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初中思想品德课标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重视使初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体验、感悟、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因此,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应贴近生活、真诚对话、亲历体验。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对其生活的指导,使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体验、内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努力把基础知识原理融入生活题材,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对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从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几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注重学生的课外生活,鼓励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体验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做了明确说明,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经历让教师都明白一个道理,脱离了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是乏味无力的,没有了实践体验的思想品德课是空洞苍白的.  相似文献   

6.
范呈碧 《小学生》2010,(5):22-22
小学品德新课标明确了其课程性质是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所谓实践性就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7.
臧云录 《甘肃教育》2014,(19):71-71
正思想品德课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感悟和体验,才能增强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一、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德育课程的内在情感性、体验性等学科独特性,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心理起伏较大,知识储备和经验阅历相对较少,性格叛逆喜模仿,对一些生动形象的内容更感兴趣。而情感体验是激发、维持、加强学生智力活动的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不能仅从理论上进行灌输,不能光给学生讲一些空洞抽象的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道德体验,如果做不到这一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36):139-140
新课标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依据,鼓励学生在学生中感悟生活、获取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反思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建构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达到以情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为主,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的条件。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分析知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领悟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情感价值,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认知社会现实,并作出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判断。本文依据新课标实施的基本要求,力图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使书面的说教转化为学生的社会化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新课标强调教材的内容编排上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活韵味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是小学一门重要学科。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课程是以人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体验等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真实与模拟的体验活动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小品表演不仅能满足新课标的以上要求,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王荣同志由两则自己的生活体验片断发散开来,联想到体验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体验将传统的说教灌输变成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激励与自觉的行动。学生唯有在情境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真实的感受和经历才会作为经验的一部分永久保留,从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建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在无声...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们应努力找到文本中抽象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切入口,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引发道德行为,切实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搭建教材与生活的互进通道针对传统品德课脱离实际空洞说教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条件下,体验教学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师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去体味与领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在体验中获得发展,这是建构新型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根据新课程生活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