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阅读感悟不是生硬的"注入",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自主实践与体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全身心地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悟、解读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而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生活积淀,是感悟的基础"、"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揣摩语言,是感悟的生发"、"运用语言,是感悟的升华"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感悟能力",引导广大教师让学生自己去飞,在语文的天地撑起一片七色的天空。  相似文献   

3.
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去有效地"感悟",应让学生把握感悟之本,进行诵读;应关注感悟之源,联系生活;应实现感悟之宗,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4.
面对改革创新的艰巨任务,教师应在坚持正确发展观的基础上,确立起自己科学的限度观:明确教育的"有限度性",恪守教师的"最低限度",追求教学的"最大限度",防止教育的"无意过度",享受发展的"超越限度".教师确立科学合理的限度观.必须坚持实践的原则.教师的限度观要在实践和感悟中去寻求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高考题浓缩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在日常教学中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如果不能从深层去剖析高考的命题立意,不能从上位去拓展考题的应用价值,不能从长远去构建教学的培养目标,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高考题的讲解,要"溯源登高",明确其立意,探知其内涵,感悟其发展;要"缘流而下",从一个问题引申到一类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感悟知识,建构网络;更要把握通性通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进行一次"整容".  相似文献   

6.
德育生命力的触发器在于重体验,重感受。学校实施"红色文化进校园",充分利用我县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特定的"红色经典世界"中去触摸,去感悟,进而受到熏  相似文献   

7.
张克利 《教育》2011,(25):54-55
学生要想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文,就需要打破框框,争取"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心灵去感悟。所谓"笔墨的自由",指写作内容是广泛  相似文献   

8.
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抓住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帮助孩子走向"大社会",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感悟体验人间的真情真爱.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寻找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张依芸 《文教资料》2009,(3):145-14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思维成为感悟的力点,以"思"促"悟",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鸣,激活生命的智慧.文章提出,可以让直觉思维触发感悟,让形象思维激活感悟,让发散思维丰富感悟,让聚合思维优化感悟,让抽象思维深化感悟,让创造思维升华感悟.因为学生的每一个感悟都是闪光的金子.  相似文献   

11.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人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舒畅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创设情境,激活体验;置身活动,感受体验;阅读感悟,丰富体验",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去亲历过程,才能更好地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语文教师教授教材文本是为了要超越教材,教师和学生必须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感悟和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语文教学应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物化升华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张田若先生的教育理论指出: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敏锐感悟其实就是朗读,朗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让学生从字词上去感受意义,从读课文中的句子去感悟道理,以及从练习说话上去敏锐感悟这三个方面去加强训练,即可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体验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悟道德和知识的形成的教育方式。其意义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体验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做",寓教于"思",注重引导学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一、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开拓体验教育新平台青少年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解与分析,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9.
<正>一道看似平凡的课本习题,有时却包含着丰富的"隐形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探究",加深学生对课本习题的内在功能和应用价值的认识和感悟.下面是笔者对课本上一道题目展开的探究与引申.人教版高中教材三角函数章节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相接,证明:  相似文献   

20.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感悟1.明确"探究什么?""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确定一个恰到好处的"科学性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值得学生去探究,学生也很乐意参与到探究中去,而且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犯为了"探究"而探究的错误.在本堂课中,同学们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探究:①基因=DNA?②为什么不同生物个体DNA分子不同?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第一印象比较"面熟",同学们都知道"基因和DNA都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但细想却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