县(市),而生态城镇化高值主要分布在黄山、池州的县(市);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上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Ⅰ高值区、Ⅱ较高区、Ⅲ中值区、Ⅳ低值区,并针对4种类型区提出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总体思路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熵值赋权法评价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皖江城市新型城镇化的优点与缺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皖江城市带城市发展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皖江城市带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洁 《中国名城》2023,(3):25-31
城市更新是中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的主要任务,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序实施城市更新需要健全的法规体系支撑,但是当前城市更新的立法工作显著滞后于实践。回顾我国城市更新地方立法从空白到全面探索的历史过程,梳理25个大城市相关法规文件的内容,总结当前城市更新地方立法的迭代性、创新性以及不足。最后,从系统化、精细化、法定化、本地化4个方面对未来城市更新地方法规的制定提出展望,以期为地方政府构建完善的城市更新制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决定了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港口型城镇具有非常典型的特色化发展模式,但如何从单一港口经济转变为多元经济推动模式,既是坚持特色,更是拓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启东市吕四镇从港区经济到多元经济模式的探索,预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新的趋势。问题虽然也有,但走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发展实现转型和优化是一条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人文城市建设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曾经的"首善之区",古都文化发展、古都文化形象塑造是人文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为了塑造"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古都文化形象,显示文化遗产"活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特殊魅力,避免使古都保护在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中陷入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必须对古都文化形象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澄清、梳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古都文化形象的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诉求下,《2014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梳理和解读了中国都市化进程2013年度十大焦点问题:一是上海自贸区先行试验启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开启;二是雾霾大规模降临中国,考验城市环境治理能力和转型发展能力;三是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各地城市纷纷探索各具特色的转型经验;四是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五是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诉求明显,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压力加大;六是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路;七是中心城市大力整治群租现象;八是城市文化建设走向务实惠民,文化节庆活动出现新趋势;九是以城市餐饮浪费得到遏制为突破点,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逐步改善;十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方案的不断明晰,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学术研究与讨论显著增加,并呈现跨学科、多角度综合考量的趋势。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中国城市开始逐渐走上机制变革的自觉性道路,以各个层次的新政策导向和新机制引导将城市扩张逐步转到限定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产城融合"是产业空间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型城镇化城重要实现途径。本文从现实问题出发,阐释产城融合内涵,并且从两者的辩证关系角度来思考解析产城融合的发展规律,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空间的变异,城市的发展又给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在分析现实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产城融合实现路径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