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人本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人本思想具有自己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完整的内容体系.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涵体现在本体论、历史观和价值论上;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内容体系体现在马克思人本思想的起点、立足点、价值诉求和终极目标等几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能够发现"以人为本"是贯穿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以关注"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核心原则,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文章主要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的人本意蕴进行阐释,以此全面和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曲彦 《教育与职业》2012,(8):162-164
马克思人本思想强调人是个体的人、自由的人和关系中的人。依据马克思人本思想构建高等教育理念时应遵循的原则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和仍旧体现人的本性特点的人,在教育手段上则应顺应人的本性而施教。其具体理念体现为个性发展理念、学术自由理念和引领公共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科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辩证审度,这种辩证审度包括三个方面:即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审度;科技是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排放、破坏环境的生态审度;科技是提升人的社会性和促进人的能力发展、破坏人的身心健康的人本审度。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校职工为本的三位一体的人本管理理念,切实、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本、校职工为本的三位一体的人本管理理念,切实、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切实解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师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这一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中国提出的每个理论几乎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痕迹,包括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世界思想。它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逻辑演绎。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世界历史与和谐世界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和谐世界思想的构建逻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它在中国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正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生态文明的切入点。面对中国现实的环境问题和严峻的国际形势,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时碧 《广西教育》2014,(11):119-120
论述马克思的人本理论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基于马克思人本理论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并与马克思的个人特质紧密相连。马克思人本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关于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古希腊文明丰富的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及其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性的回归和高扬、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家对人的关注和德国古典哲学中深厚的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思想渊源;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是严重的不平等的时代,一部分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广大无产阶级的发展为基础的,广大劳动人民处于非人、异化的生存状态,这是马克思人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为广大无产阶级解放而奋斗的高尚精神和崇高人格是马克思人本思想产生的个人特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人本思想从整体视域关注人的发展,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实践的,具有综合性、现实性,应从客观发展的视角来关注人的发展。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诉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实现高度和谐。这是因为,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公平正义的实现、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采用、自由时间的增加和合理利用以及人们观念的改进都将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学生,围绕学生,强调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的,以调动人的主动性、主体性为基础,以人与人的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这就是光谷三小人正在努力实践的“人本课堂”。  相似文献   

14.
李军伟 《文教资料》2011,(4):114-115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理论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论证了人的主体性是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的统一。这对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发和发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的构建依赖于人的和谐,并最终体现为人的和谐.基于人本管理思想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在学校管理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人,发展人,以教职员工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中共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弗洛姆始终信奉社会主义,把人看作人,追寻人与社会的和谐。他们视角一致,极为冷静和理智地看待人和社会,不愧为诊断人类疾病、指点人类命运的思想大师。相比较而言,马克思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宏观架构,弗洛姆着眼于微观环境的改善;马克思强调国家行为,弗洛姆强调个人、群体的心理、行为可改变社会环境。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实现铺设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框架和基础,而弗洛姆的人本理论则是各个方面的细化和深化。他们的人本理论合在一起,显示出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具有真正的活力和吸引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并且使社会主义者不再感到气馁,从而可以切切实实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贺伊娜 《考试周刊》2008,(50):235-236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运用,阐释了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人际和谐的深刻启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文章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以人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