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州通史》是在走向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应势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强烈的文化建设的集成性意义。它的编纂和出版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律,符合史学研究的发展大势,是苏州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积累发展到新时代的必然性学术现象和文化现象,实现了几代苏州学人对于苏州历史通史化的学术梦想。其学术团队的创新意识贯穿始终,学者们努力挖掘新的史料,在断代史各卷中均有新见,在多点、多面实现了创新的目标。其学术成果价值的显现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     
在热烈庆祝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之际,我们将这份菲薄的礼物——《苏州文化教育研究专辑》、奉献给广大读者。《苏州文化教育研究专辑》的编辑出版,旨在发扬地方特色,推动对古城苏州文化教育事业及其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并使之恢宏光大,为建设新苏州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这本专辑开辟了《姑苏学林》、《园林丛话》等专栏,发表了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古城苏州文化教育事业成就的二十多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湖州古代史稿》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浙北地区湖州社会历史的专著。《史稿》从通史的视角透视、总结湖州古代历史,为文化学术界研究湖州历史文化提供了内容丰赡的重要资料和大历史的观察视域,亦为湖州建设文化大市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章将通过对文化的作用和地位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在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伊斯兰教最高经典的《古兰经》,从宗教与道德角度提出了许多和谐思想,《古兰经》的和谐观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正确借鉴《古兰经》的和谐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     
2006年,海南省启动了一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工程———编写“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大系由省社科联立项,计划用十卷一百部著作,系统梳理海南开发建设历程和社会历史文化,以推动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献上一个大礼。该书系预计在2008年4月以前出版。这一文化工程的完成将意味着海南历史文化得到系统的展现。“大系”中位列第三的“文学艺术卷”由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韩少功主编,其中涉及海南当代书面文学的通史和分类史共有四部书,包括《海南当代文学史》、《海南当代散文概观》、《新时期海南小说创作述略…  相似文献   

7.
《苏州城墙》一书无意开城墙研究的风气之先,但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专著相比,该著除了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之外,具有几个突出特点:通史的规模与气度、追求考古与测量的精确、凸显吴文化的深厚底蕴。关于苏州城墙的保护与复建,该著认为应认真调研、循序渐进,遵循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不必急于大规模复原与兴建。充分搜集整理古城墙的文献资料、完成苏州古城墙遗址的考古与测量、恢复每一块城砖的历史记忆,理应是走在复建前面的更为扎实有益的工作。《苏州城墙》的编著出版,便是这扎实工作中具有标志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2011年出台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以及黑龙江省委有关实施意见对于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决定》和《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在黑龙江省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搭建文化展示平台等领域发挥的支撑作用,并就黑龙江省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组织、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负责编写、宋建晓主编、陈春阳和刘福铸担任执行主编的《莆仙文化概论》,2020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鸿篇巨著分20个专题,对莆仙文化的家族、教育、科举、名臣、典籍、理学、宗教、妈祖、三一教、古代文学、戏曲艺术、音乐和舞蹈艺术、书法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民俗、方言、商业、旅游景观、科技等文化门类,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全书图文并茂,从理论上初步建构了莆仙文化的基本架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莆仙文化内涵,全书内容也是对《莆田通史》一书的很好补充。该书的问世,对于推动闽台区域文化乃至于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加快"文化莆田"建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山东唐和谐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分析讨论了和谐文化理论在新闻出版业中的指导意义,以及新闻出版业对丰富、发展和谐文化理论重要作用.并对山东省出版业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中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起源》的发展,无论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对于历史学和民族学,都是一个划时代的新成就。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研究史学、民族学的方法,是历史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成果的凝结,是党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形成过程的揭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其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州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堪称是一部“地方通史的经典之作”,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它的现实意义、文化意义、政治意义及学术意义四个方面。它的成功编纂,对编写地方通史著作有着规范性意义:要处理好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在突出地方特色和元素的同时,深刻、准确地揭示其典型价值。沿着已有的成功之路,继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本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会被逐步克服。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对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与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引导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出,经过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30多年的探索,唯物史观又使人们认识到中国所处的时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依据唯物吏观,总结历史,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历史、史学互动,推动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已成为中华民族之共识,这将为唯物史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与史书编纂,将会在10个方面主导中国史学的未来发展,即历史编纂、理论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历史研究、地方志及《中华一统志》纂修、中国史学融入国际学术、世界公众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史料整理及数字化、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突破、新学科的兴起、唯物史观的新阐释与史学的自觉反省。  相似文献   

17.
党史学习教育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以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把握其导向价值和人才培养价值,通过形成制度保障、课堂保障、师资保障、网络媒介保障,以及校园环境保障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更好发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在实践方面,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历史合力论"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又不忽视经济因素与其他诸多要素的多元互动的观点表明: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物质前提,经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同时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辅助条件,其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这几方面因素相互协调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辞史》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修辞学界在汉语修辞史成规模研究上的空白,线条性地勾勒了汉语修辞活动的发展脉络。该著无论是对史料的采录还是在具体论证上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对悠久的汉语修辞史作进一步的准确描述和精当分析做了扎实的拓荒尝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