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教融合战略赋予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新的内涵与历史使命。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关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协同发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的新理念与新内涵。在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基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消除体教两部门之间的体制和思想壁垒;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引导下开展高校体育工作;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机制,准确定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卓  蒲婧瑶 《新体育》2022,(6):70-72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其本质就是将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和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进行研究,探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改革重点从教学方法、体育竞赛、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新理念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则成为必然。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教融合的重大意义、概念、目标价值、发展方向来剖析体教融合这一新时代议题。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诉求,是解决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概念突破了二元对立,不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从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回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诉求。新时代体教融合价值在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体教融合需形成中国特色,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需通过顶层设计使政策落地。我国体育学界需对体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吸纳世界体育强国对体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在形成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理论的同时,推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落地。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任务及措施。存在问题:教育理念落后,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思政引领不足,元素挖掘和融入有待加强;场地设施薄弱,师资建设有待强化。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切实发挥体育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独特价值;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化体教融合。提出改革措施:贯彻新时代体育教育理念,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发挥体育育人独特价值;聚焦"教、练、赛",深化体教融合;改善场地设施,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内蒙古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贯彻和落实体教融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优势,从传承与发展两方面阐述了内蒙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丰富民族特色体育文化项目,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明确和细化教学目标与内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各大高校作为贯彻落实总体战略、实践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要在立足于当前高校教育实际的基础之上,深刻理解体教融合内涵与目标,不断探索体教融合“一体化”的实践路向,解决体教融合实践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普通高校在体教融合“一体化”实践路径的过程中,要从体教融点出发理顺培育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资源建设与项目多元化建设,将体育强国战略贯穿体教融合举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吴向宁  汪胜 《体育科技》2023,(5):112-115
体教融合集中体现出新时代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未来学校体育也必将成为体教融合的中心与重点。高职体育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正在向内涵建设迈进。研究认为:体教融合下高职体育深度教学的驱动因素在于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定位模糊、体育教学体系建构还需完善、急盼突出课外体育工作亮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体育的难点破解需要准确把握目标与方向、体育深度教学贯穿课堂始终、课外体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优化举措的推进路径将会更加彰显高职的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聚焦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基于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体教融合的政策文件,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效果。体教融合作为新时代中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不仅在青少年健康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还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体教融合的概念,随后着重探讨了高校体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路径,包括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具体分析体教融合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效果,包括激发兴趣、支持个性化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技能等方面,展示了该模式的多维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成为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体教融合的关键环节,使得新时代体教融合一体化推进如虎傅翼。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智慧化不仅能深化体教融合,还能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但依然面临对体育智慧化建设内涵理解不充分,多元主体共治不深入,智慧化平台效果不明显,课程情感缺位,智慧化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等困境。因此,我国在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中应做到:体教融合赋予新时代体育智慧化新内涵,解决体育智慧化新难题,助力体育智慧化新台阶,构建体育智慧化新生态,共探体育智慧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体教融合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体教融合意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作用,培养体育后备专业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合理、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未建立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提出了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教育融合是指将体育竞技融合到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其实施对象是学生,是优秀的体育人才。学校是发展体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为学生打基础、做铺垫、培养兴趣的重要场所,而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体育竞技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面对困境,要勇于突破,敢于直面挑战,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教学质量的提高付诸行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助力学校体育发展进步,为体育发展的未来之路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新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到金牌体育使体育远离学生、应试教育使学生远离体育,从"体教结合""教体结合"的探索,到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总结青少年健康发展面临的体育与教育关系问题。认为:关于"体教结合""教体结合"35年的探索未能构建起促使二者结合的竞训体系,"学训矛盾"未得到真正解决。对新时代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策略进行展望:加强学校体育,夯实青少年健康发展基础;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打通体教融合核心节点;加强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助力"今日之星"成为"明日领袖";鼓励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构建多元投入的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体教融合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强调体育回归教育本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力求释放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并解决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已成为助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认为:体教融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导向体现为推进“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正确贯彻;推进“教会、勤练、常赛”有效落实;推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体育人文内涵流失,育人环境有待改善;课程内容缺乏特色,专业特点有待凸显;竞赛体系不完善,覆盖面有待提升;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合理性有待提高;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缺乏系统培训,教学能力有待增强。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路径选择为构建体育教学人文环境,增强以体育人实效性;打造强特色体育品牌课程,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完善竞赛体系,激发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活力;构建多维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建立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过渡期培训体系,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体教融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体教融合由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与教育系统选材一体化转变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体教融合为切入点,切实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在对我国体教融合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晰我国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全面的转型和变革,开展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改革的持续推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运动环境和运动体验,实现学生体质提升,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形成基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统一的体育课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加强学校体育,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以中央深改委关于体教融合重要论述为依据,梳理传统体教融合演进脉络,从政策支撑和现实需求释读新时代体教融合内涵,对比新旧体教融合概念差异,研判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势,总结现实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取向。认为新旧体教融合在概念内涵、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关注对象和工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面临协同共治的社会环境、多元共识的体育功能和矛盾重重的培养现实;存在环境失真、制度失灵、机制失衡和模式失新的现实困境;未来发展应注重深化思想融合,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目标融合,破除制度壁垒;推动资源融合,畅通培养机制;加快措施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其本质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之中。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具体体现为: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发挥学校体育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角度而言,学校体育的价值定位即振奋和提高民族精神;从个人角度而言,体育是成功和幸福的基础。基于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和学校体育的价值定位,提出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改革体育竞赛模式、师资聘用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和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汤际澜  郭权 《体育学刊》2024,(2):134-141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中外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对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困境和路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高校体教融合倡导方式和责任主体维度组成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比较框架之下,美国是体育经济产业驱动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欧洲高校体教融合模式有政府集中规制模式、政府辅助资助模式、体育联盟居中协调模式和自主协调模式,中国是政府规制多方协同的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当前我国高校体教融合模式存在强政府集中规制,弱社会促进环境;多职能部门行政管理,少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教育资源投入,低体育氛围建设;重学生准入资格,轻运动员个人成长等困境。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应从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引领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社会需求;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升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竞技水平;涵养高校体育文化,推动建设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友好环境;夯实高水平运动员全面成长理念,实现中国高校体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已是必然之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教结合的人才选培模式不断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体育和教育间的矛盾愈发凸显,给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阻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培养的体育人才和社会实际所需存在较大差距。自提出体教融合理念后,如何利用该理念开展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体育人需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高校需顺应体教融合的要求,让体育和教育联合发力,培养出更多优秀体育人才,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鉴于此,该文对体教融合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体育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陈媛  徐丽萨 《新体育》2023,(20):61-63
体教融合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总引领,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和目标性的特征。随着体教融合的快速推进,为了提升高校瑜伽课程的教学质量,高校应以体教融合模式作为内驱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以人为本、健身育人和终身体育的价值导向。建议高校瑜伽课程改革从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多练多赛,以赛促教入手,结合教学实际和项目特点,加大对体教融合教育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完善瑜伽课程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大学公共体育存在教学理念固化、教学模式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评价不够完善等问题。基于探索体教融合视阈下公共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的理念变革和行动自觉,提出了知识传授和品格精神培育并重、教学模式和方法与评价不断改革创新等纾困策略,推动体教融合在新时代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