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器历史悠久,最早产生于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一直延传至今。兵器有多种,主要是刀、剑、弓、矢、戈、矛。兵器常用于自卫、锄奸和作战。古代吟咏兵器的诗歌,有的反映战争,有的表现武艺高强,有的抒写英雄气概,有的显示人物个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兵器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怀,在古代诗歌中有充分的反映。以诗歌吟咏兵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4,(A5):32-33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国术,属于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著名体育项目之一。武术包括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攻防格斗功夫和练习。作者结合长期高校教学经验,针对武术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要论述武术文化教育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不二地位,以及其对系统武术教学的影响,以期引发高校武术教学工作者的思考,推动高校武术教学更加系统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5,(16):30-33
以技击和保健为特色的武艺武术与养生活动 这方面主要包括传统的武艺武术、角抵与相扑以及保健养生活动等. 具有技击和健身特色的中华武术,突出表现在器械、徒手技击和器械演练方面.武术器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果追根溯源,大部分是从生产工具和军事兵器发展演化过来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应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中国武术古代发展史和中国武侠小说中关于武术技击描写的不断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中武术技击描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我国语言文字史上的不朽名著。《说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观园”。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说文》与兵器文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的资料也较零散。基于此,笔者选取《说文》中与兵器有关的汉字进行详解.从中分析出其所映射出的古代兵器信息,并辅之以上古文献进行佐证,力求能对古代兵器文化有一个大概的反映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武术教育思维变迁的角度入手,以古代、近代和现代武术教育思维为主线,对"'文武分途'与'文武兼备'"进行了论述.古代武术沿着"从'崇文尚武'到'重文抑武'、从'文武兼备'到'文武分途'的轨迹"发展;而近代武术沿着"从'文武分途'向'文武兼备'、从'重文抑武'向'崇文尚武'的轨迹"回归;现代武术则是沿着"近代武术之学校教育轨迹"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许多诗词、戏剧、电影都在述说着中国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千千万万个英雄的缩影,花木兰不仅具有英雄们的共同特点——勇敢、机智、坚毅,还具有独特的传奇色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方面,花木兰的故事离奇曲折,富有传奇色彩,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可透过花木兰和她的传奇故事来体验和探究古代与现代、男孩与女孩、亲情与友情、战争与英雄、戏剧与服饰、兵器与战马、棋类与武术、民间艺术与体育游戏等诸多蕴含着浓郁中华传统文化的有趣内容…  相似文献   

8.
汉文化孕育了汉字,汉字承载了汉文化,汉文化与汉字紧密相联.透过对戈部字可识读的甲金字形字义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兵器戈的产生和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发展演变历程,加深对古代军事政治社会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探讨古代诚信思想内涵与现代武术文化教育中"诚信观"的关系,旨在从诚信视角论述现代武术文化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武术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将诚信传统理念融入现代武术文化教育之中,对于我国武术文化教育的现代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庄子·说剑篇》中蕴含着丰富的武术文化内容和深刻的哲学理论。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其中所蕴含的武术文化内容、阐述的精辟武术理论和对于现代武术理论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古代武术文化与现代武术文化的比较,以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庄子·说剑篇》对于后世武术理论发展的积极启发。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19,(5):61-65
黄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古代军事体育文物,包括古代兵器文物、古代车马遗存、古代军事名家名著,对其反映的古代军事体育项目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这些文物及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人民的文化归属与教育意义;促进黄河三角洲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区域健身体育多元化发展;打造"武""兵"文化旅游名片,助推区位全域旅游战略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4,(A5):33-34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为"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体指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蕴含悠久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简要分析武术文化在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并结合高校武术教学经验,分析高校武术课程在武术文化渗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术、舞、巫在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的记载武术来源于巫术和舞蹈,武术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兵器意象是敦煌边塞词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古代边塞地区人民的英雄形象和报国之志,表达为国立功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兵器意象是残酷战争的标志,作者也常用兵器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兵器意象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自己独创的个性特征。研究敦煌边塞词中的兵器意象,既可以深入理解敦煌边塞词的艺术个性,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认识边塞军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兵器与工具的发展与演变同步于体育运动的进化与发展,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悠久.历时半个世纪的发现、发掘,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及周边地区,一山一水出土的文物资料,包括工具与兵器,进行考查、研究,浓缩和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历史,揭示了兵器同中国武术拳械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从旧、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可以清晰地找到源流及其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剑”和“箭”是指古代的两种兵器。剑是古代的一种短兵器,由“刺兵”矛演化而来。长刃两面,中间有脊,尾部有握柄。初形较短,类匕首,为防身之  相似文献   

17.
从武侠文化和美学视角分析,《卧虎藏龙》通过一件兵器、一个人物、一场仪式等典型意象的营构来创造"武术之美",在"武术之美"中表现中国独特的武侠文化。不仅成功地将武侠文化运用于影视艺术创造中,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的武侠文化。  相似文献   

18.
民俗刣狮是流行于我国闽南地区和台湾台南县及高雄县的一种以武术为载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武术与狮子舞蹈的有机结合,是闽南文化和中原武术交融的结晶,作为武术项目完整保存了南少林传统技艺的精华。对民俗刣狮的源流、特征及传承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发现:刣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刣狮的道具、兵器、乐器等多来自日常用具,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刣狮的价值和功能与其当代社会存在不相适应。保护和传承被遗忘、被边缘化的民俗刣狮,必须更新观念对其进行源流探析和文化剖析,遵循其表演形式和特色;转换其当代价值功能;突出其文化特色,创新发展路径,以符合民众的需求和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为重构目标,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武术来源于我国古代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本是由对立统一的事物构成的.武术哲理中和谐美的美学原理,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0.
姜晓蓉  何欣 《生活教育》2013,(11):15-17
甲胄jiazhou古代将士的防护性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