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化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颠覆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数字化生存成为社会生存的全新状态。而中国社会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与过快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并行,生存门槛的提高带来了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使其陷入了数字困境,让老年群体成为了智能媒体时代的“数字难民”。本文从智能媒体时代“数字难民”的生存现状出发,思考“数字难民”在新媒体使用中心理、生活以及主体性方面的困境,借助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分析智能媒体助力“数字难民”群体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途径和破局之道。本研究提出坚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力与数字需求,为其更好数字化生存、融入智能媒体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老年群体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其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所占比重在逐步提高,老年群体的媒介接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老年期刊商业化发展应充分挖掘“老”字潜力,实行媒介融合策略、互动介入策略,并为老年群体提供系列服务.  相似文献   

3.
王菲 《东南传播》2021,(5):113-116
后疫情时代,"老龄化"和"数字化"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不应该被隔离在数字科技的"围墙"之外,应该实现科技"助"老,而非科技"阻"老.从"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困境可分为设备、情感以及社会融入三个层面,在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下,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问题出现转机,文章就此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活,充分享受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老有所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特色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工作.但老年群体在获取网络信息、使用信息科技能力上相对落后,在利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明显存在差距.如何弥合“银色数字鸿沟”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促使智能手机等新传播媒介日益渗透到老年群体的生活当中.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数据建立有序回归分析模型,探索"银发族"智能手机接触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状况.结果 显示:智能手机的使用目的 、使用频率等因素都与西安市老年群体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视障者作为数字弱势群体虽受益于数字媒介,却也面临了多重复杂的不平等。本文主要关注视障群体在数字媒介使用及融入过程中,其数字媒介可及性、感知媒介歧视与数字媒介使用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为框架,构建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视障者数字媒介可及性较高,但服务可及性及技术可及性仍需加强。媒介可及性正向促进视障者数字媒介使用态度,自尊与主观社会支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本文认为技术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媒介、个体、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因此真正的“可及”是在视障者主动选择、市场快速响应、国家创造机遇基础上的“可获取”。视障者媒介使用研究也应当弱化其生物性,突出社会性,以更好地“呈现”而非“代理”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向全媒体平台转型已成为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向前演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群体组成、消费能力和文化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中,电视媒体如何立足于“银发经济”背景之下,深度挖掘全媒体发展的“金色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和相关社会服务中的快速广泛应用,对老年群体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红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观察和反思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融入困境,以三级数字鸿沟洋葱模型为分析框架,剖析了阻碍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多重原因,并提出了维护数字权利、明确公共责任、培育商业新生态、完善治理机制等四条应对主张,建议推动...  相似文献   

9.
陈刚  李沁柯 《新闻界》2023,(5):49-60
当前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态的基础性架构,带来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等的全面重构,视障者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逐渐摆脱城市空间的“隐身人”角色。数字基础设施系统为视障群体搭建了数字“盲道”和“盲杖”。本文从视障者的感官体验出发,聚焦视障者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出行、信息交流等障碍,将视障者与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协商和交互作为微观分析单元,对交互过程中的感官体验进行深描与呈现。虽然数字“盲道”与“盲杖”尚不完善,但整体上弥补了视障者在出行时的工具缺口与空间限制,以及信息交流中的感知方式和交互内容缺口,疏通因视力差异带来的身与心的“围困”,重塑了视障者的自我主体性与能动性,增强社会融入,同时也在人与技术的交互协商中实现技术系统的升级优化,视障者的数字城市生存已成为一种“在技之在”。  相似文献   

10.
智能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与便利,但同时也给以老年群体为代表的信息弱势群体带来了巨大的"数字鸿沟",如何缩小老年人"数字鸿沟"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浙江湖州老年人接触和使用智能媒体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实地调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缩小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路径选择,以期对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努力方向,在中国,这个努力将朝着一个“共融、共建、共享”社会的目标迈进.实现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组人群生存资源、发展机会和社会成果的共享。共享是提高老年群体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基本需求。老年群体居住和生活的基层社区是实现共享的主要途径。社区老年化是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人分享社会先进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明、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老年群体的ICT使用问题是老龄化、数字化、现代化交叠推进的产物,考察和反思媒体如何认知和建构老年群体的ICT使用议题,对当下理解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法对老年群体ICT使用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媒体通过不同类型的隐喻建构了老年群体的数字弱者形象和ICT技术迷思,从而使该议题获得了话语上的合法性。隐喻背后的话语建构逻辑反映了当下社会、政治、文化中本质主义老年观和积极老龄观的矛盾,也体现出明显的单向度技术进步主义观念,以及平等主义关怀和孝道文化下的数字治理观。研究意在通过上述分析反思老年群体的ICT使用问题,从而更好地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  相似文献   

