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7年3月5日的《德育报》"国旗下的讲话"栏目刊载了我的一篇短文《植树更要护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做过实验,当人们要锯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学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它以毛泽东的延安《讲话》为指导思想,以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和形式为特点,强调文学的政治性,强调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确认毛泽东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这是"延安文学模式"推向全国的标志。"延安文学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讲话》对新中国的文艺事业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一、"心声"与"心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最古老的是《古诗源》中的《弹歌》,全诗仅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为"肉"之古字。其诗大意是:将竹砍削呀,再连之为弓;将泥弹打出啊,狩猎以成。真高简而生动,无此生产知识和生活体验,断不能得此诗。习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辩证唯物论讲话》写作组: 读了你们编写的《辩证唯物论讲话》,感到对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弄懂唯物辩证法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青年干部迫切需要这种联系实际的《讲话》来引路,加深对主席哲学思想的理解。我们希望多出这样的书。但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有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今年中办再次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按照省市教工委要求,结合正定中学历史和实际及个人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指示、重要论述等,深刻体会到新形势下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应做到学在平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刊发了中陶会副会长周洪宇教授在"2013年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暨教育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的讲话录音稿《建立"陶行知学"》。笔者阅读该文受益匪浅,然脑海中不断闪现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新世纪陶行知研究,有利于服务当今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必要建立生活教育学。  相似文献   

7.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代表着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解放区长篇小说创作的新高度。今年适逢其创作7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河北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了"弘扬革命文化重温红色经典——纪念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作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分别就红色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毛泽东、习近平文艺讲话的内在联系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思想内蕴等议题作了深入讨论,推动了红色经典与革命文化的研究与弘扬。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两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学习和落实"两个一百年讲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向新时代大学生讲清楚"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伟大理想的统一""不负青春与不负人民的统一""志气、骨气、底气的统一",引导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刊发了中陶会副会长周洪宇教授在"2013年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暨教育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稿——《建立陶行知学》。笔者阅读该文受益匪浅,然脑海中不断闪现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新世纪陶行知研究,有利于服务当今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必要建立生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4,(1):18-22
1985年4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了《丁玲同志在西安谈文艺创作自由等问题》,归纳了丁玲对于作家如何理解"创作自由"等文艺界敏感问题的看法。丁玲的这次讲话出现了两个版本,反映了两个丁玲:一个是官方需要的丁玲,一个是复杂的丁玲本体。  相似文献   

11.
略论老子的“弱用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提出“弱用之术”。他遵循“反道之动”的规律,采弱“弱道之用”的原则,提出“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使处在不同阶段的人和集体都可以以“弱”为手段达到“强”的目的。这种“进道若退”的方法虽有一定消极影响,但对现今社会人们生存处世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回顾诗学传统中“诗歌体式论”的演化,提出了文体为“文本范型”的概念,考察了它的产生过程,研究了它的演进,指出了它的转型与升华,结论是:体式是诗性生命在形体结构中的开显。  相似文献   

14.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有分科活动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两大类。非学科性、综合性不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京”“海”之争并非严格的派别论争,只是一场由沈从发难、此后也主要是他一人代表“京派”,与在上海的非“海派”作家之间围绕何谓“海派”、“京派”的讨论,表明双方在如何看待时代与艺术、政治与学关系方面潜隐着分歧,且在论争的两次余波中更趋明朗。李初梨的“宏论”发自肺腑,公允全面,是对“京”“海”之争、“反差不多”论争甚至30年代左翼学与自由主义学论争最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周作人的文化和创作实情中,“涩味”和“余情”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并且有深刻的内在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概念来解读周作人的作品和思想,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包括含着闲适享乐,对文化选择和启蒙的怀疑和深刻的苦涩等复杂意味,而所有这些意味折射出周作人为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的人生品味和文学立场,也使周作人区别于和其他的自由主义作家,这样的解读中,周作人独特的文学史意义或可呈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小传统的角度,以谶纬之学中的《易纬》为个案,探讨其渊源、思想成分、在两汉之际的兴起、传播以及在魏晋之际的衰落过程,进而讨论大、小传统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借鉴与利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与补充。本文认为,谶纬作为大传统的载体,其内容庞杂,包含了众多小传统的成分,并且在流传当中不断吸收当时的小传统,以完善与发展自身。魏晋之时,其核心的“天人感应”思想被摒弃,其理论的合理成分被小传统所吸收而走入民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韵律美作为书法艺术美的一个方面,其和谐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书法韵律美的表现存在着“节奏的套叠”现象。“节奏的套叠”要求作书者在把握提按笔法时能分清主次轻重,做到虚实相生。提按的频度差异不仅带来丰富的节律美的变化,同时还直接影响书法的风格和情感的抒发。提按的频度差异及其选择性主要受书体表现的需要、风格表现的需要和情感表现的需要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夜诵”考     
班固《汉书·礼乐志》中提到了“采诗夜诵”这一制度,对“夜诵”一词的解释历来多有不同。根据与班固同时的马廖给皇太后所上疏中提到“夜诵”一词的确切含义,可以断定,班固所说的“夜诵”指的是“夜中歌诵”,但这种夜间的歌诵是有特殊含义的。其司职者为宫中的盲乐师瞽嚎,内容为采自民间的“赵代秦楚之讴”,方式为配乐配曲的唱诵,其目的则是要让最高统治者得以观风知政,从而实现劝诫教诲的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