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教育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地理教学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地理素养包括生态素养的培养教育。本文结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高生态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闻联播》是我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其中,有大量和地理教学相关的内容,是不可多得的地理教学素材"大宝库"。下面,笔者从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角度,分析怎样利用《新闻联播》为地理教学服务。一、《新闻联播》中的区域地理资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区域地理中的重点研究区域。因为其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荒漠化问题与生态保护、新疆特色农业问题、民族问题,以及人口迁移问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研究开展地理教学中"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研究,应当以地理学人地关系思想为逻辑起点。这是因为,基于地理思想研究地理教学问题,是发现、解释、提炼和总结地理学科自身特有的教学规律与原理的必由路径。基于地理思想,有助于提出基本和实质性的有关地理教学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研究 开展地理教学中"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研究,应当以地理学人地关系思想为逻辑起点.这是因为,基于地理思想研究地理教学问题,是发现、解释、提炼和总结地理学科自身特有的教学规律与原理的必由路径.基于地理思想,有助于提出基本和实质性的有关地理教学的"科学问题".地理学思想十分丰富,可以梳理出一个完整的"谱系",由此出发,将可能提出地理教学方面具有基础意义的"科学问题群",以此"问题群"为出发点开展研究,有助于归纳总结出地理教学独有的规律与原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科既有许多已知的相对科学真理,又有人类科技尚未了解、无法知晓和解决的生态、环境、灾害、宇宙等问题。这种地理知识自身发展的原生性、成长性、地域性、未知性和可探索性等,就是地理课堂教育教学独有的"味道"所在,加之地理教师个性化、具有"地理味道"的研修培育,最终将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一、遵循元认知性地理教学原则,寻找"地理味道"地理教学应该有生活的"地理味道",因为它是遵循人类探索、生存、发展理念的一种本真性的真理生活,而生活的地理是开放的、富有积极生命意义的地理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国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问题是一切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核心。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才有创新。教学内容"问题化"是使教学从"内容本位"转为"学生本位"的有效策略之一。高中地理知识点多、记忆难,地理规律、地理原理难以理解和应用,地理方法难以驾驭,这是很多文科学生的心声,也是一直困惑着地理教师的问  相似文献   

7.
"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全书乃至全套教材的结束语,既是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学习结束后的"总结",又是中国地理的开头部分──"从世界看中国"的"呼应";既是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融合",又是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的"引言"。本章的教学内容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标准点与之对应,且跨度大、灵活性强,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因材施教,提供了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的落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生态的正向改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双减"是地理教育"双增"的开始,即增加地理跨学科融合的通识教育内容,增加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劳动教育活动。文章以"垃圾分类"为跨学科学习主题,探索以地理项目式教学融合"双增"育人目的的设计思路,强调以实践获得地理真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汉代文献中"徼"、"徼外"多出现在对西南地区夷汉人群的界定中,而这种界定往往是一种地理上的表达,"徼"内和"徼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面貌。作为一种地理边界和地理区域,随着汉代政治地理的扩张,"徼"和"徼外"亦不断地发生时空变动,反映了汉代西南边疆极具弹性的变化特征,并在不同语境下具有多元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形成"乐学"效应,是地理教师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表明,"乐学"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形成理想的学习氛围,产生"乐学"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课堂运用专题地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复杂问题;从单要素拆分到多要素综合,从学习方法到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通过不同尺度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其划分的地理背景,理解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要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是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学会"与"会学"都反映学习,由于一个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含意随之变化。学会是学习的目的,会学是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应如何演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这是当前地理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学"四有"地理,构建有"理"、有"用"、有"趣"、有"德"的"四有"地理教学理念,可以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养,代表着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图层方法"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图层的概念和技术来开展地理教学的方法,具有直观性、形象化和可操作的特点,已被我国地理教师用于地理原理性知识和区域地理等内容的教学。该方法可以非计算机的"低技术"方式使用,既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有益方法,又适合我国地理教学软、硬件普遍不足的现状;对该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挖掘"图层方法"的内涵,丰富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为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叶婉南 《时代教育》2009,(8):175-176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一种依据教学任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将"问题解决"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过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提高为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在地理新课标的指引下,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将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和海洋生态文明紧密联系,以人教版“洋流”知识为具体分析案例,从海洋的和平、海洋的权益和海洋的生态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怎样将海洋生态文明渗透于中学地理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对海洋生态文明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A1):130-131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这将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新生机。本文以"热力环流"这一课时为例,尝试用地理实验导入新课,以地理实验剖析教学重点,借地理实验拓展课堂,并根据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方式。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的核心。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背景下,以来凤县"舍巴日"、"牛王节"两个文化空间为例,探讨"文化空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相关问题,认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案应关注文化空间要素;"文化空间"保护适宜采用空间性或地缘性的视角,充分考虑文化持有者的文化样式和历史主体性,并关注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形态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对特定历史文化共同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是地理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基于"以人为本"的观点对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探究,以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师要借以直观手段和生活经验,在地理情境中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这凸显了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节为例,结合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石漠化治理案例,通过创设主题式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