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稀(浓)硝酸才具有强氧化性.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同学忽视,造成解题失误.  相似文献   

2.
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而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稀(浓)硝酸才具有强氧化性.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同学忽视,造成解题失误.  相似文献   

3.
类型4性质验证型实验探究题例4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图5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图5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3、4、6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相似文献   

4.
HNO3(包括稀硝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实质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的强氧化性,是NO3-与H+性质的组合,因而要警惕NO3-与H+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的陷阱.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是较为常见的考点.  相似文献   

5.
硝酸根离子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但在酸性溶液中,就相当于有硝酸存在,显示强氧化性。对于NO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知识的隐含考查,往往易被学生忽视,造成解题错误。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笔者对涉及硝酸根离子隐含性题型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  相似文献   

6.
Y型管结构简单,用途广泛,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很少使用,若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将其用于中学化学实验,可以设计出很多有价值的用法。下面介绍一组可以在Y型管中进行的化学实验。a.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是验证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用Y型管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使两个实验先后在同一装置中对比进行。实验时,先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铜丝和浓硝酸立即发生反应,液面上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当NO2充满Y型管后,抽拉并转动铜丝,再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此时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的NO气…  相似文献   

7.
NO-3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 ,而在酸性溶液中相当于稀 (浓 )硝酸才具有强氧化性 .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同学忽视 ,造成解题失误 .例 1 往由铁、铜组成的混合粉末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 ,充分反应后 ,剩余金属m1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 SO4,充分振荡后 ,剩余金属为m2 g ,则m1与m2 之间的关系为 (   ) .A .m1>m2   B .m1相似文献   

8.
本文从HNO3与NO3-的结构、化学反应实验结论、电极电势、化学平衡移动等方面,分析了浓、稀硝酸的氧化性。从而得出了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更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实验目的 ①用铜与稀硝酸反应,验证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并验证有NO生成;②验证NO与O2的反应;③验证NO2与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其氧化能力与自身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与同一金属反应时,酸愈稀,则被还原的程度愈大,一般地说,浓硝酸总是被还原为 NO_2,稀硝酸通常被还原为 NO 和氧化态为 2价以下的产物。Cu 4HNO_3(浓)=Cu(NO_3)2 2NO_2↑ 2H_2O3Cu 8HNO_3(稀)=3Cu(NO_3)_2 2NO↑ 4H_2O然而,在中学教学中,学生对“浓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小,而稀硝酸被还原的程度大”往往很难理解,并且容易  相似文献   

11.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随反应温度,硝酸浓度和金属活泼性的不同,还原产物也不同,可能是NO2、NO、N2O、N2、NH4^+等.在中学教材中,以Cu为例,Cu与浓HYO3反应生成NO2,与稀HYO3反应生成NO.  相似文献   

12.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是探究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现行苏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第100页中有该探究实验的介绍,教材装置如图1所示。教材实验的目的是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及NO2气体溶于水生成无色NO气体;再加水稀释剩余的浓硝酸使之成为稀硝酸,则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NO气体。结合教学实际,已有诸多学生对该实验方案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3.
在定性分析化学里讨论到阴离子的性质时,对于硝酸根离子是否具有氧化性这点,各种教材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它具有氧化性,把它划为氧化性阴离子。理由是在不同情况下,它可被还原成NO_2或NO,甚至N_2和NH_3;有的认为它没有氧化性,原因是在稀硫酸溶液中,它不能将碘离子氧化成碘。为什么会产生以上两种不同观点的呢?主要是没有注意到硝酸根离子的氧化性跟溶液的酸度有着密切关系的缘故。因为随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逐步增大,硝酸根离子的稳定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小。量变引起质变,使硝酸根离子由无氧化性变成有较强的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N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极弱,通常认 为不显氧化性,但在酸性溶液中显示极强的氧化性,可 以氧化许多具有还原性微粒。这一知识是中学化学的 重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命题者往往会利用NO3-性 质上的这一特殊性在题目中设置陷阱,因此需要考生 对这一知识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总结这 一知识,以强化训练效果。现举几例,加以研讨。 例1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1.浓度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增大物质的浓度,其氧化性(还原性)随之增强,减少物质的浓度,其氧化性(还原性)随之减弱。如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强于稀硫酸等。例1:38.4mg 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态),反应消耗的 HNO_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C.2.2×10~(-3)mol D.2.4×10~(-3)mol解析:铜与浓 HNO_3反应生成 NO_2,但随着硝酸量的逐步减少,硝酸溶液的浓度变稀,则硝酸的氧化性渐弱,故随  相似文献   

16.
一、从反应的实质看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实质是金属与H 和NO3-共同作用.例如,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3Cu 8H 2NO3-3Cu2 4H2O 2NO↑;Fe2 与稀硝酸反应的实质是3Fe2 4H NO3-3Fe3 2H2O NO↑.例1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  相似文献   

17.
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体现硝酸强氧化性的2个重要演示实验。其中,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如何呈现产生的气体是无色NO而非红棕色气体NO2是实验的关键。同时,实验过程中的污染物吸收与处理也是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新教材第二册第15页[实验1-7]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是体现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采取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我认为有几个地方欠妥。①由于Cu与浓硝酸迅速反应放出NO2气体,因而在系塑料袋的时候和拆洗的过程中都会有NO2气体逸出,从而污染环境,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②在该实验操作中,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③在Cu与稀硝酸的反应中,由于试管内有空气存在,生成的NO气体很快被氧化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1实验改进a.Cu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2所示,橡皮塞上插入一根可以上下抽动的…  相似文献   

19.
题:在盛有硫化钾水溶液的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锌溶液和稀硝酸,各有什么现象发生?分别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得知:硫化钾溶液可以和氯化锌溶液和稀硝酸发生反应。但是,化学反应有两大类,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哪类  相似文献   

20.
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很强的氧化性。劳动人事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化学》第四章第四节讲到硝酸的氧化性时,有一演示实验,其做法是“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观察现象。”“从实验中可看到,浓、稀硝酸都能与铜反应,前者反应激烈,有红棕色的NO2气体产生;后者反应较慢,有无色气体NO产生,在试管口呈红棕色,这是NO遇到空气中的氧被氧化成NO2的缘故”该演示实验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效果比较明显,成功率高,但是产生的有刺激气味的有毒气NO2直接污染教室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