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志展 《金秋科苑》2010,(24):232-232
温州是国内较大合成革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较大、产值较高,从业人员较多;温州合成革产业亦面临环保、产业发展等瓶颈问题,为理解温州合成革的发展现状,探索温州合成革发展路径,进行产业调查和深入,在掌握数据的同时,规划温州的合成革进步之路。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产业集群的含义进行界定,通过对温州产业集群类型的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业集群在温州发展中的作用,更全面地了解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态问题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通过对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理论进行阐释,提出集群生态化的内涵,分析了集群生态化平衡的条件,并结合循环经济要求探讨了政府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耦合点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也是产业集群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必然趋势。基于循环经济思想,把产业集群生态化演进看成是一项渐进系统工程,并以南通市为例,在对其产业集群发展及生态化演进整体判断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产业等多层面提出传统产业集群生态化转型的战略重点和思路设计。  相似文献   

5.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对象,分析了该城市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结构流图,并对该系统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认为:①矿业城市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沿资源产业链不断演进和提升、形成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②资源产业集群内部在物质流、能量流等方面较强的关联性和依赖性,为矿业城市工业循环经济的规划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唐山市资源产业集群的现有发展模式、"十一五"规划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均有一定的成效,但循环经济模式运行效果最佳;④唐山市应紧密结合资源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变特征,全面规划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城市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耗能产业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四个行业中的众多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的初步特征,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具有形成高耗能产业集群的潜在前景,有利于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认识,对基于循环经济的高耗能产业集群的概念、发展意义、形成条件、网络模型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由集群内节点级企业、网络级产业链、平台级辅助机构三大要素组成,其合理的组织结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现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的最有效组织形式.上海化学工业区从延伸产业链、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开展循环经济,取得经济、环境效益的双重回报,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最佳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蒋云霞 《大众科技》2009,(12):214-215,213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保证集群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内涵,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生态化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提炼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及生态化发展的实施策略,为集群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内容和有效途径.而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也对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前置条件和贯穿始终的约束条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探索,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合成革行业循环经济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徐  徐敬楚 《今日科苑》2009,(12):91-92
中国合成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将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分为三个阶段,并剖析各阶段的特征,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乌海市煤焦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指出乌海市煤焦化工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链延伸不足、技术偏低,资金投入大、收效慢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建立煤焦化工循环经济领导小组,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与技术创新,扩大煤焦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具体对策,以保障达到乌海市政府在《乌海市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规划》中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作为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形式,是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必要从产业集群整体的视角,将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视为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组成的复合系统,并对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业城市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军印  吴楠  宋怡 《资源科学》2010,32(7):1362-1370
矿业城市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保障的同时,其自身的资源、环境及发展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也成为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和部门。论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对象,分析了该城市资源产业的构成特征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构建了城市资源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总体框架和系统结构流图,并对该系统的不同实施方案进行了仿真优化。研究认为:①矿业城市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构成,具有明显的沿资源产业链不断演进和提升、形成以资源产业链为主体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②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产业集群及其集群内的企业不仅需要发展经济实力,而且还要兼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因此,论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探讨了影响产业集群创新的六大因素,并提出从投融资体制、企业制度体系、产学院合作机制、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四个方面入手推进两型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吴福象  蒋天颖  孙伟 《科研管理》2013,34(12):48-57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分析了温州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实证探讨了网络位置、知识转移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并选取集群内企业作了进一步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位置对知识转移、组织创新和竞争优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正向影响组织创新和竞争优势;组织创新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提出了提升温州乐清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企业组织创新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过程。阐明不同类型集群孵化创业人才的协调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创业人才的成长,还可以使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本研究结合产业集群各主体的作用特点,将集群创业孵化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三种类型,在武汉、温州、比利时鲁汶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相应的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孵化系统的协调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系统协调的整合模型。研究结论为制定有效政策激励集群创业人才快速成长,加速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内生型产业集群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极大。分析了我国内生型产业集群的特征,提出按组织结构把内生型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讨论了:每种集群类型的创新过程及其创新能力,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西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筱纹 《软科学》2006,20(1):141-144
根据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分析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关系入手,将循环经济的相关理念运用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跨领域技术和方法的运用,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社会构建有机结合,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模式。寻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产业集群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其中,集群创新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论题。但是当前多数研究是以高技术产业为背景展开的,而对以传统产业主导的产业集群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文章从浙江省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实际出发,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业集群为典型案例,通过对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系统结构和动态运行模式的探讨,为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海涛 《科学中国人》2013,(12):106-107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近年来.温州市大力扶持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激光应用、半导体照明、光通信为特色的产业链.涌现出了一批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