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和日本在文化各方面相互影响,因此谚语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两国谚语在相似的基础上又有着各自不同。本文将通过对中日谚语定义以及它们惯用句作对比,阐述中日谚语异同之处,从语言角度进一步了解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日谚语所表达的意义具有相似性,除社会生产方式不同外,地理区位、生态气候、物种分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也使得两国的谚语在表达方式、喻体象征物上存有差异。日本谚语中海岛文化、盛产的樱花和爱护动物以及天人合一等内容和谨慎、精小、具体等形式就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在民间的言简意深的语言,是口语中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其中汉语中有一些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谚语,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是对汉语语言最具代表意义的诠释。同样日语中也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谚语。本文主要将中日两种语言中与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相关的谚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更好的掌握这类语言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中华谚语和日本谚语均具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言简意赅、结构简短精炼、寓意深刻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日汉谚语互译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原文的意境和形式,还要注意谚语的翻译方法,尤其需要谨慎处理谚语增补法问题。从分析谚语的特征及日汉谚语的对应与非对应之处着手,重点探讨不对应时的日汉互译增补法,以加深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掌握谚语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一切事物都在周而复始的变幻,究其原因,很多都是文化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造成的。中日两国地处亚洲,一衣带水,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有着漫长的文化交流也有着至今说不清的争端。两国之所以一直有着纷争很大原因在于在文化上我们就存在着差异。对于中日两国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就是关于两国人民国民性的比较;其次,就是两国人民的心理特征差异;最后,是中日传统文化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有文化而衍生的民族精神有哪些不同和相似之处,在对于"和"的理解上他们又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6.
"禁忌",在文化人类学中与"塔布(taboo)"是同样的概念。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域都存在自己固有的禁忌,其中有关女性的禁忌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存在着禁忌女性的现象,并且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中日两国的类似的女性禁忌现象加以对比,从而试图从中进一步理解两国精神信仰和社会体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本文从地理环境、日常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借助典型的法汉谚语表达方式,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探索法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两国文化在语言艺术、服饰艺术等方面有其相似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服饰是文化的载体,同时文化也在服饰上刻有自己的印记。通过对比中日两国传统服饰的差异,分析产生的服饰差异的原因,进而探究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中日文化中,动物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这体现了两国文化存在共性和个性。如果我们对此缺乏了解,容易在学习和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错误和用词不当。因此,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有助于避免中日两国人民在交往中产生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虽同属亚洲文化圈,但两国的文化在很多方面相差甚多。两国人民在对颜色的喜好上,有很大的分歧。从白色的不同含义、在词汇上的不同体现以及在民俗中的不同表现三个方面,论证白色在中日两国文化意义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谚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英谚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文中对汉英谚语的文化含义、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还分析总结出谚语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日漆艺交流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漆艺交流历史悠久 ,几乎贯穿中日文化交流的整个历史 ,中国漆艺较早发展成熟 ,对日本漆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漆艺 ,并在吸纳中国漆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建立起本民族传统漆艺体系 ;日本的创新技艺回流中国 ,丰富了中国既有的漆艺宝库。中日两国的漆文化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中互动发展 ,对世界漆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中日育儿进行比较研究,对促进两国深入了解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中日两国1 219名家长的教育观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日家长的儿童观比较接近,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心地善良、关心别人、健康结实的孩子,但中国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获得文化知识,学会与人打交道;在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时的介入方法方面,中日家长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中国家长会把孩子带走以避开纠纷。  相似文献   

14.
日语是在汉字词汇的基础上创造的,但是因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的不同,两国汉字词在词义和词形上有很大差异。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比研究中日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同义词,进而探讨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日姓氏的起源、种类以及文化内涵比较,寻找中日两国文化上的差异,使日语学习者正确了解中日姓氏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谚语。英汉谚语体现了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记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英汉谚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个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相似文献   

17.
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率代表团访华,此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至此结束了日本侵华战争以来两国的敌对状态,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进入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时代。邦交正常化30多年以来,两国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曲折地发展着,回顾并且总结分析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过程,对当下处理两国间的各种摩擦是非常有帮助的,相信在借鉴老一辈领导人以及外交家的各种经验的基础之上,在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大背景的同时,中日两国一定能够克服万难,使两国间的政治、经济、人文的交往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谚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人们日常生活经济的总结和概括,一般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而且寓意深刻,有很强的哲理性,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谚语的翻译可采用直译、意译、同义借用等多种方法。谚语的翻译不仅要译出原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文化特征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文化遗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谚语翻译应充分了解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赵朴初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由他发起并通过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打开了中日民间外交的大门,为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并为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20世纪伟大的和平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