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班上一个学生在他《春来校园》的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校园里开了很多很多花,有很黄的金盏菊,很红的月季花,很白的梨花……一排排女贞树,它们整整齐齐的叶片很绿.”在这短短的一段话里,这个学生竟一连用了六个“很”字.作文讲评时,我将这段话抄写在黑板上,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段话写得好吗?”学生回答说:“好!但是‘很'字用得多了点.”“大家想一想,这‘很'字能不能用其他词代替呢?”学生甲:“是啊,不用‘很'字也行,月季就可用‘粉红'来形容.”学生乙:“雪白的梨花,金黄的金盏菊,还有……”学生的思路渐渐活跃起来了,前后左右议论开来. “很黄”可以写成:金黄、桔黄、深黄……“很红”可以写成:鲜红,粉红、绯红、火红……  相似文献   

2.
今天,在让学生听完《春天的手》的录音朗读课文后,我问:“听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积极发言。甲说: “我觉得阿姨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乙说:“我觉得春天很美。”丙说:“我好像看到春天已经来了。”丁说:“我觉得春天是‘叫喳喳’的!”他刚一说完,全班都哄笑起来。我当时一怔,以为他是想在同学面前捣乱,有点生气。但当我想起“倾听着  相似文献   

3.
也谈课堂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时常有这种情况:教师问:“是不是”,学生答“是”;教师问:“对不对”,学生答“对”。这种提问,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实际上无效益。因为这种提问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应予废止。  相似文献   

4.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他有一个学生,做实验很卖力,但不善于思考。据说,有一次卢瑟福走进他领导的实验室,看见这个学生还在做实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学生回答:“我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也在工作啊!”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教学时 ,偶尔涉及到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词性 ,找出句子的主干再理解句意。这时 ,学生很容易找出表行动的动词 (一般是句子的谓语 ) ,对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表心理状态的形容词 ,多混为一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一类的词的词性难以明确呢 ?原来 ,它们有许多共同点 :①这一类的词都与“心理”有关。②这类词都具有形容词的一般特点 :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的限制。如 :不关心、很关心、十分关心、很痛苦、非常痛苦、很难受、十分难受。正因为它们有这些共同点 ,所以难以判定是动词还是形…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学校很有方法。他在学校门口安装了一面大镜子,学生们进校门时须得对照镜子以正衣冠。给学生发的课本、作业本如有卷角,他就要求每一位老师把每个卷角摊平,用砖头压平后再发给学生。有人曾指责这位校长,“正衣冠”“压书角”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说:“如果长大了当工程师,把图纸搞得乱七八糟,那行吗?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起,从细微之处抓起……”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符合教育学。咱们祖先有云:“习惯成自然。”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  相似文献   

7.
病状教师:“这是什么?”课堂情绪稳定之后,教师很有信心地双手托起了教具,第一句话便提出了问题。学生:“这是铅笔盒。”教师:一楞,“是吗?再看一看!”教师又举高了教具,示意还没有看清楚的学生。对这个结论性回答,教师显然是不满意的。课堂上学生情绪有所骚动,执教者也显得有几分紧张。  相似文献   

8.
黄怡 《中文自修》2004,(4):32-35
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带着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大家对一幅名为《绿太阳》的画很感兴趣。画面上绿绿葱葱的树林下是碧绿的草地,上方是一轮绿色的太阳,绿太阳发出绿色的光芒,照耀着树林和草地。几个学生在画前争论起来,学生甲说:“这幅画画得不对,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学生乙说:“这幅画画得很好,艺术家很有想像力!”学生丙说:“有一次,我从树林里看太阳,太阳真的是绿色的!”老师说:“同学们的看法都有道理,看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不要轻易改变你们  相似文献   

9.
上课睡觉     
某学生上课睡觉,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上课睡觉?”该学生抵赖:“我没睡觉哇!我在闭目沉思。”老师很生气:“那你为什么直点头?”该学生回答:“因为您刚才讲得很有道理。”老师哭笑不得:“那你为什么又直流口水呢?”该学生狡辩道:“我听得津津有味啊!”上课睡觉$湖北十堰市东风公司二汽四中初二(1)班@雷荧  相似文献   

10.
有个医生总是治不好病人。他的老婆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我看你也读了不少的医书,怎么给人家看病却总也不见好呢?你的医道真的很差劲吗?”听了这话,医生感到很委屈:“不是的,我的医道是很高明的。可是,病人却很差劲,所以治疗不能见效。”他的老婆觉得奇怪:“病人怎么个差劲法呀?”医生说:“我是按照医书上写的进行治疗,可是病人却不按照医书上写的生病。”很显然,这位医生是个十足的“书呆子”。联想到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犯这样的毛病。当某个班级的教学效果不好或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欠佳时,常常会责怪学生:“别的班…  相似文献   

