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19):181-182
童话故事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童话故事对幼儿的教育功能历来被人们重视。近几年,以童话故事为基础的童话故事表演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S市A、B两所幼儿园中班进行为期一年的童话故事表演教育现场实验,并研究了童话故事表演与幼儿语言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海英 《教师》2012,(14):81-81
审美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甚至对其整体素质的发展都起巨大推动作用。童话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奇特的幻想、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且受到情感的浸染和熏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利用童话的蕴涵,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建构童话环境与氛围,使幼儿产生审美意识;挖掘童话的语言美,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促进幼儿心理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童话故事具有趣味性强、教育性强的特点,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善于根据每一则童话故事的不同特点,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幼儿形成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道德观,从而引导幼儿在童话故事中获得心理成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让童话故事成为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由于幼儿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运用童话故事成为幼儿园教师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一种手段。在原方案中,教师把幼儿引入童话情景,让幼儿为救助动物而学习使用特殊电话号码。但是,毕竟离幼儿最近的是现实生活,而不是童话故事。所以我觉得,目前幼儿  相似文献   

5.
作品评析这是一篇纯美抒情的童话故事。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描写了大树与小鸟互相依存、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富有诗情画意。故事的结构单纯,内容较浅显,较适于小班的幼儿来欣赏。设计思路小班的幼儿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情感也具有情景性。本次活动通过设置场景来呈现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感受树婆婆的苍老与鸟娃娃的弱小以及相依相偎的情感。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幼儿,利用表演加深幼儿对童话故事中特定情绪的体验。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受童话优美的意境。2.引导幼儿体会树婆婆的美好情感。3.初步培养幼…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9):164-166
童话故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可以从童话故事内容和主题入手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发展观。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形象,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采用这种形式来优化幼儿心理教育,会促进幼儿主动接受,锻炼思维,同时在阅读中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童话故事曲折动人,其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幼儿教育中引导童话故事,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童话故事的特征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魅力,然后提出优化幼儿童话故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胡艺瑾  卢清 《时代教育》2012,(7):264-265
随着人们对童话故事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童话故事已经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给幼儿适宜的道德教育并实现幼儿道德教育的目的,文章通过对童话给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分析,从而从幼儿教师、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童话教学达到提高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原方案借助童话故事导入,并用竞赛形式巩固幼儿所学习的知识,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相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童话故事的导入反而有些牵强;刚学习新的内容,就要参加竞赛活动,幼儿心理压力过大。另外,原方案提到的第二个目标并没有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落实。笔者认为,数学集体教学  相似文献   

10.
吴金珊 《山东教育》2012,(27):23-24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难给他们提供一个与同伴沟通合作的成长环境,孩子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进入幼儿园这个团队中,与他人相处、游戏和生活就有着很大的困难。所以,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的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对幼儿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我从实践中总结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孩子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通过阅读童话故事《蚂蚁搬  相似文献   

11.
王玲 《黑河教育》2011,(1):41-41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对一些鲜艳明亮的画面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为其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适合阅读的童话故事,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进行早期的阅读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岳明 《学周刊C版》2015,(4):112-113
通过对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实践中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开展情况,从而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些认识将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幼儿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本文从童话故事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影响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对幼儿童话故事教学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幼儿园童话故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对童话中的性别刻板问题进行过文本分析,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时也觉得,童话故事中的性别问题必须经过教师的传达以及幼儿的主动建构,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经验的一部分,因此很有必要就幼儿阅读、倾听童话故事后的理解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对童话中的性别刻板问题进行过文本分析,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同时也觉得,童话故事中的性别问题必须经过教师的传达以及幼儿的主动建构,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经验的一部分,因此很有必要就幼儿阅读、倾听童话故事后的理解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将童话故事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以童话故事为触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童话故事为创编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童话故事为切入点,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71):189-19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通常会关注到幼儿的心理教育。对于童话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可以对幼儿教师的幼儿心理教育工作起到帮助性作用。童话故事对于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影响较为深刻,一般的童话故事中都隐含着哲学思想或者深层含义,因此,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心理哲学有助于幼儿教师日后的幼儿心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立足于童话心理分析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运用与影响,简要地从主题内容心理、结构情节心理、表现手法心理三个方面对幼儿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为日后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时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晓梅 《中国教师》2012,(14):16-19
<正>童话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充满着幻想、新异和夸张。在通常的童话故事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一般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1]并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的。提问虽然是童话故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则存在着套路化、单一化的倾向:教师不停地提问,幼儿机械地回答,提问的角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名称、角色、主要情节及对话,把内容肢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幼儿主要记住的是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和一些对话,而对作品特有的魅力和意境缺乏整体的理解和欣赏。模式化的提问方式势必形成同样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从而降低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正>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因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还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爱听童话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根据童话改编的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表演性游戏,那么在童话剧中,能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吗?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和研究,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小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5):162-164
在闽南童话中游戏,结构游戏中体验,快乐体验中创造,这是一种动态的自主游戏发展过程。我们以结构游戏为手段,融入闽南童话故事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了解闽南童话的文化特征,进而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活世界,传承与弘扬经典的闽南童话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幼儿感知家乡文化的特色,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从小对构建儿童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聚集力起着熏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童话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我园开展了大班幼儿童话剧活动,并努力探索"无痕教育"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童话剧活动的深入。第一步: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欣赏哥哥姐姐的童话剧我们从欣赏童话故事开始,引发幼儿的童话剧活动。教师给幼儿讲童话故事,讲完后,让幼儿观赏由上几届大班幼儿表演的同一故事的童话剧影碟,如《小蝌蚪找妈妈》《犟龟》《一园青菜成了精》等。幼儿深受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