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苗颖 《记者摇篮》2009,(10):53-53
如今,电视传播的发展已从“节目”时代、“栏目”时代,发展到“频道”时代,在此情形下,任何频道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除了在节目上下工夫外,科学、合理地编排节目,是决定其竞争胜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电视节目品牌主持人的打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新闻界》2005,(6):45-46
随着电视频道数量的增多和节目内容的丰富,电视频道的品牌价值与日俱增。在多频道竞争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创建品牌频道的支柱,品牌节目主持人更是发展名牌栏目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3.
随着频道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竞争在多频道竞争时代更多地表现为同质竞争,即相同或相近定位的类型化频道之问的竞争。目前电视媒体市场的现状,传受众感到“有节目,无频道”即品牌节目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而电视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内容为王”。一个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它有几个品牌频道,而品牌频道需要品牌栏目做支撑和保障,品牌栏目的核心就是品牌节目。竞争之下,打造电视品牌节目至关重要,这就必须强化品牌经营意识,透析新环境下的节目发展趋势,从提高节目质量的核心入手,通过科学有效的市场运营策略,努力构建、强化、创新和维护品牌节目,乃至塑造精品栏目、王牌频道的新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劲 《视听纵横》2008,(4):84-85
中国的城市电视台在竞争中处于中央台频道群和各个卫视频道以及省级专业台的夹击中。苦练“内功”节目“本土化”,为当地人民服务,提高观众互动率和感召力成为城市电视台在节目竞争中的重要优势。但是随着视觉竞争的深入,节目同质化,形象同质化的现实不可避免。频道的竞争时代也进入了专业频道特色化,特色频道品牌化的阶段。除了在节目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卖点之外让观众记住自己也十分重要。因为从传播学的角度讲,记忆是产生购买冲动的基础,同时也是重复购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多频道时代:更多的机会 更少的选择 根据权威部门最新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中平均能收看到24套节目,农村家庭平均也能看到7套。电视传媒的竞争已从单纯的节目竞争、栏目竞争发展到频道竞争阶段,入世步伐的加快将会使正值集团化改造的国内电视传媒的白热化竞争推向高潮。那么,频道的增多,节目选择空间的加大,是否意味着观众选择的节目增加以及观众会将自己的时间均匀分配给每一个频道?权威专家作出了明确否定的回答:多频道时代,更多的机会带来的是更少的选择!因为,在总收视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观众往往锁定几个能满足其…  相似文献   

7.
一、频道品牌化比节目品牌化更具前瞻性 1、理论现实 当今的电视竞争格局下,多频道时代的频道资源已经不再稀缺。频道已经取代节目和栏目而成为电视竞争的基本单元。整体频道的优势要比拥有暂时的名牌节目对于电视观众和广告主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建立稳固的长久信任关系,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从“节目时代”、“栏目时代”进而到“频道时代”,这是电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产物,也是电视节目发展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而频道专业化是资金、资源合理化、绩优化配置的过程,其动作的理念和模式显示其是一个市场化动作的过程。只有真正从市场调查入手,了解受众的构成、分布特点,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才能真正做出专业性、类型化的节目来,找到特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一个抢占品牌概念的“电视战国时代”正在到来。电视产业竞争态势愈演愈烈,每天有百余套卫星电视节目播出,并有近40套境外频道落地中国境内。在这种形势下,本土传媒正在积极推进频道专业化和传媒集团化,力图在电视频道“同质化”发展的时代率先突围,以“品牌概念”为轴心组织播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电视领域从中央到省、市(地)三级电视台大都由“节目时代”进入“频道时代”.并冠以专业名称。譬如中央电视台3套的“戏曲音乐频道”,5套的“体育频道”,6套的“电影频道”,8套的电视剧频道等。专业频道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生活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然而,一些电视台尽管频道实行了专业化,但却名不符实,因而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收到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冷凇 《声屏世界》2007,(7):61-63
近年,“真人秀”节目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演绎可谓风生水起,但它也让各频道相继走入同质化竞争的迷途。总有思想者拨开迷雾,让业界重又看到“真人秀”节目创新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2.
所谓电视栏目制片人制(TV Program Producer),就是指在电视栏目中对节目内容、人员组成和经费运作进行把关的人。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电视台节目的生产带来了新的契机。过去那种经费包干、节目包播、吃“皇粮”、“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运作机制受到冲击,随之而来的便是频道竞争、节目竞争的压力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方超 《新闻前哨》2005,(7):61-61
后频道时代,从技术上讲是广播电视、通讯与计算机领域所使用的技术更加集中或重叠的时代,其基础就是数字化技术。从市场角度来说,后频道时代是新型市场形成的时代。新型市场的典型市场特征是节目供给者与收看者可直接进行交易,价格高低程度、内容丰富性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新型市场中,受众被动收看节目的局面被打破,消费者的偏好及视听选择行为成为新型市场的驱动力。从接受对象来说,后频道时代的媒介传播对象演变为:大众-分众-个人,媒介成为个人化的媒体。观众通过互动工具的使用,可以实现新的“节目组合”,使消费呈现出主动性和个性化消费特征,进而取消了频道时代设置的频道界域,频道消费转变为节目消费。  相似文献   

