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德国侵占胶州湾与甘军东调十九世纪末年,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变成了帝国主义,英、俄、法等帝国主义疯狂地进行竞争,德、美、日等国也相继而起,美国在中国谋芦汉路不得,转而钻营粤汉路,德国图占胶州湾,日本觊觎福建。及胶州湾事变发生,中国沿海形势急转直下,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险恶狂潮。1897年初,驻华德国公使海靖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交涉,竟然指名索取胶州湾,清政府以胶州湾形势紧要而拒绝;同时,清政府打算待向德、英订购的兵船制成后,即停泊胶州。当清政府还未来得及布防胶州时,德国已向胶州湾  相似文献   

2.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了胶州湾地区.根据国际法,德国从出兵胶州湾到以条约的形式确认它在山东特权的每一个步骤均违背了国际惯例,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各级官员曾依据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些外交斗争,但由于他们对国际法从认识到运用都存在一些误区,加之中德双方强弱对比的悬殊和德帝国主义的骄横,以及晚清最高统治集团的软弱,最终导致了胶州湾的沦丧.这也说明在国力过于弱小,独立主权大量丧失的情况下,国际公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中国的胶澳地区,制造了胶州湾事件。从国际法角度看,德国这次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均速背了国际惯例,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清政府各级官员也曾依据其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些外交斗争,但由于他们对国际法从认识上到运用上都还存在一些误区,加之中德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德帝国主义的骄横,以及晚清最高统治集团的软弱,最终导致了胶州湾的沦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施海洋战略,向世界大国迈进。德国之所以建设海权,一是由于地缘环境的束缚,德国的出海口相对封闭、海陆周边强邻环伺、海外物资比较短缺;二是鉴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威廉二世执政时期;三是基于德意志民族性格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尽管在追求海权的道路上,德国并不顺利,但却依然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对海洋扩张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认识深刻,重视海军在国家海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进以潜艇为核心的国家海上力量作战装备,军事战略的调整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等。德国海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海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这是法国海军部长 Edouard Lockroy 在1901年四月二日寄给巴黎时报的一封信,标题是“德国人在中国”。有没有发表,现在不容易调查。美国退伍海军司令 F.M.Barber 的英译稿是在美国国立档案馆里发现的。现在把它重译成中文,随加附注,供读者参考。这封信指出德国地质学家李托风于1882年来到我国胶州湾,调查地势的险要,交通的路线,资源的所在,雇工的情况。他认为胶州湾可以建立一个最理想的军港。1897年,德国以教士被杀为借口,派兵占据胶州湾。占据的地点,都是李托风选定的。信中指出德国从此更加紧对中国的军事的、经济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900年,德国消耗了一亿九千一百万法郎,调动大小兵舰几十艘,载运军队19,601人来到中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道进行镇压义和团运动。(二)经济侵略。1887年,德国在中国的商船已有70,897吨。1898年,他们又开辟一条通达新嘉坡、香港、上海和横滨的航线。1899年十月到1900年十月,开进胶州湾的德国轮船已达140只。来往于印度、缅甸、中国和日本的德国商船竟有六百只之多。德国和英国在长江一带的商业竞争愈趋剧烈.德华银行也在上海和天津开设起来,并对中国进行投资,掠夺原料,开设工厂。说明这时德国对中国不但输出商品,也已输出大量的资本;同时也说明德国对中国已从资本主义侵略发展到帝国主义侵略的阶段了。这封信最后描写德国经营殖民地——在胶州建立军港、在青岛开辟商埠的情况。德国人已把“卑士麦街”硬加在青岛的图片上面。他们厚颜无耻地把青岛划入德国的版图内。法国的海军部长也认为德国在胶州的势力非常巩固。他说:“没有人再能把它驱逐出去了”,它可以“对中国……顺利地进行‘和平’的征服”了.他说:“这是一个殖民地和商业政策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必须指出,法国海军部长要法国人“深思”的,不是中国已竟丧失了一块神圣的土地,中国人民应该觉悟起来,共同奋斗,把德帝国主义赶出去。他们所关怀的,是法国不应该落在德国后面,而应该急起直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美国退伍海军司令翻译这封信,也是别有用心的。他给美国的反动统治集团介绍德国的侵略行为,无非是要他们走德国的军国主义道路。但是中国人民一直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胶州湾被占领以后不到两年,义和团运动就在山东蓬勃地发动起来,蔓延全国。这个运动,对制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还鼓舞我们继续斗争,直到把所有帝国主义势力全部彻底逐出中国为止。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在德国“世界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在经历了资本主义急速发展阶段之后跻身于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列,出兵侵占胶州湾是德国进入帝国主义全盛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俾斯麦大陆政策背景下的殖民政策与威廉二世“世界政策”指导下的社会帝国主义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德国侵占胶州湾与德国实施舰队计划及海军战略的关系,为认识这一时期的德国对华政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俾斯麦大陆政策背景下的殖民政策对俾斯麦在殖民问题上的立场及其变化,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俾斯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德国获取殖民地采取了怀疑、消极甚至完全拒…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德国充当了瓜分中国的急先锋。在中国沿海的众多优良港口中,德国为什么偏偏选中了胶州湾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就企图在中国掠取一地作为其侵略据点,故派“中国通”———柏林大学校长、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前往中国摸底。李在中国作了7次旅行,跑遍了中国的13个省,曾详细调查了山东的矿产、物产情况,盛赞山东的富庶,惊叹胶州的险要。虽然李从未到过胶州湾,但其从各种文献中,认定胶州湾是一个天然良港。1870年他向政府建议“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施行"海洋强国"战略,海军战略转型的时代背下,要从军事交流合作、外训、军事媒体三个方面拓展海军特色先进军事文化对外传播途径,增强海军军事软实力,为我国在和平年代海洋战略利益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帝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延续自德意志关税同盟时期,完整的国家财税体系为帝国政府财政和各邦财政分割。分税制下的帝国政府财政不仅收入有限,还要独自承担庞大的军费开销。因此以帝国政府财政为参考的军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列强,造成德国财政分配失衡的假象。事实上,德国实际的军费比例和数额均没有超过其他列强。不仅如此,帝国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并通过不断优化的财政体制,积极推动工业化发展,使社会保障、基本建设和帝国行政管理等非军事支出的比重上升。德国大规模造舰计划和海外殖民行动没有改变上述事实。  相似文献   

