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的"预学"大都是学生根据教师的预学单对学习内容进行提前"酝酿"和预探。这还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根据预设的预学单让学生"按图索骥",仍旧缺少从学生的角度去关注他们在预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他们想知道什么,而探究性预学是立足学生在预学过程中,个体对欲学内容的质疑和主动探究,超越了教师预学单的框框。探究性预学是基于学生视角,基于学生的问题,面对问题的学生,从能动的学情出发,并以此来支撑教学活动,使阅读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设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鼓励、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体会、归纳、概括去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变换条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方位展开,灵活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把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性的“学”为主,使学生以知识的“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探究性学习做出了这样的表述:“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以探索和研究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语文学习,主动获取语文知识。小学语文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能够让他们参与其中的、充满着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探索,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探究性学习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4.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实施期间,很多教师都询问着这样的问题:究竟实施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呢?所谓学案就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案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是师生共享知识的由来和运用.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对比,阐述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1.教师→教材/学生。用点拨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视角是变化的。这个“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在点拨教学之前,教师既独立地研究教材,又独立地研究学生,同时,又把教材和学生融为一体加以研究。②在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学生认识教材”的认识过程与认识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来说就是:加着重号的“认识”是教师的“认识”;教师“认识”什么呢?主要是“认识”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及学的效果如何。当然,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通俗点讲,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还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原因何在呢?从教师方面来说,首先,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重书轻人、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是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知识.于是,教师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高招,至于学生是怎样认识这个学习内容的,根据他们的认识会碰到些什么困难,  相似文献   

8.
阴玉平 《考试周刊》2011,(36):91-92
数学伟大的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其核心是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这种教学理念,必须精心选择问题,并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在“愤悱”状态下去尝试、猜测、实验、发现。当然,不同的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提供的具体教学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真实”数学教学探究不应只是点到为止,更应是点到不止,直至探究的根。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而且要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因此,“真实”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干预、点拨、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育部新近修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把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位置。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信息、整合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感知力。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背景 教是为了“学”,那学生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指导建议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是充满个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1.
在"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设计课前"预学单"时,要基于语言训练,确定预学内容;基于教学重点,设计预学问题;基于学生学情,渗透预学方法;基于预学过程,优化预学评价。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初中生英语课前预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新近修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把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位置。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信息、整合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感知力。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教学是相对于探究性学习而提出的。为实现这些改变,施瓦布建议在向学生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到实验室里做实验,用实验的证据来解释和深化教材中的内容。可见,探究性教学包含把类似“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引入到教学过程,强调“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相同性和不可分割性的一面”,体现了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的统一。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物理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成效已初见端倪,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让许多物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困惑。本文主要从这些困惑出发,对如何正确理解探究性教学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提出一些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但是在某些课堂上,也发现有教师为了赶时髦,为了形式而盲目地去开展探究性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秩序凌乱,效率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一定整堂课都开展探究活动,可以针对某个微课题来进行探究,即“微探究”.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即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是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具备5个基本特征: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  相似文献   

16.
张卫星 《贵州教育》2013,(20):27-31
“学路”即学生学习的路径,是一个与“教路”——教师教学路径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学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促进自身学习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主导”即教师从“学路”的角度构建并优化学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思考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这就告诉我们: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问、思、探”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知识获得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问题是驱动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因素,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关键。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教师对问题设计的认识不到位,教学中常常出现“满堂问”“启而不发”等现象。可见,“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关于什么是‘问题’?问题类型如何划分?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  相似文献   

19.
"预习"是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事先看一遍,为教师的教打下基础,是对学习内容的预知。"预学"则是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适当的学习准备与探测。两者对象不同,载体不同,要求不同,评价不同,作用不同。要实现预习向预学转变,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据调查,90%的教师把预习当作业布置,但70%的教师只说"预习课文""课后将××看一下"。至于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学生预习的目标是笼统、模糊的。借助预学单预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根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一目标:从模糊走向明晰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观念上,最核心的是中心转换,即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不是考虑我要教什么,怎样教,然后再考虑怎么让学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而后再设计自己怎样配合、组织、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乐学、会用、会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地表达问题。物理学中经常有“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