14.
冷凇 《声屏世界》2007,(7):61-63
近年,“真人秀”节目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演绎可谓风生水起,但它也让各频道相继走入同质化竞争的迷途。总有思想者拨开迷雾,让业界重又看到“真人秀”节目创新发展的曙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中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在这种激烈竞争中,电视台如果仅仅抱着传统的只靠节目内容和形式争取观众,提高市场地位,将很难在电视收视竞争中取得较好成绩。从2005年开始,中国部分电视台从自身的节目资源、频道定位和品牌特色出发,通过对电视受众收视习惯的考察,在节目编排上大力创新,提出并实行了“编播季”的节目编排策略,如中央电视二台(经济频道)、湖南卫视、安徽卫视、重庆电视台等。本文以重庆电视台为研究个案,来看看“编播季”的实行及其特点,以及在电视节目与传统节日结合、频道推广、品牌提升等方面提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日本正进入数字卫星电视时代.半个世纪来日本观众只能被动地收看几个电视频道,而数字卫星时代的到来将使日本人收看成百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日本首家卫星数字多频道广播公司叫“完善电视台”,在1996年9月开播,到1996年底电视频道增加到70个,广播频道增至100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专门播放某一类型节目的频道,例如,有13个频道播电影;有20个频道播放各种新闻与信息节目;有7个频道专播体育节目,音乐、外语频道各有6个.“完善电视台”开播时订户有2万,到1996年年底已达100万户.“直播电视台”、“空港集团”将在1997年开办数字电视.同…  相似文献   

18.
一、电视与策划 从我国电视20多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电视经历了节目竞争阶段——栏目竞争阶段——频道竞争阶段的历程。目前,中国电视已处于频道竞争阶段,各地观众能够收看到的频道已经增加到30—40个,频道竞争究竟靠什么取胜,是每个电视人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其核心是策划。一个频道给人的是一个总体印象,这个总体印象不是某一个栏目或节目可以担当的,它需要总体策划。因此,可以说,电视已经进入了策划时代,办电视离不开策划。 从省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来看,目前,各省级电视台大多处于一种内外夹击的境地,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有线电视的问世,不仅提高了无线电视节目的收视质量,而且因为其丰富的频道资源、众多的自办电视节目和卫星电视的落地改变了人们对电视频道的理解。电视观众对频道的认识不再是数字和电视台的简单叠加,数字已经和电视台分离,数字已经演变成电视观众通过遥控器搜索电视频道的代码。当电视观众惊呼电视频道多得目不暇接时,电视从业人员也开始感觉“电视频道时代”已经到来,因为以前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频道之间的竞争了。于是频道专业化的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无锡市广电集团成立时,整…  相似文献   

20.
吕正标 《现代传播》2004,(6):107-109
中国电视已经从“节目时代”、“栏目时代”进入到了“频道时代” ,这已经成为业界与理论界的一种共识。随着中国电视进入多频道时代 ,对于市场的认知逐步成熟 ,中国电视在自觉与不自觉的共同作用下 ,开始了从以节目质量管理为中心向以频道运营管理为中心的理性转变。在频道制的实践进行数载之后 ,我们回过头来试图寻找中国电视频道制在电视生产方式的实践案例的时候 ,却遗憾地发现 ,乏善可陈。尽管频道专业化已经成为各家电视频道的发展取向 ,尽管频道制成为各家电视机构进行组织架构改革时的首选 ,但是现实却是我们的电视生产方式依然还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