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湿地作为干旱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指示性。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人工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效。文章通过遥感技术手段,动态地监测了人工应急生态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湿地景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0余次的人工生态输水,在总体上改变了流域湿地长期持续减少的状态,流域范围内湿地总面积呈现稳中有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变化过程呈现"V"型逆转,面积有着显著的增加;沼泽湿地减少的速度得到明显遏制,动态度由1990-2000年的-5.35%降低到2000-2010年-1.09%;此外,下游河道断流现象得到改善,尾闾湖——台特玛湖在干涸了近30年后重现恢复往日生机。说明了塔河人工生态调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环境拯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上研究可为塔河的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边境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TM/ETM 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获得西双版纳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数据;从结构变化、类型变化、空间变化3个角度,系统分析1990-2010年间西双版纳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规律,并对轮歇地、茶园和橡胶园3个典型地类进行了重点讨论。研究表明:①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呈现以“林地-园地-耕地”为主导的地域结构特征,有林地是最为重要的土地覆被类型,橡胶园是最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②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速度呈加快趋势,土地利用强度呈增加趋势,近10年来则更为显著;③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林地不断减少,橡胶园、旱地和茶园不断增加;有林地为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橡胶园为面积增加最多的地类,轮歇地为增速最快的地类,灌木林地为减速最快的地类;④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发生转化的地类主要是轮歇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主要的转化方向是轮歇地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转化,橡胶园和茶园的主要来源是有林地和灌木林;⑤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变化较显著的地类是有林地、灌木林地、橡胶园、茶园和轮歇地;有林地呈以减少为主要特征的“南退北进”的空间变化特征,灌木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西退东进、南退北进”的空间变化特征,橡胶园呈以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以景洪市区为中心,北上南进,西拓东扩”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发电、输电、供配电是电力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尤其以供配电系统最为庞大,其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决定着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其中节点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能源并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围绕供配电系统中节电技术展开,首先叙述了节点方式的选择,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供配电系统中的有效节能措施,希望能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122-123
一、技术简介 所发明的折流湿地滤池+侧向潜流湿地床污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设计了全新的厌氧竖向折流湿地和兼(好)氧侧向潜流湿地组合,在湿地系统中合理设置了自然复氧区、湿地床深度和内回流系统(在高浓度进水和低温时启动),突破了现有人工湿地技术氧传递能力低的局限,达到系统内溶解氧的科学分布,在无能耗下大幅提升了湿地系统内的微生物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5.
6.
科学问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力线路的故障分析与维护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影响10kV电力线路运行的因素有多种,故障设计范围广、因素多,稍有不慎就会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电力线路故障分析,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问答     
煤矿井下供电面积狭小,供电点之间距离较短,使得煤矿井下供电中速断过流保护定值难以整定、漏电保护困难,因而煤矿井下容易发生漏电短路等用电故障,由于煤矿的条件特殊,用电故障会对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供电为体重,最为严重和难以解决的就是“越级跳闸”问题。本文从矿井下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线路保护采用的数字式管线差动保护方法,对越级跳闸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防跳闸技术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为广大同行朋友们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对电力企业物流及其管理的理解,以及提出了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详细分析归结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10.
