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分值一般在十分左右。在实际教学中,任何版本的教材中诗词教学所占比重都较大,例如苏教版除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中的诗词以外,还专门编制了《唐宋诗词选读》。教师在诗词解读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然而一般情况下只是关注标题、意象、抒情词句、作者以及书下注释等,却忽视了诗词以外的问题设置。往往这些问题也会给考生解读诗词很大的提示,甚至成为解读此诗词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贯彻,高中化学教材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必修教材,一个是选修教材,在这两本教材中,必修教材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适用于全体高中生,选修教材是对基础知识的发展和深化,适用于理工科的学生或爱好化学的学生.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衔接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资源非常丰富,包含了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和读本(配套用书).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必修教材为"经",以选修教材和读本为"纬",科学整合,"经纬"交织.具体而言,包括:在以主题组元的框架内,对必修部分教材资源重构组合;在一轮复习中,对必修、选修等教材资源科学整合;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因此,教材编写既要立足于课程标准,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水平。历史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内容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并不是要把以前教材中的内容和体系都加到新教材中,而是在保持模块相对完整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方式,从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方面充实教材内容,使学生在模块学习的同时,能够逐步建立起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网络,以求对某一历史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笔者以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作浅析。一、加大必修Ⅰ政治分册的内容含量必修Ⅰ政治分册一般在高一上…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苏轼诗词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分量,与此同时,苏轼诗词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苏轼的文学创作特点进行解读分析,拿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开展初中语文教材中苏轼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对苏轼文学作品的理解。一、苏轼诗词教学思想解读在传统的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只是重视对  相似文献   

6.
教材解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材究竟该怎样解读,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用心思考,才能艺术地解读教材.  相似文献   

7.
汪明霞 《学语文》2013,(6):41-42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高考复习阅读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古诗词,从一般阅读欣赏角度,开放式的读一读、品一品、诵一诵,领略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之美,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学生还是很喜欢的,但如果要从深入鉴赏的层面进行学习,学生是觉得有难度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学而得法、学得有趣,这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诗词教学历来是"看上去很美".让学生理解诗词情味、同时与教师达到共鸣产生美的体验就有难度了.常常是老师在讲台上剖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新教材改革之后,必修3的唐诗鉴赏单元、必修4的宋词鉴赏单元,让人又爱又恨又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解决这一个矛盾呢?本文根据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对诗词教学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抛弃教材,或对正文以外的辅助栏目视而不见,一味求新求异,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但在目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和高考“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原则下,单纯依靠教材也是不可取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挖用足教材的前提下,通过对挖掘史事问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通过不同史观多元解读找准定位,通过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高考的必然要求。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就如何x,-j-教学资源的“深挖拓展”作一归纳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诗词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在五个必修本中就有三个单元是古诗词内容。《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李清照。  相似文献   

11.
诗词历来被视为语文的教学重点之一.近年来中考诗词分值更有升高趋势.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更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而且,近几年诗词赏析题又成为中考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和难点.许多一线教师为"实用"起见,可能只重视朗读、背诵、默写的教学,而忽视了诗词的赏析.这样不但使诗词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更忽视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诗词赏析的教学只要遵循了由"面"到"线"再到"点"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中选取了《渔父》一文。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材的解读中有一个问题比较纠结:在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等的反复规劝下,屈原到底为什么依然要宁赴湘流,而甘愿葬于江鱼之腹?对此,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简单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词名篇.因此,古代诗词教学必然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些诗词篇目虽然因为篇幅短小,韵律整齐,容易熟读成诵,但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须注意诗词这一类文体的特殊性,由此入手,破解教学难点,进而让学生深入把握诗词的特殊形式及其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4.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层面探讨古典诗词互文性解读,本文主要是从修辞角度分析优劣,包括修辞的定义、如何进行修辞分析以及其教学价值这三个方面,也结合中学教材中具体诗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教材"三读"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诗词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中国人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我们透过诗词不但能够领略祖国壮美的山河、幽静的田园、苍凉的大漠,更能够感受到诗词背后作者的情感与寄托,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问题展开研究,结合苏教版教材中的诗词实例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一 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是如何的呢?上海中学的火观民先生曾在高中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的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2.9%,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44.9%,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占52.2%.究其原因,火先生认为,除了教材编排的问题外,主要是由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部分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很多高中语文在课后习题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的问题,本文就以苏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充分地解读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系统。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诗词鉴赏》是对必修教材诗歌教学的很有益的补充,我们要结合其编排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首先重视注释和"相关链接",提高预习的实效;其次加强诵读,解读文本,掌握方法;最后合理利用课后练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