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性远不如过去,随年龄增长,这一情况愈加突出,体育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拟通过对齐齐哈尔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在体育锻炼视角上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策。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2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在性别、年级与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及各维度均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投入中的活力坚持度和参与自主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51.10%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使我们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人们如何调整自己,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这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关的理论研究有很多,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类对自身的能力及信念的知觉与适应调节等心理行为的关系越来越关注。班杜拉的一项相关研究就是关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英语自我效能感是英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文章从英语自我效能感的界定,英语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英语自我效能感来源,与英语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以及提高方法五个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和分析,归纳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Aitken拖延问卷量表对邯郸市幼儿园272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和家庭所在地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幼儿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的关系。得出邯郸市幼儿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初中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体育行为及二者的相关关系.以天津市梅江中学全体33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及体育行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9年级学生与7、8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体育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效能感的动机过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知过程、选择过程与情绪反应中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初中生的体育自我效能感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高初中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及体育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与高三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对120名高三生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调查。结果文理、不同性别高三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最后,对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十年国内高校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人才培养、资助育人、工作创新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未来需推进高校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应用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出、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和研究趋势等方面的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行述评,认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特性、教师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定、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迁移问题是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病态因特网使用(PIU)"是加拿大学者R.A.Davis(2001)主张用来替代"因特网成瘾障碍",我们主要用来表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状态。Kraut3等人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降低。美国不列颠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在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的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最容易产生"病态因特网使用(PIU)",在校大学生尤甚。目前尚未发现"病态因特网使用(PIU)"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数据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的理论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是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注重纵向研究、关注多样性、注重行为理论的整合、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和定量化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趋势;缺乏连续性的追踪数据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体力活动、静坐行为与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是影响儿童早期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152名学前儿童为被试,使用三轴加速度计测量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使用儿童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使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测评身体素质,使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等时替代回归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城乡、佩戴时间和静坐行为等因素后,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高强度体力活动对去脂体重指数和身体素质(十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走平衡木)依然具有显著影响;高强度体力活动替代其他强度体力活动或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替代静坐行为后,去脂体重指数均有所提升;身体素质变化仅在高强度体力活动替代其他强度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时具有方向一致性和显著性。家长和教师应充分重视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学前儿童体质健康的紧密联系,促进学前儿童静坐行为和低强度体力活动向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适度转化,以提升学前儿童下肢肌肉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等方面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Physical activity (PA) participation levels among youth remain well below 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Thus,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to promote youth PA have been advocated, including multifaceted, school-based approaches. One identified as having great potential is a 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CSPAP). The goal of a CSPAP is to develop a school cultu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lifelong PA across five integral components, each serving as a plausible point of intervention: (a) physical education, (b) PA during school, (c) PA before and after school, (d) staff involvement, and (e) family/community involv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up-to-date review on all CSPAP components, propose the potential of such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 in increasing youth PA levels, and provide future directions for CSPAP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核心要素,是主体性学习的心理支持系统。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作用。对自我效能感的内涵、教育定义以及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内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是不同的。在求职过程中,职业决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对职业决策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本文将对国内有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体力运动、膳食营养对血浆脂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大部分人没有养成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同学段、性别的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经常锻炼人群和不经常锻炼人群在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等6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Watson  Doris L.  Newton  Maria  Kim  Mi-Sook 《The Urban Review》2003,35(3):217-23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xtent participants in a summer sports camp embraced values-based constructs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values-based constructs and affect and attitude. Participants included 135 ethnically diverse boys and girls (mean age 11.98 years) attending the National Youth Sport Program (NYSP).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the extent the program emphasized values-based constructs and participants' enjoyment, interest in sport,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respect of leadership were assessed.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ree values-based constructs: Care for Others/Goal Setting, Self-Responsibility, and Self-Control/Respect. Correlation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emphasizing values-based criteria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participant's sport enjoyment, interest in sport, positive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greater respect for leaders.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20.
Even though there are increasing numbers of PhD students in the distance mode,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hD candidature at a distance is limited and incomplete. On the one end of the spectrum are accounts of unhappy and isolated doctoral students who are separated from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literature offers accounts of PhD students at a distance who view themselves as agential and autonomous and are happy not to get sidetracked by others. In this reflection we ask what distinguishes the conventional PhD student from one who is studying at a distance, and invite more research on self-efficacy and vicarious learning of PhD students at a d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