双排钻孔抗滑桩可假设为弹性桩。通过单桩刚度系数计算双排桩的刚度系数,然后根据双排桩的刚度系数与滑坡推力计算桩顶的变位与转角,再根据单桩的刚度系数与双排桩中的变位与转角计算桩身的内力。对一个滑坡实例,设计矩形截面悬臂桩和双排式一小直径钻孔抗滑桩两个治理方案,经方案比选后得出:采用双排式小直径钻孔抗滑桩方案,不仅可以承担更大的滑坡推力,在工程造价上可以节省18%左右。在桩孔开挖时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施工速度,所耗工期仅为人工挖孔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塔里木河近50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是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来水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则因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耗水量增加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锐减,造成下游河道断流321km,尾闾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为此,要坚持生态与经济、上游与下游协同发展的原则,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水资源发生和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边界; 加快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的“供水、堵水和输水”工程;控制源流引水,减少干流上、中游低效耗水,确保下游基本用水,实现流域水过程的完整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里木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塔里木河近50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是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来水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则因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耗水量增加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锐减,造成下游河道断流321km,尾闾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为此,要坚持生态与经济、上游与下游协同发展的原则,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打破水资源发生和利用过程中的多元主体边界;加快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的"供水、堵水和输水"工程;控制源流引水,减少干流上、中游低效耗水,确保下游基本用水,实现流域水过程的完整性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何斌  陈亚宁  李卫红  周孝明 《资源科学》2009,31(9):1545-1552
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地下水住埋深的变化,运用先进仪器,对不同监测断面的胡杨液流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液流日变化表现出单峰值和双峰值两种形式,且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胡杨液流在树干2个方位上,东南面液流速率高于西北面,且液流速率随木质部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具有较大直径的胡杨,其液流速率、耗水量相对较大;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和大气温度是影响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胡杨蒸腾耗水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塔里木河下游地区高温干旱的环境特征,以及生态输水提供的较为充分的水分来源,决定了该区胡杨日水耗量较其他地区胡杨大,2005年2次生态榆水后,河岸两侧地下水位明显抬升,胡杨液流和水势作为两项生理指标都对地下水位变化灵敏响应.  相似文献   

14.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由“九源一干”144条河流水系构成。目前仅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以及开都—孔雀河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力联系。流域内水系连通与生态保护问题十分突出,断流河道下游成为过去30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退化最为严重区域。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和样地调查,系统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水系连通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水系连通性差,抵御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能力不足;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用水比例过高,严重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河道断流,河流肢解,流域水系统完整性被破坏;地下水超采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表生态过程受损,生态隐忧凸显。针对此提出:(1)从机制、体制上推动和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将断流的5源流纳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一管理;(2)科学确定绿洲适宜规模,退耕还水,以水定地、以水定发展;(3)实施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提升流域水资源监控与综合调度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在以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流域生态环境退化过程,探讨了生态系统受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塔里木河日益突出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六次生态输水过程(2000年~2004年)和对40眼地下水监测井水质分析资料,重点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与水质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随六次间歇性生态输水发生明显变化。河道两侧地下水位埋深在输水过程中明显抬升,由输水前的8m~11m,抬升到5m~6m;地下水质表现为:在输水初期,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都较高,随着生态输水的实施,矿化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先快后慢。其中在距河道不同位置处,由于受输水影响强度的差异和地下水位抬升状况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特点不尽一致。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地下水位的抬升地下水矿化度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大量翔实的实地调查记录和遥感反演数据,系统评估了塔里木河流域重大生态工程成效,分析了生态恢复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提出了未来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为塔里木河流域部署后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塔里木河生态环境领域相关专利技术布局和发展态势研究缺乏,造成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政府科技管理与决策制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开拓缺少专利情报信息依据及支持,基于"智慧芽"专利系统,结合高斯函数,分析塔里木河生态环境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技术分布、专利价值、主要专利机构和发展态势等方面情况及其特征,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2012年新疆塔里木河径流量变化与断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统计年鉴数据、MODIS月积雪产品的遥感数据以及气象观测数据等,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2003-2012年径流量变化及断流的原因。结果表明:1在过去10年,塔里木河源流区耕地面积从2003年的1.087万km2增加到2012年的1.668万km2,致使流域内农业用水量从2004年的279.55亿m3增长到2011年的294.36亿m3,从而挤占了河流的生态用水,是导致三源流汇入塔里木河干流水量减少和断流情况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22009年是塔里木河历史上断流时间和断流河道最长的一年,这与河流来水量较少与较低的夏季积雪覆盖率(3.08%)、降水量少于近10年平均降水的39%和夏季0℃层高度偏低(4620.7m)等因素有关,而2010年塔里木河的丰水与高于近10年平均降水的84%的降水量、夏季0℃层高度较高(4 795m)以及夏季积雪覆盖率较大(3.5%)有关;3塔里木河流域自2010年以来断流态势得到彻底改观,尤其是2011年以来,径流量在相对于21世纪初有所减少的背景下,未出现断流,这与流域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关。因此,研究该区域的积雪覆盖率、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变化对于监测和分析该区域的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Landsat TM 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利用变化与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文浩  任志远  张翀 《资源科学》2009,31(1):142-151
利用1990年~2004年的4 、3 、2 (RGB) 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对塔里木河下游的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呈: 近14年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体景观面积也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向塔里木河下游多次输水的结果。从景观格局指数上看,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程度略低,1990年和2004年分别为0.95和0.75,表明整个区域的景观异质性减弱,生态系统趋于不稳定状态。整个研究区的破碎化指数较小,基质特征较明显。景观优势度较小,表明区域内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不太大。总的来说,塔河下游生态环境整体尚处于不良状态,主要是因为有大部分的未利用地景观作为基质。研究区LUCC除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的影响外,人类活动改变地表水的地域分配及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则是引起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