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要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下面就诗歌教学如何进行审美赏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在审美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聋校书法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观察、比较、临摹、赏析、创作等多种手段,带领聋生在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审美内涵、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感受赏析诗歌时,应辩证看待诵读与赏析在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教给学生科学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通过诵读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张郑胜 《课外阅读》2011,(6):266-266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一首诗来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和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可见,对诗歌的鉴赏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佳途径。而意境的赏析又是诗歌作品阅读中的重中之重,诗的意境美是古今诗论永恒不变的主题,是诗歌艺术的最高审美规定。那么,如何赏析诗歌作品的意境美呢?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文学首发于诗,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诗经》、汉魏六朝乐府、唐宋诗词、元曲、明清诗歌,直至现当代诗等,都在教材中不断现身,六册教材中,仅"诵读欣赏"一项就有48首诗歌,另外还有多首外国诗歌入选,因不同历史背景形成各自相异的美学特点;但不管怎样,它们还是具有共性的,词语、情感、意境、韵律等元素共同支撑起诗歌独特的美。在赏析课教学上,教师可以从体裁、背景、关键语、写法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本·琼生的诗篇《不像大树那样生长》为例,探讨“英语诗歌鉴赏”课程的教学。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三种策略:一、加强诵读,突出感性体验,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鉴赏诗歌的音韵美;二、研究语言,分析言外之意,在联想体验中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美;三、物意契合,注重陶冶性情,在审美思辨中学会赏析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7.
美感是一种生命体验,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精神美和语言美.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渗透美育,激发聋生生命热情呢?我们认为要从课堂教学、教材内容、阅读、情感几方面入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聋生学好语文,学会解读生命,使青春因为有了语文而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文学殿堂中的璀璨明珠。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诗之美、体验诗之乐、探索诗之趣,对滋养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诵读、赏析、临创等策略,由易入难地引导学生学习儿童诗,探寻诗歌之美,找寻诗歌的奥妙,启发学生的诗意,激发他们发掘诗性生活的乐趣,为学生点一盏诗歌明灯,照亮他们的诗歌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9.
丁金雪 《教师》2022,(17):69-71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聋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语文教育的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引导聋生体悟美、认知美的重要作用。聋生因为受听力障碍的影响,对身边的景物很难形成听感觉、听知觉和听表象。这些感性材料的丢失,严重影响了聋生对周围场景中美好事物的认知和体悟。为了提高聋生体悟美、认知美的能力,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聋生多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并根据聋生生理和心理的认知特点,创设视觉情境和体验式情境,全方位增强聋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为提高聋生语文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落后地区,聋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一个"虚有名词".聋生家长或包办保护过度,对聋生有求必应,或麻木冷漠听之任之.聋生家长对聋生的心理期望值过低,对聋生"只养不育".聋生家庭教育在聋生教育中正常缺席,使得聋生产生这样那样的性格或心理的缺陷,如好逸恶劳、孤僻、自虐,聋生的教育发展遭遇了瓶颈之难.  相似文献   

11.
肖凤华 《海外英语》2012,(13):82-84
对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鉴于学时的限制,英语专业讲授文学史的方法必须得当,要求及时、高效。将文学史格式化,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的信息量。将中文诗歌"起承转合"的赏析方法运用于英诗的教学和赏析,梳理情节阅读原著,是引导学生走进文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探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方法,使学生走进文学,主动接受文学的熏陶,从而欣赏到经典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性.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陌生化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地传达陌生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聋校的美术教学改革,是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根据聋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聋生发现美、探究美和创造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聋生的内在创造性品质,发展个性,补偿缺陷,使聋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到四个“转变”传统的特教教育观只求聋生在学习中学得一技之长。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聋校教育发展的形势。素质教育下的聋校美术教学,教师要引导聋生健康成长和对其学习内容、方法进行指导,使聋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发他们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对美的事物总是喜爱、向往和追求的.而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集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诗歌艺术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的高度凝炼、内容的含蓄繁复、意境的深邃空灵以及形象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星空璀璨无比,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容易将诗歌教学肢解成字词的理解、句子的赏析、情感的分析,让灵动的语言变得干瘪,让自由的思想变得粗糙,学生感受不到诗歌的美好。教师要教出诗味,就要引导孩子"以文学的姿态"读诗,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创作去打开诗歌丰富的内涵,从而养成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03-104
新课程标准下,更多的诗歌走进初中教科书,诗歌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学习诗歌,对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至关重要。诗歌教学是美的教育。诗歌的美,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讲析诗歌,最应从"美"字上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春江花月夜》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是一篇自学赏析示范文本,因其长篇,且不易理解,故作例文重点赏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与品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了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学习及必修文本诗歌的积累,高二学生对意象、意境等已不再陌生,然而涉及想象与联想,兼以文辞深奥、诗篇偏长,故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意图的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地使聋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是聋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其中双语教学虽属"晚辈",但其青春活力令人瞩目.我校于2002年夏成立了"双语教学"实验课题组,并设立了"双语教学"实验班,以聋生自己的母语(聋人手语)为突破口,抓住聋生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促使聋生的身心得到适时、健康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双语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深受聋生欢迎.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