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回顾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多视角地透视了鄂东志士的革命活动同武昌首义的爆发两者间的直接关系,认为鄂东志士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从舆论宣传、革命团体组建、组织领导等等方面,为武昌首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而得出了如下结论;武昌首义是以鄂东人为最杰出的代表的一大批革命者用血汗铸就的,此说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缺乏领导核心,在“排满”思想的影响下,革命党让位于黎元洪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而黎上台后,不仅改变了起义队伍群龙无首的局面,而且获得了各个阶层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使清廷成为孤家寡人。黎在湖北军政府中开始倾向革命,既声明反清又一度与黄兴合作指挥民军保卫首义成果,尤其是在议和谈判中坚持共和立场,基本上代表了武昌革命党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在鄂东地区大量出现,其本意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造就实学人才。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颠覆旧秩序的革命知识分子也在新式学堂中形成。鄂东地区青年学子秉承着科举仕进的意愿入学,但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规模庞大,使得青年学子毕业后缺乏出仕或者成为乡绅的可能,多在省城到县乡的文教系统任职。在这一过程中,新式学堂塑造了一张串联省城到县乡的学缘关系网络,并沉淀在地方社会,这是很有力量的社会组织资源。在这一社会组织中的新式学生群体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位置,难以与传统秩序协调融洽。国民革命开始后,新式学生通过学缘关系网络接受革命思想、形成革命组织,发动贫雇农开展革命活动,与传统社会秩序彻底决裂,地方革命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1911年的武昌首义,是由湖北的两大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领导的。共进会在武昌首义酝酿、筹备、发动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起义成功后,自身的缺点开始暴露,其领导人孙武为了争夺更高的权力和地位,开始了分裂活动,给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共在鄂东抗日斗争中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内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昌首义的成功决不是从天而降的"圣果",而是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均已成熟使然。武昌首义之成功,革命党人发挥了巨大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主要原因。由于湖南与湖北在地理位置上同处大湖南北和长江中游地区,晚清末年同属湖广总督管辖范围,又同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而有着共同的文化心理习惯。两湖革命党人在反清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期合作,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毫无疑问,武昌首义的成功自然也记载着湘籍志士的一份劳绩。湘籍志士在首义地点的选择、首义依靠力量的找寻、促成首义之区新军向革命方向转化以及策动各省光复、巩固首义成果等四个方面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7.
鄂东南苏区革命民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历史民歌,主要包括红军歌曲和传统民间歌曲。其具有全民参与、专业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传播特点,同时呈现出音调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追求审美品位、彰显文化生命等艺术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8.
辛亥武昌起义的主体,是革命化、军事化的湖北近代知识分子。此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各地举行的众多次起义均告失利,湖北武汉的革命党人却取得武昌首义之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武昌首义的主力是湖北新军的革命士兵与部分中下层军官,他们大多是湖北近代教育培育的先进知识分子,整体素质远高于会党。由于张之洞的倾力推动,湖北近代教育的发展遥居全国各地之先。湖北近代教育对武昌起义的重要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证实:其一,辛亥首义前,本地区近代知识分子成立不少革命社团组织,其名称和章程都直接反映近代教育的重大影响;其二,湖北武汉地区民主革命活动新颖多样,染有鲜明的近代教育色彩;其三,革命党人借张之洞兴办新式学堂之机,也创办了数所教育机构直接培育革命知识分子。历史表明,湖北近代教育保证了本地区实业与新军的持续发展,为辛亥武昌首义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敏 《商洛学院学报》2022,(5):53-59+90
《湖北学生界》作为辛亥革命前由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革命性报刊,与充满革命思想的众多报刊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舆论合力对武昌起义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动员作用。从阅读史的研究视角出发,考察《湖北学生界》稳固的传播机制和以湖北学界、军界为主的读者阅读其文本的阅读行为,探讨《湖北学生界》在读者中产生的思想感化力和动员力,对理解以《湖北学生界》为代表的革命报刊为武昌起义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及《湖北学生界》在辛亥革命报刊史上的特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长期治理湖北,他所创办的近代实业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所创办的近代教育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坚强的骨干力量,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张之洞确实不自觉地奠定了武昌首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大革命时期,鄂东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进步社团、创办学校、图书馆和刊物、召开群众大会、游行示威、演讲,演戏、画漫画,编歌谣、打鼓说书;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拥护国民政府,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解放妇女,破除封建迷信,揭露地主剥削,组织起来斗争,反对基督教,歌颂革命胜利;宣传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高群众阶级觉悟,增强斗争意志,破除封建恶习,树立社会新风,打倒土豪劣绅,穷人当家作主,建立革命武装,打击反动势力。  相似文献   

12.
明代鄂东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行,多志同道合之师友,是故李贽寓居麻城著书讲学。李贽独特的是非观,清新的文学主张,进步的教育思想,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拉开这场革命序幕的是武昌首义。近三十年来史学界对此研究成果颇多:在成功原因的研究方面,笔者和主流观点一致,认为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应居首位;在首义的领导问题上,史学界主要存在四种观点,近年持同盟会领导说的论者减少,而持共进会和文学社共同领导说的论者增多,笔者也认同此说;帝国主义的"中立"态度方面,学者多集中于对其原因和影响的分析,笔者则认为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革命党人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
鄂东民间童谣在鄂东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和发展,是鄂东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记录了鄂东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浓缩着鄂东古老的风土民情,表达了鄂东人民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对青少年儿童具有娱情、教育、认识、审美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鄂东农业产业化调查札记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黄冈市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却仍处在较低阶段和水平上;但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黄冈市目前农业产业化建设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鄂东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与国家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鄂东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可看出:鄂东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总体评价等级优秀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优秀率高于国家体质乡村学生标准,低于国家体质城镇学生标准。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握力体重指数,立定跳远低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鄂东高校学生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的比例高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因此,鄂东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教育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对贫困学生要给予关注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鉴于鄂东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生产力不发达等因素,鄂东和谐发展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武汉城市圈建设为鄂东地区构建绿色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机遇,鄂东地区凝重厚实的红色文化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资源等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可能。由是,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构建绿色文化必将成为鄂东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苏报》原为“营业性质之小报”,后在追踪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转成“善造风潮之报”。通过对各地“学界风潮”的持续报道,《苏报》充分彰显了报刊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并因此形成某种旨在批判教育腐败、政治专制和文化奴役的激进舆论。而后,章士钊等人主持笔政,着意对栏目设置和版面编排进行“改良”,公开发表“排满”、“革命”文字,使得《苏报》完全成为革命宣传的舆论工具。从《苏报》舆论的言论进路与话语策略来看,实经历了一个由和缓而激烈、由教育批评而政治批判、由双向“交流”而单向“灌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写下了关于鄂州西山的"一赋四诗"。对其诗赋的写作时间加以厘定和评赏,以求对西山文学以及西山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激进的革命青年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暗杀活动。本文从"革命情结"和"烈士精神"两个视角,探析辛亥暗杀志士这一群体的心态。面对危难的时局,他们认定"革命"是救世的唯一良药。暗杀志士的"革命情结"催生出他们愿意为之献身的"烈士精神",佛学思想和游侠精神也是其"烈士精神"的思想来源。此外,谭嗣同的人格感召也是暗杀志士产生这种心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