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家一直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书法进校园的大背景下,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是学生系统接受传统文化的开端。书法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古乐谱的识读抄写,转变传统书法课堂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书法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书法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达到书法能力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初中阶段汉字书写的教学状况比较差。综合来看,中学生缺乏汉字书写的学习兴趣,对于汉字学习缺乏责任意识,学习能力不足。同时,初中汉字教学的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存在不当性,所以导致初中阶段汉字书法教学的效率普遍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入发展,初中教师必须改变汉字教学模式,转换汉字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正视民族传统文化,学会规范书写汉字,正确运用汉字,深入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起,依托学校教师在书法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顺义区木林中心小学提出了"种木成林,快快乐乐写汉字"的理念,确立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特色发展目标。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通过书法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我们认为,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更是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30):1-2
对于刚刚学习写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进一步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至关重要,同时将写字教学与书法融合起来,可以引领学生不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去正确握笔进行练习、如何分析汉字结构、欣赏汉字形体美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写字等,从而使得学生在练习书法的时候,从容淡定,把握要领,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领会如何做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笔者就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融合书法育人的实践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是教学者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汉字语言,不可能通过教学者的几节课就能让学生全部体会到。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才能一步步接近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而初中语文教学者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93):60-61
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同样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呢?这是现阶段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文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而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国书法独特的精神气韵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这一目标阐述了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也是书法课程设置的初衷。笔者以全包围“国”字的教学为题,从弘扬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出发,让书法教学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  相似文献   

8.
书法属于一种载体,代表的是文化符号。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教育,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中国书法是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以及精神内涵。中学生的书写水平体现出青年一代对于汉字文化的认识,所以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书法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兴趣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书法知识点,同时也应当丰富书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书法书写的真谛。探索书法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开展书法教育并提出具体的教育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以不同方式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并认可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汉字之美的艺术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如何让中学生热爱这门艺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内容丰富多彩,最直接体现方式就存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学生知道中华文化的传承性、厚重感,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继承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髓,让他们有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让他们有黄皮肤、黑眼睛的骄傲。作者从事初中语文教育工作多年,结合现今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学习书法应该从小抓起。教师可以书法教育为立足点,遵循汉字书写法则进行书法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章法较系统的接受书法教育,训练书法技能,涵养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刘小文  魏雅帆 《教师》2023,(2):15-17
汉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语文教学联系密切,能够为专题微课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基于此,文章在探讨初中语文汉字文化专题微课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提出了具体的汉字文化专题微课的开发策略。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性质、特点的学习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使我们能够通过传统文化了解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提升国民自豪感。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这是学生培养综合素养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来储备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得到锻炼,也可以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师应该重视积极接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语文知识。从初中语文教学出发,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是最为独特的艺术。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汉字是记录民族语言的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仅是为了把字写端正、写正确、写美观,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历史,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汉字以及民族母语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直接体现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文化的传承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相坛 《中国教师》2020,(3):106-1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现在,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层次的体会,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74):142-144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塑造创新型的思维,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体审美观,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本中包含的文化知识等,这种教学方法是依照教育部门对现代化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标准之后才开始实行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书法是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加强对学生书法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助于学生提升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文学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基于美术的核心素养创新书法的教学策略,从多个方面寻找有利于培养学生书法能力的有效措施,并通过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来改变学生对书法教学的观念,通过创新来丰富教学内容,采用风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喜爱书法教学,形成更优质的书法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A5):39-40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特别是汉字文化的载体,是激发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或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作者试图从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出发阐释关于汉字教学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谢桂英 《天津教育》2021,(9):118-119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识字教学就是中国一切文化教育的基石与起点。通过识字教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既丰富了汉字教学内容,又发展了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基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经验,对识字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