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是句世人皆知的老话,它形象地表明了“吃”在我国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具魅力的瑰宝,在世界饮食文化中一直享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名多年报道餐饮美食的专栏记者,如何把我们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更直接、更完美地展示给广大读者,丰富千家万户的物质文化生活,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是句世人皆知的老话,它形象地表明了“吃”在我国民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世界明古国,中国的饮食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化中最具魅力的瑰宝,在世界饮食化中一直享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一名多年报道餐饮美食的专栏记,如何把我们传统民族化中的精华,更直接、更完美地展示给广大读,丰富千家万户的物质化生活,一直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专家。在新闻这一行中,记者是什么专家呢?恐怕应该说是报道专家吧。但是,记者又必须是杂家。当不好杂家,也难当好专家。又要杂,又要专,这矛盾似乎无法调和。其实,所谓杂,就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至少不能没有常识。所谓专,即要有从事新闻报道的专门知识,调查研究,访问观察,选材炼题,谋篇行文,都应技巧娴熟,运用自如。专离不开杂,杂促进专,二者不可偏废。在杂与专这一对矛盾中,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杂是手段,专是目的。要想专得好,知识就须多而杂,为专而杂。杂又不可乱,是有计划的杂,为专服务的杂,不是盲无所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  相似文献   

5.
郭培平 《青年记者》2010,(10):77-78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基于业内外存在的以上两个片面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解读全媒体记者的“专”与“杂”及其相关关系。笔者在此提出拙见,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取得正确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高爽 《记者摇篮》2010,(2):46-47
新闻记者,是专家还是杂家?这是一个新闻学上说了多少年的话题。近些年来,随着众多专业类报纸杂志的诞生,更多的非新闻专业人士成为新闻从业者。他们精深的专业知识使财经、体育、时尚生活类媒体的报道较比综合类媒体的同类报道更加有见地、有深度、有指导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7.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曰:杂,二曰: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这样在采写新闻中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这里所说的专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所  相似文献   

8.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一日:“杂”,二日:“专”。这里所说的“杂”就是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知识面要广,涉猎面要宽,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及天文地理和社会各行各业都要略知一二。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杂家,别人这么说,自己也承认。本来嘛,当编辑不可能只编某一小类书,特别是地方出版社的编辑,看来分了工,实际上仍然面很广。因此,编辑得样样懂一点,门门沾上边,所谓杂,此之谓也。有的同志确实为这个“杂家”苦恼。既是杂家,顾名思义,不能专。不能专,岂非一事无成? 看起来,“杂”与“专”是矛盾的。然而,未免有点形而上学。其实,杂家之杂,不过指其横通而已,即知识面要广,了解的东西要多。但这并不防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报刊应运而生,并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作为专业报刊,如何办得既让同行业的读者爱看,同时又能引起更广泛的社会读者群的兴趣,在此,笔者仅从《中国中医药报》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谈谈对专业报刊版面编辑中“专”与“杂”的粗浅看法。 中国中医药报作为行业报,是为本行业服务的。它沟通中医药行业与社会的信息联系;宣传介绍中医药行业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反映中医药人员  相似文献   

11.
在县市区基层单位工作的新闻记者不仅要做采访写报道,还要编刊物当校对,更要写各式各样的材料,做接待干杂务等等,说是万金油式的"杂家"不为过。然而,如果只是"杂"而不"专",则业务水平终究难以提高,不能成为"专家"型人才,既"杂"又"专"是基层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层新闻记者为什么要"杂"。县市区基层单位的新闻记者主要包括宣传部新闻中心、地方报社、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基层工作分工不够细致,采访撰稿、编辑通联、发行接待、管理事务等等,样样都有,样样得会,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2.
党报一般面对的是本地区的全体人民,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各界各行各层次的人们。它是党的喉舌,人民的心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党报的阅读对象和任务,决定了我们党报编辑必须做到“专”与“杂”。此外,党报的编采人员每天接触着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不管是哪一行业哪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万力 《记者摇篮》2010,(3):51-5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标志就是专业报的迅速崛起。笔者在辽宁老年报这份专业报从事了23年的编采工作,深感作为一名专业报的记者应该是在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方面要既专又博;在采访作风和报道方式上要既专又深;在选择新闻的角度时要既专又新;  相似文献   

14.
<正>将专家型人才深度融入全媒体生产链,让专家型记者释放更多潜能。媒体深度融合,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构成全媒体人才的两个基本面向,前者侧重于拥有全媒体业务所需的理念、视野和技能,后者侧重于对某一个或某一些领域专业知识有较深的了解,这两种人才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对当今的新闻工作者而言,不仅要从纸媒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强烈冲击传统媒体的今天,期刊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纸媒是在网络的冲击下黯然退场,渐渐被读者抛弃和遗忘,还是在电子化浪潮中重拾生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人的努力程度。内容为王,这是任何媒体要想长久生存都必须遵循的宝典,而内容的好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当了几十年专业报记者,我越来越感到如不重视知识结构,经常调整补充新的知识,开阔视野,路子将会越走越窄。时至今日专业报记者要尽快突破“专”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知识经济时代 ,“专”型记者在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优势及其对传媒竞争能力的影响 ,并简要论及“专”型记者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