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注重营造戏剧氛围,戏剧氛围的体验是一种知觉过程,包括场景氛围和场面氛围诸因素,这些在曹禺早期剧作中都有所体现,并形成其早期话剧特有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郑廷玉剧作的舞台效果任全高对于戏剧来说,舞台是连接演员与观众的纽带,是戏剧生命的载体,元剧作家普遍具有重视舞台效果的传统,郑廷玉尤为突出。他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传达他独特的思想个性,并通过戏剧舞台,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提起“第四种剧本”,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同甘共苦》、《布谷鸟又叫了》、《洞箫横吹》等剧作以及它们的作者岳野、杨履方、海默等人的坎坷遭遇。这一切都发生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那么今天为何又旧话重提呢?我觉得:一是这一“事件”在中国当代话剧史上影响较大,而不少人对其中的详情又不甚了解,现有的为数不多的文章或仅就早篇作品进行评价,或只对这些作品作政治上的批判和平反,而缺少对这一特殊的戏剧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公允的评判;二是它至今对我们戏剧界仍有现实意义和反思价值。研究“第四种剧本”产生的原因,了解作家创作这些剧作的思想动因,以及探寻这些剧本的成就与特点,显然对总结本世纪话剧创作的经验教训,繁荣新世纪的话剧艺术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吴波 《考试周刊》2010,(8):46-47
在新时期以来的话剧舞台上,导演田沁鑫以其鲜明的戏剧理念、独特的舞台表现风格备受戏剧界的关注。情感策略是其导演风格的一种特色..她的话剧中蕴涵着极强的情感张力,自始至终都在昂扬着一种悲壮的情感。在一次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中,她用话剧表达自我对历史、现实、人生的独特的体悟与思索,用情感来感化观众。借助情感与观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发表至今已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曹禺剧作演出不衰,其价值愈来愈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重视。本文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从戏剧文学的要求、从舞台演出、从中外学者对曹剧的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为曹禺是把中国话剧文学引向成熟的作家,是把话剧艺术推向高峰的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曹禺对世界戏剧亦有着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话剧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明戏。本从化接受的视角,探讨了早期话剧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大众的关系,揭示了艺术移植及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民族化审美积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总根干忧”。源于西方的中国、话剧在我国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几十年里,我国话剧一直被传统的”一个主题,两个人物,三一律、四堵墙”的固定模式所束缚,十年“文革”更使中国的话剧艺术搁浅在荒漠之中。因此,“文革”后的剧坛面临着严重的话剧危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1979年10月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掀起了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使人们产生了开放意识和开放思维,文艺届由此活跃起来,西方现代文学随之涌来,并成为我国新时期文艺革新的主要参照物,由此戏剧界产生了探索剧。探索剧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话剧的危机而产生的。话剧的固有模式使之丧失了生命力,长期陷于停滞和衰退状态,面对开放的社会,活跃的诗界(诗界出现朦胧诗)和小说界(意识流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的西方戏剧艺术,中国的戏剧已往难以与之接轨。关乎中国话剧的兴衰存亡,由此引起了众多喜爱和关心中国戏剧的人们的重重忧虑和热切的期盼,有志于戏剧改革的剧作家们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此,戏剧改革势在必行,打破旧套套,开创新路子,“振兴话剧”已成为戏剧界最强烈的愿望,由此开始了对话剧的探索与革新的尝试,并由此推及整个戏剧界的改革。1983年曾展开了有关“戏剧观”的大讨论。戏剧界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戏剧艺术创造的一个核心范畴。运用大量的意象符号可以说是美国戏剧名家尤金.奥尼尔剧作最显著的特征。在奥尼尔的多部剧作中,都出现了月亮这个意象,其笔下的月亮是一个永恒开发的象征体系,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4 0年代 ,上海戏剧界改编外国名作出现过一个高潮 ,对推动话剧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李健吾改编的众多剧本中 ,由莎士比亚的《奥瑟罗》改编而成的《阿史那》因种种原因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但作为剧本创作是极出色的。改编剧在保留原作人物基本性格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将剧情的历史环境改变为我国唐代社会 ,重新塑造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中国古人的矛盾冲突 ,依据历史可能重新设计部分戏剧场景与艺术细节 ,并且运用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白话文在内的汉语资源来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诗意和美感 ,使它与中国观众的文化知识和审美心理有了某种程度吻合 ,进而获得与中国观众交流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作为外来艺术形式 ,话剧一直面临中国本土化的任务 ,改编西方名剧在丰富话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 ,不啻使话剧形式民族化、中国化的一种良好途径。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的深刻变化 ,改编名剧的现象已经消失 ,但李建吾这一代人为此作出的努力不应该忽略 ,它对我们接受莎士比亚的意义将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10.
