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性力量练习就是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如做深蹲起、持壶铃蹲起、腿捆砂袋跑步等用来锻炼腿力,手持哑铃原地摆臂、卧推杠铃、上下推举杠铃等用来锻炼臂力,负重体前屈锻炼腰部力量等均属动力性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多样化和重视身体弱势肌群。一、力量训练的动作速度练习时,完成技术动作速度的快慢对发展力量的特性带来重要的影响。例如:练习时尽量加快动作的速度,尤其是单个动作速度,能有效地发展爆发力;练习时既注意加快单个动作速度,也注意加快动作的频率(重复若干次数),能发展一般速度力量。一般对动作的速度不作过多要求强调,若强调每次练习的负荷量或次数,能发展最大力量或速度力量。二、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力量特点及训练手段退让性力量又称离心收缩力量,其特点是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的同时肌肉的长度也增加。实验证明,肌…  相似文献   

3.
投掷标枪是力量和速度性的练习,它要求肌肉产生爆发式收缩,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把器械投掷出去。所以力量是投掷标枪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少年时期的肌肉、骨骼发育不成熟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少年不能承受大强度的力量训练,所以在少年时期的力量训练中,要安排以小负荷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为主的训练。主要突出动作的速度和幅度,使力量练习在快速舒展的情况下完成。  相似文献   

4.
静力性练习的专业术语是静力性等长收缩训练。它指的是在身体固定的姿态下,肢体环节固定,肌肉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是专业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重要方法。但在笔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静力性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有着形式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论力量训练与变阻力练习思路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珍 《体育与科学》1998,19(1):45-46,49
力量训练是各专项运动训练必备的辅助性体能训练内容。对于阻力练习与肌肉力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区分增加肌肉粗壮的练习与增强肌力的练习的界限是重要的。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决定了各种训练程序的不同特性。为了发展最大力量,需要增加强度,而不是练习的数量。变阻力训练思路的形成基于固定阻力训练中两方面的局限性。作为力量训练中的最新进展,变阻力训练思路来自于对等动训练和等张训练的比较,证明等动训练程序显然优于等张训练程序,等动训练能恰当地给特定速度的运动提供调节阻力。本文还介绍了几种提高肌肉力量的常用重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短跑力量训练是以速度为核心,以肌肉专项收缩形式为依据而进行的专项力量训练。根据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特点,首先应该选择伸髋、伸踝、屈膝、屈髋、仲膝的力量进行练习;练习的肌肉首先应选择臀大肌、股二头肌、髂腰肌、半腱肌、半膜肌和小腿三头肌;练习的部位依次是髋关节、足关节和膝关节。  相似文献   

7.
发展跳远爆发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肌肉绝对力量、运动速度,运动中枢同步调节,Ⅱ型肌纤维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是决定跳远运动员爆发力的生理基础。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将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运动速度的协调中产生专门性适应变化,提高速度性力量。根据17年来跳远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体会,提出杠铃力量练习、跳跃练习(速度跳跃练习和远度跳跃练习),跳深练习、踝关节力量练习、.关键肌群力量练习等是发展跳远爆发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力量素质是田径运动的重要素质之一,是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以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力量按其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又分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9.
这几天,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老喊腿痛,细问之下,原来是上体育课时老师安排她们练习了蛙跳。笔者认为,小学生上体育课不应该进行蛙跳练习。蛙跳练习属于速度力量性(爆发性)的身体练习,在力量练习中是超长收缩练习法,是退让性练习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更强烈地刺激肌肉,使肌肉的张力能产生更高的峰值。对于提高肌肉在被迫退让阶段收缩时的抗拉力和转入缩短收缩阶段的收缩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长期练习和训练,使跟踺弹性增加,胫骨、跟骨骨小梁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在体育训练中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但它也有缺点:采用此法时,若动作结构不当,则极易导…  相似文献   

