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2.
财政学教育之变是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要求财政学教育理念发生转变:面向专业学生,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交叉融合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公民,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教育。因此,新时代财政学教育模式之变的总体思路是从专业教育拓展至"三圈层教育"。创新和加强财政学教育的重点有三个层次:改进和加强财政学专业教育,建议选择财政学专业培养方案更新升级、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构建和高质量教材建设作为重点进行攻坚;拓展和加强财政学通识教育,建议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作为主要任务;探索和加强财政学社会教育,建议将中小学生财税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志愿者专业服务作为试点,探索突破。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密歇根大学自建校以来便继承和发展了"自由教育"思想,经过近200年的历史积淀,密歇根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通识教育的雏形期;塔潘课程改革时期;工业化时期的通识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革新;通识教育的新探索。由此可以归纳出具有密歇根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追求普遍性知识;强调专业发展;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关注跨学科的发展;培养领袖与公民。密歇根大学的成功经验证实,大学应当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引入太极图描述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识学习"的新概念,并分析了目前限制通识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着眼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文章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教师开放心灵;二是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三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日本通识教育历经了三个阶段:早期是形塑精英人格的教养教育,二战后导入美国理念而改制成为培养公民的一般教育,20世纪末至今,复归培养创新人才综合胜任力的新教养教育。伴随通识教育的内涵演变,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发生两次转向,从通专分轨到通专并行,再到通专融合。转向的动因是社会结构性变动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高等教育人才定位调整。日本通识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通专融合的实质是改造传统通识,构建专业教育所需的通识,以“作为专业基础的通识、提升跨界智慧的分段通识、全面整合专业教育的通识”三种类型推动通专融合。但指涉人格与精神的教养遗产,是通识教育保留的独立域。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引入通识教育,历经了矛盾萌发、质量改善和通专结合这三个改革阶段.1991年后,日本文部科学省针对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理念上分庭抗礼、课程上割席分坐、体制上分门别户的问题,发布了一系列咨询报告,积极倡导通专结合.具体包括:其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塑大学理念,搭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互通之桥梁...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教育专业来讲,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历史视野、认知风格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生成知识、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出"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的误区.开展通识教育,至少要考虑"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要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前后是交叉包容.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下的通识教育,做到"一个学会一个精通":学会学习,精通专业.学会学习是大学的共同文化教育,精通专业就是表现出的个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许多高等学校中蓬勃开展的通识教育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找到了专业教育之外的又一个坚实的落脚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人"的教育,专业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事"的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密切配合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相对而言的。在我国本科教育阶段,进行通识教育或是专业教育应由社会需要而定。各层次高等学校在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应有所侧重,准确把握自己的目标,形成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是对专业教育过分专门化的匡正,但是它和专业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的,如果能在专业教育中找到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适当切入点,"专业课程"可能会成为"通识课程"之外推进通识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以法学教育为例,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与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度,通过法学专业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具体途径有两条:一是法学教育中内含的对法治精神的培育和对思维、写作与交流能力的训练,与通识教育目标具有极大的重合度,因此通识教育的同类目标可以在法学教育中得以自动实现;二是通过充实法学主修科目的方式实现通识教育目标,例如在阅读经典中寻找法学的历史与传统,在教学案例中融入社会、经济和文化道德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通识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三创"背景下探讨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从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的特点和时代内涵、通识教育模式的不足及模式的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生通识教育时代内涵在于创新批判意识的培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通识教育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显性和隐性教育的土木专业研究生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并提出了新时代通识教育模式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的高校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矛盾重重,两者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完善、大学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盛行、大学精神的弱化等方面都是造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不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要在通识课程实践教学中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这种来自实践教学的通识教育比理论教学更直接、更形象、更持久。在通识课程实践教学中培育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按照通识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开展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二是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开展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三是围绕专业实习实训开展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形成了以高速铁道为代表的国家名片。铁道工程作为系统输出的组成部分,势必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该研究基于此系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铁道工程的教育模式,指出其存在"苏联教育模式的痕迹依旧清晰"和"半军事化"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历史演进,提出了我国铁道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寻找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平衡点;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教育为例,通过调整课程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加强课外学习等改进对策,探索铁道工程教育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的平衡点;最后简述了同济大学铁道工程教育近几年取得的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5.
核心课程与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以宜宾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具有"三心四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优质的课程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宜宾学院课程分类体现在三个视角:在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关键环节,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前者着眼于显性课程,后者偏重于隐形课程;建设优质的课程体系中,从职业准备角度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从基础性、关键性、重要性等角度分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从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角度,专业教育课程分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分通识核心课程、通识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国内高校在提倡和发展通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起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在一致;二是通识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三是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在高校开设不同层次科学史课程是较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经历了萌芽、确立与成熟三个阶段。"教育性、技术性与操作性"教育哲学的提出,代表CMU通识教育课程理念的萌芽。专注于学生多视角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卡内基专业计划"的推出,确立了CMU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20世纪70年代融合国际视野、技术手段、交叉融合、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创造与社会投入的个性品质等多方面元素,学校发展出更加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不断演变的历史中,CMU适时根据社会外部环境变化进行高瞻远瞩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与社会责任培养、多学科融合交叉与科研项目合作的通识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19.
"通专结合"是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和优化的方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中,如何平衡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受到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育实际操作者的关注。文章首先廓清了美国通识教育近一个世纪来从通专并存到通专平衡,再到通专融合的演变进程。其次,分析了美国五所一流大学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的特征:追求卓越、服务社会,对通识教育价值理念进行再塑造;跨越学科、兼容并包,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再融合;文理并重、巩固基础,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再重整。最后,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给出美国通识教育的启示:以学生发展为基础,构建塑造核心价值观的通识教育价值理念体系;以学生学习为导向,构建激励学习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构建科学评估、协同优化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诸多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难点又是通识教育类课程.通过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比例、硬性规定必开什么课程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实质上的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必须确立通识教育的理念,并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有意识地整合起来.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必须认识到:不是开设的课程越多越好、越"文"越古越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分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