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何为民生呢?"民生"指的是百姓的生活,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近五年来,民生的概念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今它已成为点击率极高的时尚词汇,从中央到地方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各个阶层对民生提法有极大的认同感。温家宝总理曾在两会期间特别强调:深知国之命在于民心。民生有生活生计的意思,从广义上说民心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锦州城市生活广播历经多年积淀,反复论证,于2011年1月12日正式更名锦州民生广播。"人文关怀、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是"好听""有用"的民生广播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2.
倾听民生疾苦,与农民同喜同忧 随着大量农民不断走进城市,新的生产生活观念走进农村,农民朋友体会着进步中的欢喜,改革中的阵痛,发展中的迷茫.因此,有太多的民生疾苦需要媒体关注,与农民同忧同喜的农村报道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新闻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民生新闻"映入人们的眼帘并迅速兴起,仿佛一夜之间,这一词汇成为了最为热门的新闻术语之一,许多媒体争先恐后地使用,着实掀起了一股热潮。民生新闻也承载着关怀人文和揭示社会现象的重要责任,它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究竟何为"民生新闻",其如何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民生新闻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在庞大的新闻家族中,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时至今日,很多民生新闻栏目在当地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尤其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物价"、"拆迁"、"房价"、"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等,可以说是近两年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而这些词  相似文献   

5.
创业已经是时下一个时髦的词汇,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个大潮当中,成为一名创业者。创业者三个字背后有太多的故事。提到创业者,我们能够想到的词汇有梦想、努力和成功;也有迷茫、痛苦和失败。  相似文献   

6.
2011年,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平民英雄评选活动,第一次在电视上提出了这个看似矛盾却又内在契合的新词汇,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词汇——平民英雄!作为频道的主力宣传力量,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航》承担起了这一报道的主要工作,而此时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趋势已经为电视民生新闻做正面人物报道打下了基础,以平视的  相似文献   

7.
"物价","拆迁"、"房价"、"食品安全"等,可以说是2010年在媒体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而这些词汇的背后就是一个关于民生的大话题.不断上涨的物价,各地的强行拆迁,持续走高的房价、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等这些敏感话题,媒体处理不慎就会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关注"民生"这个大话题不仅是媒体的职责,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从内容风格、关注点、关注对象、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时政新闻主要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层,而民生新闻则关注的是基层普通群众。两者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并无太多交集。但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热情的不断提高,如何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时政新闻从更深的层次上关注民生,民生新闻摒弃低俗、融入主流,已经成为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从一个时代的流行词汇中可以看出社会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度.近几年,“民生”一词不仅频频见于国内各类报刊,而且常常挂在普通百姓的嘴边.更为重要的是,它在各级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中使用频率之高前所未有,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决策的基本出发点,进而成为社会各界研究、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因为其勃兴发展的复杂历史背景和社会动因以及纠结了太多时代特征而有着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当《南京零距离》开中国民生新闻先河之后,民生新闻的浪潮在全国风起云涌,在这种大趋势下,民生新闻栏目呈现出很多有利的方面,屡创收视新高,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电视工作者难免会忽视其  相似文献   

11.
李健 《青年记者》2015,(8):29-30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民生"一词出现的最早记录。《辞海》则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民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散发着浓浓的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都市类报纸和各类民生新闻栏目的崛起,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和较强的可读性,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然而一直以来,党报给人以政策性强、面孔严肃的印象,民生新闻似乎成为党报的"短板",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误解或曲解。其实,党报是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闫倩 《新闻传播》2006,(5):14-15
所谓民生新闻,其实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体上可解释为关注百姓的生活、生存、生计的新闻。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而且大多笔法平易,强调人文关怀。一般来讲,都市报、晚报、早报等的社会新闻基本都定位于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因其贴近性强,活泼、实用,与一些板着面孔的报道相比,受欢迎得多,因此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笔者在翻看几家报纸时发现一个普遍的让人忧虑的现象:民生新闻中有关城市的、市民关心的内容太多,而有关农村的、农民关心的报道太少,形成一个“重城轻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以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开播为标志,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的特色迅速得到受众的好评,民生新闻栏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兴起,至今将近十个年头.但是各地民生新闻的发展和节目采制水平却参差不齐,某些栏目品牌公信力打了折扣,节目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面对这些问题,部分学者前几年曾提出过“后民生新闻时代”的理念,笔者在此不想做太多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就当前如何把民生新闻作足、作实,如何加强栏目的运作、管理,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现实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成就了民生新闻的繁荣,民生新闻则促进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究其原因,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中的评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根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自身定位、特点等方面尝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生成为十七大上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七大代表和普通百姓中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不仅体现出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而且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发送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在“爬格子”的几年里,有过太多的感悟,也有过太多的大喜大悲。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稿件背后,都有一个个让我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玉文 《大观周刊》2012,(43):378-378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也持这一观点。在教学实践中,他们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培养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上,而花在词汇教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在教授词汇过程中,也显得缺乏足够的理论和令人信服的经验来指导词汇教学和学生的词汇学习。 高中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9,(4):1-1
2002年,《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引领了一场波及全国的民生新闻热潮。七年过去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在争议中一路前行,既经历了91、部媒介环境的变迁.也逐步实现着自身形态的更迭。如今,《南京零距离》已升级为《零距离》,按照操盘手的说法,这一升级是一种高位突破,很可能意味着民生新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民生新闻30时代。在这一节点再提民生新闻,自然具有不一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啸武 《新闻窗》2011,(1):122-122
“民生新闻”是在中国当代语境下催生的富有中国特色词汇,这是一种以“民本思想”为基点,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对于传统新闻价值观,民生新闻在新闻的角度和新闻的选材上进行了突破,  相似文献   

20.
民生成为十七大上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七大代表和普通百姓中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不仅体现出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而且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理念与完整的政策取向,并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其中有许多提法具有新意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