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花下也缺少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马奎春先生认为的“不能搭配”,是因为“速成班”不能“赏花”,不能‘城群结队”,不能“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其本质在于——是“速成班”的“清国留学生”呢,还是“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很显然,作者选取了前者,并认为后者犯有不可原谅的错误。这种结论下得未免太早和武断,从A、B两图来看,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结合当时我国国贫民弱的实际,在日本的“速成班”里断不会有中国的留学生,倒是清政府派出的留学生中恐怕有他们自认为的“速成班”…  相似文献   

2.
近读1999年第3期《语文世界》登载的马奎春先生写的以藤野先生)中的两处语病》(以下简称为《语病川一文,觉得有不同意见需与马先生商榷。马奎春先生之所以把《藤野先生》的两处佳句误作病句,一处是因为他把双宾句子误作兼语句子,另一处是因为他把修辞现象误作语法现象。先看第一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语病》作者认为:“车里的客人”与“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之感。他提供了修改办法,其中有:a.叫车里的客人小心些。b.叫大家小心些。笔者则以为:“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句子中,词语之间的配合必须合乎语法规则和逻辑事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藤野先生》中有一段关于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初稿是:“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修改稿把后一句改为“但花下也  相似文献   

4.
《语文世界》今年第3期刊出了一篇名为以藤野先生冲的两处语病》的文章。看后,我很赞赏作者这种严谨治学,敢挑名作之刺的精神,但对作者所“挑”之“刺”,我实在不能苟同。现简要阐述如下。1……有一回上车,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马奎春老师认为此句中“客人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重复罗佩之感。我认为,傅野先生》一文语言凝练而舒缓,深沉含蓄又不乏幽默风趣,此处之“客人大家”正体现了这一风格。若去掉其中之一,就显得平谈没有余味了。况且从语法角度讲,“客人大家”也是客观存在的语法现象,如“我…  相似文献   

5.
近读1999年第3期《语文世界》登载的马奎春同志写的《〈藤野先生〉中的两处语病》(以下简称《语病》),把鲁迅先生散文名篇中的两个佳句误作病句,不禁联想起“有眼应识荆山玉”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语病》作者之所以把《藤野先生》的两处佳句误作病句,一处是因为他把双宾句子误作兼语句子,另一处是因为他把修辞现象误作语法现象。先看第一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语病》作者认为:“车里的客人”与“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口罗嗦之感。他提供了修改办法,其中有:a.叫车里的客…  相似文献   

6.
东京也无非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相似文献   

7.
比喻的生命是本体和喻体之间须要自然贴切,形似神传。如鲁迅《藤野先生》: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8.
读书看报,发现一种新的语言,它以一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作为背景,具有特别丰富而强烈的表达效果。这种效果,有比喻的生动与形象,有移用的活泼与鲜亮,也有描写的传种与精细…… 这种语言,我姑且称之为“背景语言”。 第一,以地域环境作为语言背景。 ①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几个青年妇女坐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孙犁:《荷花淀》) ②但花下也缺不?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  相似文献   

9.
<正>【技法指导】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中的两段文字:选文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与后文哪句话呼应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这句话与后文的“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如何呢”呼应 ,表露了对东京那帮浑浑噩噩的中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2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好吗 ?[原文用…  相似文献   

11.
对鲁迅先生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一语的解释,人教社初中语文的各个版本都有各自的表述,现摘抄三则如下:1、指当时新到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当时还是清朝,称“清国留学生”。(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1995年4月第1版)2、指当时新到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当时还是清朝,称“清国留学生”。(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2002年12月第1版)3、指清末到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12.
对鲁迅先生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一语的解释,人教社初中语文的各个版本都有各自的表述,现摘抄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文章开首一句文章开首一句,表现了鲁迅对某些不务正业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感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言外之意是说,东京有这类清国留学生在,觉得无可留恋。所以下文有一句“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把这两句对照起来看,更可以看出作者厌恶清国留学生达到了不屑与共的程度。鲁迅不在东京学医,也不到离东京不远的千叶医学校学医而到比较偏辟的仙台去学医,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读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一个生活马虎,穿着粗心的藤野先生便立马在头脑立了起来。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相似文献   

15.
一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这有“门房”又有“洋房”的“中国留学生会馆”的详情如何? 中国留学生会馆,亦叫清国留学生会  相似文献   

16.
唠叨     
付君耀 《红领巾》2007,(10):57-57
唠叨是我每天都能听到的乐曲。 清晨,闹钟的“丁零”声刚刚响起,妈妈就开始唠叨了:“快起来,快起来,要晚了。”“再不起床,就迟到了。”“外面车多,过马路一定要小心……”每天她都不厌其烦.一句句唠叨不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许多留学生在语言学校卒业时,决定不了上大学后学习何种专业。下面就各学科的特点做些分析,提供给大家参考,并列举具体学部以供大家选择。 一、人文科学。例如心理学、社会学学科等。以“何为人”为本领域最大的课题,探求所  相似文献   

18.
虽然少年天才是鲜见的.但他足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震撼:“中国不缺少神童.只缺少培乔神童的土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神童是可以培养的”……于是有更多的人欲探究制造神童的妙诀.甚至带领孩子参加“神童”速成班。到底神童是天生的.还是人为培养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传承     
作文展台“喂!爸……对,我们在路上了,好的。”荣国笑着挂了电话。“爷爷怎么说?”世杰从车后座探身向前。“还能怎么说?叮嘱我们小心山路呗。”荣国随手把车里放着的流行歌曲切掉,“这一天天的,听的都是些什么歌。”  相似文献   

20.
消声遥控器     
“你放学了要直接回家。”“天气这么冷,要多穿一些衣服。”“隔远些看电视,小心眼睛近视?”……对于这些没完没了的唠叨,我似乎特别敏感,听一句都感到烦躁不已。真想有个消声遥控器,把这些声音全消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