论李健吾戏剧的审美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位重要的剧作家,他有选择地吸收中西戏剧的精华,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努力开拓和创新。他在一系列剧作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结构的安排、情调的营构和诗意的追求等,构建了悲喜剧独特的艺术世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陈天尺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剧作有着很强的舞台性。从他的剧作中,可知作者非常注意人物活动空间的安排,场景设计严谨,通过"幕"、"舞台旋转"等形式来灵活处理。陈天尺剧作中精致的舞台设计提示为实际舞台演出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得其戏剧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戏剧大师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  相似文献   

13.
李琳 《现代语文》2006,(10):36-39
戏剧本质上是一种民族伦理观念和心理的戏剧化。吴祖光的话剧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化和戏曲的影响。他的剧作在审美视角、创作方法、艺术技巧、戏剧语言等各个层面上,都蕴涵着浓郁的诗性特色和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风格”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和谐一致,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广西本土代表剧作家常剑钧始终立足于八桂大地,秉持开放、多元的创作态度,将本土审美意识融入剧作,在用浪漫主义形式去表现现实题材、用自己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去塑造鲜活舞台人物的同时,从根本上凸显了自己的本土情结和“广西气派”烙印。通过剖析常剑钧剧作,从其对本土生活的开掘、对本土理想化人格的树立以及对广西本土文化元素的自觉、自省和自信等三个方面,论证其剧作鲜明的本土情结,以深入了解当代广西少数民族剧作家创作现状及成果、准确地把握广西本土戏剧的发展路子,这对促进广西民族戏剧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阳予倩,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我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自1907年日本留学时参加“春柳社”起,一直到1962年在京逝世,他不间断地在戏剧岗位上战斗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这样一位为戏剧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杰出戏剧家,党和人民给予他崇高的评价。长期以来,不少欧阳予倩的亲朋好友和研究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大量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使我们加深了对这位戏剧家光辉一生的了解。但毋庸讳言,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对欧阳予倩的研究远不能说是深入的,且在史料上,尚有不少失实之处。仅以他的剧作而论,欧阳予倩自己说:“剧本胡乱写过一些:现在记得出名字的有戏曲剧本27个;话剧剧本21个——独幕剧17个,多幕剧4个;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16.
常剑钧是广西戏剧的领军人物,其剧作既注重发展广西地方剧民族剧中的传统元素,也注重剧作本体的创新。其本体创新主要表现为:戏剧结构的多样化、戏剧人物的整体性审美追求和山歌、调子的新运用。在剧作精神上,常剑钧在剧作中展示了关爱人性、关爱人生存状态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话剧式电影”成蓬勃发展之态。话剧电影是一种极具戏剧特征的艺术表现形态。随着电影制作技术和手法的不断提高,话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也开始成为电影融合的对象。作为话剧与电影的结合体,话剧电影具有更强的戏剧性与动作流动性,同时也掩盖了话剧在聚光灯下的偶然“事故”。本文以“小屏时代”下话剧电影选题作为切入点,从话剧电影的场景布置、动作语言、叙事风格和舞台时间等方面阐述话剧电影所独有的强烈风格。结合话剧电影特征与话剧电影的发展前景来剖析新世纪话剧电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话剧运动(1899—1918)是由众多艺术团体组成的一个崭新的戏剧运动。这些艺术团体基本上都采用了西方话剧的艺术形式,但在表演和剧作等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别,大致形成了四大流派。本文仅就此述略。  相似文献   

19.
戏剧,包括话剧和戏曲,是以舞台演出的艺术样式,将艺术内容诉诸观众的.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各自有各自对舞台二维平面作艺术处理的方式,也就建构了再现性摹仿与形象性表意两类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中国话剧艺术舶于西方,却发展于东方,但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在艺术形式上未能作出重大突破,直至新历史时期,才在对舞台画框内的艺术时空,作出扩大艺术容量的艺术表现的同时,渐次使之衍化为形象表意的.在淡化情节叙事的同时,不注重生活转化的艺术表现.因而,有的主创人员为作哲理性、技巧性的自我实现,将观众置之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必然要遭遇观众的冷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天津南开学校成立了新剧团.该团从成立之处上演了一系列精彩剧目,并在自身演剧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本文侧重分析新剧团早期三部代表性剧作:<一元钱>、<一念差>和<新村正>,从它们的思想内容、编导演特色以及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在走向现代话剧过程中南开早期话剧的特色及其内在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发展到<新村正>一剧时,现代话剧的面貌已经呈现出来,从而肯定南开话剧在中国早期话剧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