10.
一、武术套路中静力性动作的力量训练 静力性动作是指肌肉以等长收缩的形式使人体保持某一特定位置或对抗固定不动的阻力练习形式称为静力性练习。静力性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张力与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振动与非振动力量练习时肌电图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芬兰的MuscleTesterME3000P8肌电图仪和MegaWin软件系统,让受试者在振动和非振动条件下,分别以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不同方式的进行屈肘练习,练习时施加不同的负荷,通过对受试者的肱二头肌、屈腕肌和对抗肌肱三头肌、伸腕肌的肌电图测试。结果表明,当负荷与肌肉收缩的方式相同时,振动条件下主动肌的肌电IEMG/s值都比非振动时大,而动力性收缩时,振动轻负荷与非振动重负荷时IEMG/s值相差不大。这说明,在振动条件下进行力量训练,能够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提高肌肉的兴奋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不同训练方法对发展弹跳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弹跳力的关键在于训练中如何提高最大肌力和动作速度这两个方面。青少年肌肉力量相对薄弱,但肌肉的收缩速度快,加之灵敏、协调性的发展已进入高峰期,若在这一年龄阶段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促进中学生弹跳力的有效增长。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不断摸索提高弹跳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并通过各种不同的实验对比来检验各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这些训练方法大致可归类为以下三种: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性力量训练和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 (跳深练习 )。据国内外已有的实验报告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这几种训练方法对发展弹跳力…  相似文献   

14.
向毅 《体育世界》2014,(1):88-89,91
针对下肢的训练中,静力练习组和动力练习组在同等练习条件下,采用同样的练习手段、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通过3个月的训练,应用CT测试仪器,测试运动员实验前后下肢肌肉的训练效果。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在相同负荷下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对下肢肌肉形态变化影响程度的致因,以及下肢肌肉形态变化的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总结与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健美教学中,正确的认识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方法的性质、目的和作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体育运动中柔韧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松 《贵州体育科技》2007,(3):52-52,54
1柔韧的重要性健美力量训练专家,加拿大安大略省约克大学的博蒙巴博士把柔韧性列为三大力量训练准则的第一条。“在发展肌肉力量之前,先发展关节的柔韧性,”博蒙巴在《专业力量训练》中写道,“多数力量练习(特别是那些使用自由重量,利用主要关节的整个运动范围的练习)中,杠铃的  相似文献   

16.
肌肉离心收缩研究现况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肌肉力量练习分类现有不同方法。有人将力量练习分为等长(Isometric)练习、等张(Isotonic)练习和等速(动)(Isokinetic)练习三种。其中等长练习又被称为静力性(Static)练习,等张练习又被称为动力性(Dynamic)练习。也有人按向心(Concentric)、等长、离心(Eccentric)进行分类。“等长”、“等张”是肌肉生理学家用离体肌肉对肌肉收缩特性进行研究所使用的术语,用于运动训练上并不科学。因在活体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等长或等张收缩。但目前已被大家公认并广泛使用。“Isokinetic”的概念,于7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体育  相似文献   

17.
一、上肢力量练习1.俯卧撑练习目的:发展上肢和躯干上部的力量,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动作要领:俯卧撑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例如两手分开较宽,主要发展胸大肌、三角肌等肌肉的力量;两手分开同肩宽,肘关节紧贴体侧,主要发展肱三头肌等肌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速度力量练习手段组合训练的效果,将24名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和训练,采用等速测力系统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试验训练前后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下肢力量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练习手段对提高跳跃能力和下肢快速力量、短距离加速跑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单足连续跳栏架、助跑单足5级计时跳远和斜板3步起跳等跳跃练习可以有效提高下肢离心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力量能力和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少年儿童阶段,由于自然发育,学生的腿部骨骼变长,腿部的肌肉也随之变长,但肌肉的发育落后于骨骼的生长。而腿部在整个身体中所承担的负荷又居身体各部位之首,它的力量大小与各项运动能力的体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发展腿部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发展身体各项力量一般要以动力性活动为主,尽量避免静力性练习,这样可使肌肉组织紧张、放松交替进行,改善肌肉内协调,而不能以增大肌肉的体积为出发点。所以,笔者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发展弹跳力的方法,与同行相互交流。一、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