13.
集体记忆是群体共同经历、传承和构建的回忆总和,也是国家、民族构建身份认同的关键。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逐步摆脱空间区域的束缚,呈现以流动为核心的特征,“全球数字记忆”的概念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厘清“集体记忆”理论在全球化进程与数字技术进步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场景,阐述“全球数字记忆”“全球数字记忆场域”的历史缘起及时代内涵,同时归纳其去时空、跨媒介、可视化的特点,旨在审视数字时代集体记忆实践的嬗变与发展,拓展记忆研究的方向,为数字时代的档案记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曦 《青年记者》2016,(24):77-78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201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9.5%,多达2.16亿,预计2040年将达22.1%.①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播通过单纯的声音传播,更会让人专注其信息和内容,更接近心灵,②老年受众对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使得情感类广播节目成为抚慰老年群体的最佳“心灵触媒”.“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渴望熟练使用新媒体,与时代齐头并进.因此,情感类广播节目应适应新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变化,融合互联网思维,在传播内容、传播介质、传播渠道三方面呈现出变革与突破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老年群体信息传播技术(ICT)使用的学术话语展开框架分析,阐释了框架的建构及其背后的预设。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的话语框架倾向于将老年群体的"断连"(disconnect)行为问题化,强调数字融入的积极影响和断开连接的负面影响,并将问题归因为老年群体对技术的恐惧和新媒体素养的匮乏,呼吁通过文化反哺等社会干预策略让老年群体"跑步"进入数字化。本文提出将"断连"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探寻其中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丰富老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使用的面向。此外,置身于无处不在的"连接文化"之中,应当营造一个对老年群体更为友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语言环境,在公共生活中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广泛应用并成为防疫重要手段。以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索健康码使用的认知模式发现,以知晓、理解为主的初级认知活动经由实践转化为以评价、反思为主的高级认知活动,二者对用码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认知缺陷导致健康码最核心的追踪功能被悬置,其提高流调效率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开掘;技术行动者与人工输入、核查的具身行动构成“最后一英里”悖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大幅提高健康码准确性;第三人效果的重现隐喻着社会对老年群体使用的普遍担忧。消除防疫倦怠,填补防疫漏洞,追求全社会准确、严格用码是进一步保障生命安全、精确定位隔离群体的路径。以数字追踪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媒介行动者在数字治理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数字经济时代智慧生活进程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相交织的背景下,揭示影响老年群体适应智能技术使用的主要因素,探索促进智能技术适老化进程的主要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使用Python爬虫获取微博话题“#国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的9,735条原始评论数据,以个人适应性结构化理论为编码框架,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分析影响老年用户适应智能技术的主要因素。[结论/发现]老年用户的智能技术适应模式包括探索性技术适应、开发性技术适应和开发性任务适应三个模式。影响老年用户群体适应智能技术的因素包括技术特征、任务特征、个体特征三个方面的11个因素。本文基于此提出了智能技术适老化问题的应对策略。[创新/价值]从个体用户适应性使用的视角,分析老年用户适应智能技术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用户“智能鸿沟”、提升智能技术适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化和老龄化并行的今天,老年群体的媒介生活面临着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老年群体通常被视作传播过程中的被动者和弱势者;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银发一族”凭借独特的身份和话语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传播平台脱颖而出。文章从其产生背景、传播方式与特征分析抖音平台“银发网红”的发展现状,阐释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指出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质化研究方法,聚焦老年群体的智能手机使用,探析技术赋权下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本文发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在信息、关系、行动等诸多维度和层面赋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然而,横亘在老年群体面前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同辈互动、社交助推逐渐成为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因此,应该结合日常媒介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电脑、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面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强势来袭,显然准备得不够充分。唱衰论者,将"数字"与"纸媒"之间的竞争比喻为一场战争,"数字"存储大、传输快、成本低、互动强、环保低碳等特点,似乎也把那些守旧的、传统的媒体逼向了死角。那么,纸墨书香真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