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百年来,范蠡的相关事迹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通过对《国语》《史记》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史料中对于范蠡其人的记载存在"远略近详"的情况,而《史记》作为我们现今可见的最早关于范蠡系统介绍的文献,其所记又多有隐喻汉初历史人物,甚至是司马迁演义的成分。在掌握更多材料之前,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如今我们对范蠡的认识,其框架来自于《史记》,而这与历史上真实的范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在《国语·越语》的基础上对范蠡有了更全面的记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范蠡形象,成为历代文人了解范蠡其人其事的重要途径。诗人们也纷纷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以范蠡为创作主体的咏史诗。以唐宋两代诗人歌颂范蠡的咏史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些诗歌对范蠡建立功业的称赞,对其功成身退的向往等,探讨唐宋诗人对范蠡形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3.
【文题】枭(猫头鹰)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或者采取其他办法呢?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4.
范蠡是我国古代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商人,也是一位有重大贡献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在许多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书籍中都不提他,甚至错误地认为,他是一个阴谋家。本文主要通过对范蠡思想的分析,说明范蠡的确是中国古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后期,赣南地区经历了由人口亡徙、田园荒芜到人口渐趋过剩的变化过程。清中后期赣南地区出现的"浮口"问题是清朝前期社会变革的结果,是政府的"作为"与"难作为"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浮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赣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也给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月里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来到山东陶山拜谒范蠡墓,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关于范蠡,史书上多有记载:范蠡,字少伯,战国时期楚国人,越国大夫,著名政治家。他辅  相似文献   

7.
范蠡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本把他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考察了范蠡魅力永存的内在原因在于他非凡的智慧、意志和道德力量,并回顾了近十年来,有关范蠡研究出版的简要情况,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位独特人物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机关干部“下海”,现在成了热门话题。认真追溯起来,这其实是古巳有之的。机关干部“下海”第一人,当属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范蠡。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当时吴国和越国结下冤仇,争战不休。吴工夫差胜越王勾践,越王困于会稽,死到临头,只是靠了范蠡的出谋划策,越王才保住了身家性命,并靠了范蠡和文种的忠心辅  相似文献   

9.
看点扫描:无锡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湖,穿越市区的京杭古运河,被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史记·越世家》中所写范蠡的事迹 ,多采自《国语》 ,但又有很多新的发展。他特别叙述了范蠡灭吴霸越的事功。倘真如司马迁所说 ,则此时的范蠡就是一个信仰与“实践”完全脱节的人。因为 ,他口头上是个拥护黄老思想的信徒。也许 ,《史记》中的范蠡形象是根据汉代张良的影子勾画的 ,这里显露出司马迁对黄老思想及其鼓吹者的隐隐嘲讽  相似文献   

11.
张伟虹 《甘肃教育》2010,(16):45-45
范蠡(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后人所认识的范蠡,多来自其助越灭吴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代,百家互争短长,又往往互相渗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范蠡的人生态度是儒道合一的范例。他在扶助勾践的政治活动中,抱着儒家的“入世”态度,而以后功成身退、邀游天下的行为,则表现出他的道家的“出世”风范。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之所以在范蠡的身上得以和谐的统一,结合点在于范蠡始终关注个体终极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林小云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27-29,33
今本<吴越春秋>是残本而非全本.亡逸的两卷其一应该在今本<廅闾内传>之后,<夫差内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阖闾"南伐于越"的檇李之战和夫差即位三年的励精图治.另一卷应该是在今本<越王无余外传>之后,<勾践入臣外传>之前,主要内容应是记叙勾践轻信所谓"大朋之龟"的吉兆,不听范蠡劝谏,轻率伐吴,导致兵败夫椒,不得不退守会稽,与吴行成.这部分内容中应该是融合了范蠡、文种二人的生平及其入越经过的.  相似文献   

14.
范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实业家,本文主要通过对范蠡经商成功的原因以及其经商思想进行分析,以期待能对现代企业家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你可知道我是谁?” “您是范蠡大人。”我清清楚楚地回答。 “不错,我是范蠡,但这一次,我是带着越王的命令来,你还敢违抗么?”  相似文献   

16.
一《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初居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大郑宫。”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阈,秦徙都之”。秦国从何处徙都咸阳,此处没有明文记载。《史记·商君列传》载:“居三年,作为冀阈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这就明言秦国自雍直接徙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从此说者有:蔚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中华书局1961年版)云:“前350年,秦自雍徙都咸阳。”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0页云:“这时秦国为了争取中原,图谋向东发展势力,把国都从雍迁…  相似文献   

17.
文学花开“吴越角”,声名鹊起“五彩螺”。范蠡湖水文化汁,骄子挥毫写新歌。著名作家茅盾、郁达夫、章克标、金庸就读过的历史名校嘉兴一中校园,有一条散发着浓郁文化意蕴的范蠡湖。传说春秋末期,协助越王灭吴后,范蠡携同西施退隐,住在这个湖边。每天早上,西施梳洗后,将脂水倾倒在湖中,湖中的螺蛳吃了那脂水,日久天长就成了五彩螺。嘉兴一中的一代代文学爱好者,就以五彩螺为旗帜,汲取五彩的文化营养,培育健全的文化人格,使得全校的文化氛围长兴不衰。在开始第二个百年之初,学校承先启后,在新校园又开挖了一条“范蠡湖”,引来了“范蠡湖水”,…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自己根据中华传统经典的基本观念与现代科学的基本定律所推导建立的原子结构公式,作为哲学通式,对商圣范蠡的经营之道予以诠释,可以作为现代各行各业经营管理趋利避害的规范化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大鹏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37-138
深入探讨“商圣”范蠡的战略思想对中原经济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发掘范蠡思想中的精髓,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区位资源优势为基础,促进中原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史记》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个性不同的谋臣形象,其中范蠡是司马迁所欣赏、认同的谋臣之一。范蠡身上体现了理想谋臣应有的尊礼尚德、坚守使命、学道谦让、盈而不溢和独善其身的高贵品格。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对比、正侧相映和生动传奇的细节刻画手法,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和形象性。同时,范蠡形象亦渗透了司马迁自身的人生理想,体现在立功、立德、立言和勇者不必死节的人生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