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轲只是这场刺秦活动的幕前实施者,作为整个刺秦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太子燕丹既没有识人之智,也没有用人之量,更没有自知之明,整个刺秦活动固然悲壮,却更像一场闹剧。他才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时荆轲的慷慨悲歌千百年来激励了不少仁人志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然而,认真翻阅《史记刺客列传》有关荆轲的内容以及《战国策燕策三》不难发现,荆轲刺杀秦王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人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失败是必然的。下面,笔者仅就荆轲本身的缺陷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早期游历无所作为作为刺客,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要想圆满完成委托人的任务而又全身而退,武艺、谋略、心理  相似文献   

3.
国际旅游组织调查显示,游山玩水旅游将被多样化的专题旅游所代替。由此可以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专题旅游发展前景极为乐观,潜力巨大,这为能集中体现和深刻反映中华文化的荆轲刺秦专题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前在保定开发荆轲刺秦专题旅游具有较强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读《刺客列传》,深为荆轲刺秦王的不成功而惋惜,惋惜之余又忽发奇想,荆轲去刺杀秦王,若让高渐离作副手,这一段历史是不是要改写呢?  相似文献   

5.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丹凤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6-27,30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荆轲刺秦王》课堂向课外的延展性阅读实践为例,探究语文延展性阅读的有效模式。这次实践的基本步骤是:由课堂上对"荆轲是侠义之士还是愚勇之士"这个问题的探讨,引出关于"小义"与"大义"之辨,由此延伸到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的问题。接下来布置课外延展性阅读任务,以"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为主题,介绍相关阅读书目,以一个月为期,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写下读后感。最后学生上交读后感,教师进行评阅,将习作分类,角度同类的作者组成小组,将本组的阅读成果制作成PPT,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  相似文献   

8.
荆轲在等谁     
吴建勋 《焦作大学学报》2010,24(4):64-64,70
文章针对《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的疑问,对"荆轲在等谁"的悬念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认为荆轲等的人很可能是狗屠。  相似文献   

9.
刺秦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夜的蓟城月色甚美,可都城百姓忙碌一日之后多半早早睡下了,再无心欣赏这夜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古小说《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一直令学界感到困惑并不断引发争议,由此牵涉到《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位等相关问题。事实上,《燕丹子》并非出自秦、汉人之手,更非先秦古书,而是南朝江淹假托史事讽喻建平王景素的拟作,其写作时间当在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江淹被黜吴兴之前。至于此事不为世人知晓,主要是因为江淹碍于现实因素有意隐瞒了自己的作者身份,从而导致了一千五百年来《燕丹子》成书之谜。  相似文献   

11.
读《荆轲刺秦王》,当我们激荡于易水送别的悲歌,震撼于秦宫大殿上的惊心动魄后,荆轲的形象走进了读者心中。有人说,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震撼了中国人儿千年。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围绕荆轲刺秦王这一经典故事,巧妙捕捉,抽丝剥茧,深入挖掘荆轲的英雄形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承载着悠久的文化积淀。作者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精当地剖析了荆轲的功过得失,浸润着文化思辨的色彩,给人以较深刻的启示,体现了新时代读者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4.
刘玲华 《考试周刊》2012,(16):30-31
《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这篇文章时,不但要认识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讨论分析刺秦这一行动的对错,还要通过深入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懂得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具备一种品质———隐忍。  相似文献   

15.
荆轲刺秦王     
燕赵自古多义士,尤以荆轲最可书。不但如此,以该题材而作的i嘶也不少。本期选登的这幅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之一)》,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件杰作。  相似文献   

16.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在我国渊远流长,家喻户晓。荆轲刺秦王最后以失败告终,在这一过程中,荆轲有着自己的无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荆轲是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人物。荆轲踏上刺秦的不归路,可以概括为"三逼":其一、田光的"交心"把荆轲逼上只有两种选择的绝路;其二、太子的"屈尊"把荆轲逼上"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独木桥;其三、太子的"慷慨"把荆轲逼上"箭在弦,不得不发"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8.
19.
暑假里,我去乡下哥哥家度假,哥哥承包了五亩池塘。塘水清澈见底,小鱼甩着尾巴快活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儿在水底捉迷藏,一会儿在水中说着悄悄话,一会儿在水面上呼吸新鲜空气。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