10.
邓兴国 《历史学习》2005,(11):40-41
过去的法德两国可谓世仇宿敌,今天的法德两国可是盟国友邦。让我们以法德关系史的考点为依托,运用材料解读的方式,扫描法德关系的历史轨迹,从法德两国化世仇为友邦的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启迪。材料一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大陆上的外交格局。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对欧洲和平的一个威胁。德国把奴役性的《法兰克福和约》强加在法国头上。它夺取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既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又是出于战略上的筹划。占领了麦茨和斯特拉斯堡(麦茨和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德边界)以后,德国就有了一道极其强固的防御…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中国所经历的战争主要是围绕农耕生存的战争,几乎没经历过一场为自由贸易而进行的战争。郑氏海商集团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表明:以海外贸易作为经济生存的社会必然要用海军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海军建设是社会生存不可缺失的成本投入,就如同内陆农耕社会里,强大的陆军是生存的必要投入一样。这对我们现在由传统农耕国家向现代海洋国家转型期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当然,今天的文明世界准则要求摒弃以往的"丛林原则",海洋国家的军事力量目的不是为了不顾国际道义原则和伦理原则,用武力夺取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以及本国的正当商业贸易利益,这点郑成功当年建立的东亚贸易体系,以及为维护这种贸易体系的军事实践,仍然有着可供今天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南海地缘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中国的南海政策作出了新的调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得以正式确立,同时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了海洋立法和海洋硬实力的建设,并且在双边基础上与南海争端各方展开了积极的多边协商。根据冷战后南海地缘政治环境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中国南海政策的新变化,并展望了未来中国南海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重心逐渐偏向日本,其在华利益服务从于它的欧洲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亚是世界政治舞台上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地区。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把军事触角向该地区伸展,在"合作反恐"的旗号掩护下,美国军队开始在中亚地区部署。美国在中亚地区部署军事力量有多重企图,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霸权地位。美国在中亚的野心和军事存在不可避免地对他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美两国在处理两国关系时不得不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私营军事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在冷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私人军事公司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军事服务商业化的代表,它的兴起改变了国际政治和现代战争的许多规则。因此探讨私营军事公司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航海教育的国际化已是必然趋势。学校与国际航运企业、行业协会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国际化校企共同体”合作办学模式,能有效促进航海教育的国际化。“共同体”的建立与运行为航海教育国际化带来诸多启示,如建立国际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建立国际校企间优质资源整合互补模式,建立校企共同体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推动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指责清廷对其不能平等相待,要求清廷改变与外国交往的惯例,为此不断与清廷进行交涉,甚至不惜诉诸武力。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迫使清廷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争得了“平等”,中国却丧失了政治、领土、领海、司法、海关等国家主权,沦为半殖民地,与西方列强毫无平等可言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主权。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我国蔗糖外销的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商品相比,中国的蔗糖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糖类产品的出口量日渐增大,至鸦片战争前,我国蔗糖的出口范围几乎遍及全球各地。鸦片战争后,中国糖类产品的输出地更广泛,贸易对象更多。总的看来,从明末开始,中国的蔗糖已经成为世界糖业经济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世界糖业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 ,德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经历了萌芽、发展、停闭 3个历史时期。其形式从在华独资转向与华合资 ;经营范围从以存、贷款为主扩展到国际汇兑、证券投资等各个领域 ,进而使德国银行资本在影响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中 ,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加入WTO后 ,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外资银行的严重挑战 ,分析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变迁历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