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小学阶段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平等”的问题,它是平等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不同时期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有所不同,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足科尔曼提出的,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标准: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影响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现在,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就学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家庭出身、  相似文献   

2.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平等”的问题,它是平等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不同时期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有所不同,现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科尔曼提出的,他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标准: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参与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教育对影响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均等。现在,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就学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家庭出身、经济地位、宗教信仰如何,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2)就学机会均等,即不同社会出身的组别,有相同比率的人数,能得到同样的教育机…  相似文献   

3.
“教育民主化”已是有关教育政策的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和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西方教育发展,尤其是“教育民主化”与纵向社会流动在理论界说上的演变。“教育民主化”的传统观念已有明显突破。首先,人们已经认识到,为教育民主化作出的努力,不应该只归结为在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尤其应该使人们在获得本领方面机会均等。其次,“教育民主化”目前在西方社会更广泛地似指以下三方面的努力:均等地改善教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通过学校加强升迁性的社会流动;师生参与教育管理。再者,机会均等,是指某一社会内部,特别是某一国家内部的机会均等,或在国际范围内的机会均等。通过研讨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流动,更可看到“教育民主化”在理论界说上的发展。高等教育体系今后应成为大部分居民的生活质量的一个要素。因而,教育机会均等,不仅是狭义地指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而且还要为能力和兴趣不同的人提供适合他们受教育的途径。“教育民主化”在理论界说上最重要的突破,莫过于这个概念正在扩展到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原则,是指在自然、经济、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最低层的人,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教育系统本身得到补偿。“教育民主化”的概念在内涵上的这样扩大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由于本文较长,本期先刊登“引言”与第一部分:“教育民主化”的传统观念已有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4.
试析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市场化进程在我国的推进“,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日渐凸现。本文分析“了教育机会均等”这一概念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并综述了众多派别不同角度的理论分析,最后对比介绍了西方和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不断凸现,“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试析教育机会均等》(刘明海、王淑娟,《上海教育科研》2006/2)一文中,作者介绍了国外众多的“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展现了宽广的学术视野。但是,文中所提及的各种概念的内涵、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的区别以及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践演变,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一、结果均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试析教育机会均等》(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介绍了多种教育机会均等的定义,但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因受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型态与教育哲学观点等因素的影响,历来中外学…  相似文献   

6.
2001年1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宣布: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践教育机会均等开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后普九”阶段。对于这样一个新阶段,它具有一些什么新的特点,与“普九”阶段实践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其实践目标又该如何来定位,才能取得最大的价值和效益?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和我国推进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已有的和将要付诸行动的实践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  相似文献   

7.
一、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实质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方面的机会均等(即学业成功机会均等)。所谓入学机会均等是指每一位公民都均等地享有接受符合其能力发展要求的教育的机会;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指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均等地享有接受其所选择的教育的机会;教育结果机会均等是指每位接受完教育的毕业生都应该受到社会平等的对待,得到其应享有的社会待遇。其中,入学机会均等侧重指教育机会均等的量的方面,即社会所能够提供的接受教…  相似文献   

8.
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是社会公正的反映,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入学机会均等、受教过程机会均等和受教结果机会均等三个方面。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通过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正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均等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包括:就学权利均等、就学机会均等、学业成就机会均等、教育效果均等。其中对于“就学权利均等”、“就学机会均等”,曾有许多学者做过研究,而且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在施行这两个均等。我国也在施行,但受经济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就学权利均等”和“就学机会均等”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随着贵族学校和高等教育收费制的出现,越加淡化了这两个“均等”。而对于实施“学业成就机会均等”、“教育效果均等”就更难了。人们往往把教育机会均等作为一种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民本教育具有优秀的传统:追求以“教育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普及教育,倡导以人性为基础的个性教育,探索以天下一家为原则的教育资源共享。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世界潮流,传统的民本教育在质量观、价值观、发展观上出现了不适与危机。因此,有必要对民本教育进行改革,以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民本教育具有优秀的传统:追求以“教育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普及教育,倡导以人性为基础的个性教育.探索以天下一家为原则-的教育资源共享。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世界潮流.传统的民本教育在质量观、价值观、发展观上出现了不适与危机。因此,有必要对民本教育进行改革,以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基本含义 ,通过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不同方式的比较 ,强调“积极差别待遇”的教育机会均等在发展处境不利地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差别待遇政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有益实践 ,提出了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建立“教育优先区”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机会均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民主问题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永恒主题。“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国家早在十九世纪便提出来了,二战后被广泛重视,并积极探求解决对策。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尤其是现在,教育机会是否均等,越来越受到人们关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开始逐渐引起社会的诸多重视。这个问题涉及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体制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中指出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教育的过程,包括教育资源投入均等、教育资源对学生成就产生的效力均等、参与教育过程的享受高质量教育机会均等和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即教育对个人发展前景的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教育机会均等究竟应该在哪些方面均等?如何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的进程?由于这些问题的本身是与这种教育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发展背景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在不同的国家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机会均等,必须结合具体的范围才能正确理解。就班级而言,教育机会均等兼具过程和结果均等两层涵义。其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班级规模、班级组织结构。相应地,实现这一理想应从以下四点入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强班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及对主体德育模式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一般认为应当包括“同质”与“差异”两个层面的公平。同质的公平,把所有的人看作是无差异的,要求用同样的标准和规则要求所有的人,在教育上体现为每个人应当平等享有起点、过程以及结果公平。起点公平,是指教育机会均等;过程公平,是指学校提供的校舍、设备、教师等方面的条件相差无  相似文献   

18.
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近入学”原则下的义务教育保证了广大适龄儿童、少年基本的入学权利 ,使人人有权接受教育 ,解决了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规定 ,却无法保证“人人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 ,“择校”也许能解决这种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规定 ,即让“就近入学”和“择校”互相制约 ,互为补充 ,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关于“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热烈讨论,其中侧重“个人发展”、教育“机会均等”等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结合这些讨论热点,谈谈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教育学意义的几点认识,以供同仁参考。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人们大多数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教学中教育均等问题探讨的则较少,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平等,不仅是起点的平等--让每个儿童都有入学的机会,而且是过程的平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尤其教学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将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和推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在教学这一微观的角度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本文拟从教学这一微观视角,在课程设置、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方法及测验评价等方面阐述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结合传统教学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