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史记》里司马迁既描写了孔子、屈原、刘邦、项羽等大人物,也描写了侯嬴、朱亥等小人物;有战功卓著的将军、谋士、有功高盖主的统帅良臣;更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
《史记》五体 ,以及各体篇数的数目 ,反映的是五行思想发展的年历 ,是一种文化运动的象征 ,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哲学的反映。《史记》褒贬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不是受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的约束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从被压迫人民的利益来立论 ,这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描写人物发迹前的一个或几个轶事,以小见大,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志趣爱好或未来的发展,这种写法,对当代传记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传记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学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6.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实录”历史并“活现”人物。进步的唯物史观 ,独到的五体结构 ,繁而有统的艺术手法皆极具创造性 ,使作品宏观文本与微观文本水乳交融 ,鲜活逼真的人物层次分明 ,赫然在列。《史记》终成文史一炉的巨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史以人为中心 ,引发了历史哲学的思维变革 ,历史记载从此完全从神的历史进入到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描述各类人物 ,重要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各方面确立表率 ,确立标准 ,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8.
在《史记》人物列传的叙事中有很多议论。这是司马迁对前人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史记》叙事中的议论,功能重要,特点明显,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论述了司马迁写"史记"是历史的必然;从"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概述<史记>的主要内容;从"史无前例,传唱不衰"阐述<史记>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司马迁的一支如椽大笔不仅把历史的恢宏一一尽出.而且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操守.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和《史记》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尊敬"、"奉养"、"承志"、"立身扬名"、"安葬追念"等内容和规范。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孝?司马迁主张,要尊敬和顺事父母,对父母应该竭尽全力奉养,奉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要继承父母志向,完成父母遗愿,要努力建功立业,立身扬名,以光耀祖宗和父母,父母仙逝,要"持丧"、"侍丧"、"居丧"、"服丧",以礼安葬,守孝追思,在兄弟之间应该"孝慈"、"孝悌"。司马迁严格恪守孝道,并因孝道而成就了自己和《史记》。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史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经世作用,非笔墨可以形容。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史记》是民族文化的总结和传承;总结历史经验,提供政治借鉴;确立开放的道德体系,实施道德垂训;记述磨难英雄,颂扬崇高人格,催人奋进;促进民族统一,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同源共祖思想。《史记》经世作用如此之大,究其原因:《史记》是真正的“实录”。“经世”是史学的基本功能,但没有“求真”,史学的“经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汉武帝以前三千多年历史中一条五色斑斓的人物形象画廊.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悲剧人物形象的分析,反映司马迁独特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试论《史记》自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自注形式以见其心志,以明其去取,体现了其撰述的别识心裁。本文结合《太史公自序》、《史记》十表等,对《史记》自注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大量的悲剧人物,这些人物的结局也是各有不同。在我们去体会这些悲剧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时,美感的体验也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此,本文就《史记》中几个典型的悲剧人物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受先秦乐学思想的影响,司马迁十分看重"乐"的教化作用。在阐述自己的乐学思想时,司马迁将礼乐并举,同时对礼乐的各自功能作了辩证的分析。他强调乐的"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并且将儒家的"中和"审美思想贯注在《史记·礼书》和《乐书》之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学习受到更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推进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本文仅就《史记》中描写下层人物的文学价值予以分析,以期对语文教学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创作<史记>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司马迁又尤其彰显人的历史主体性及其独特价值.司马迁对于"人"的独特认识不仅表现在他为刺客、游侠、医生、商人等小人物立传,还表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之中.司马迁笔下的女性不以柔弱、温婉取胜,而以坚强、睿智流芳.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以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真实记录了这些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以《史记》中较为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记述为基础,通过分析这些不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背景、社会教育以及性格特征和利用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等来总结出这些历史人物从事历史活动的主要动机,并进一步分析在这些动机的促使下所形成的历史事件。分析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自我实现、功名利禄、私欲、爱国、报知遇之恩等。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前夕,属“杂家”类的子书;《史记》为西汉中期的纪传体通史,二书类别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则是一样的,都是效法孔子《春秋》。探求治国之道之书。由于秦汉思想文化具有兼容性,司马迁对吕不韦和《吕氏春秋》又十分推崇,致使二书在学派归属、思想倾向、结构体系、情节技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