11.
于漪老师在《引导学生打开认识的窗口》讲座中讲到:“把学生的无意知觉引导到有意知觉轨道,这是发展学生观察力的首要方面。”从老师来说,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也应变“无意”为“有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无疑是很重要的。要老师对指导观察训练变“无意”为“有意”,首先要对这项工作提高认识。于老师说:“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  相似文献   

12.
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教师正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总理忘我工作的生活片段:“有一次,总理已经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一个坐在后排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提问:“老师,那总理有没有洗澡?”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竟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我一时愣住了,但很快镇定下来,微笑着说:“这个问题有意思,大家一起说说吧!”学生们兴趣盎然,你一言我一语。生1:“总理洗了澡。因为那么长时间不洗澡不舒服,工作起来无法集中精神。况且总理是很讲究卫生的。”生2:“我不同意。总理应该没洗澡,从‘连续’这个词可以看出。”生3:“总理工作很认真,很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13.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14.
试卷中有一道题:用“不是……就是……”造句。有一位优生这样造句“:这些天复习考试,因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爸爸不是打我就是骂我。”这让我很是惊讶:这位学生在班上的成绩是优秀的,他不可能考不及格。他的家长,我是了解的,是一位很民主的家长,应该不会对他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怀着疑问,我在课余询问了这位学生“:这些天你的爸爸真的对你不是打就是骂?”“不是。”“那你为什么在造句的时候那样写呢?”“这不是造句嘛!”孩子一脸无辜地看着我。“造句不就是编吗?”孩子又说道。凑巧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看到二年级的女儿的试卷上面也有这样…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答非所问小童家里开了一个小店,有时他放学回家也帮照应一下。一天,地理老师问他:一年有几季?”两个,淡季和旺季。”小童迅速答道。散学典礼在散学典礼上,年级主任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地走上台。年级主任问那位学生:“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刚才没有听清楚?”学生答:“不是,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很不谦虚一个留学生对着他的中国同学说“:我觉得你们中国人很不谦虚……”为什么?”中国同学惊讶地反问。“在大街上,我看到了许多大招牌,都是自我炫耀,比如:中国很行,中国人民很…  相似文献   

16.
“聪明”这个词的意思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力强。给二年级小学生这样解释恐怕是不行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教师板书“聪明”,让生学认读。教师: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小朋友很聪明?学生:曹冲很聪明。教师:为什么说他很聪明?  相似文献   

17.
吴慧敏 《教育评论》2007,(2):146-147
有位教师上了初一年段的《第一次真好》一课,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思想。我认为,其成功的原因在于这节课的问题设计得很好。教学片段:……师:“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生:“第一次真好”,“好”在……师:你们有没有“第一次真好”的体验?(让学生自由发言)生:第一次坐飞机,又紧张,又高兴!生:第一次为妈妈买菜。师:你当时有什么感受?生:当家还真不容易!生:第一次接触英语,感觉很有趣。生:第一次下水游泳,很紧张。师:紧张之后呢?生:感觉很新…  相似文献   

18.
邵红 《四川教育》2004,(1):44-45
【案例一】出示句子: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师:“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小手举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我知道,我知道。”)生1:老师,我知道焰火是五颜六色的。生2:五颜六色就是很美丽。……(老师的表情显得很着急,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说“五颜六色就是指颜色很多”。显然,学生的回答老师并不满意,最后老师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案例二】生1:老师,我不知道“秋色宜人”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小朋友举起了手)生2:老师,我知道秋色就是秋天的景色,宜人就是很吸引人。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秋天的景色很吸引人。(…  相似文献   

19.
课例: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午”字。有个孩子说:“‘午’是牛砍去头。”作为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说也很不错,但教师却对学生们说:“将牛的头砍去多残忍呀!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是小朋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鹅”是形声字,能不能按会意字来编故事,而在于有没有必要用这“个鹅”字来编故事。试想,如果每个字都编故事,那又和每个字都不编故事有什么区别“?鹅”字很好记,见一次面就不能忘,根本没有必要用它来编故事。有些字不好记,甚至很容易记错,这时候编个故事帮助记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碧”字,学生易将“石”字上面的“王”与白”写错位,有的老师就强调说“:记住,这是‘王‘’白‘’石’。”原以为这样一强调学生就不写错了,可是又有学生把“王”当做偏旁。怎么办?有的老师编了这样的话“:王大娘、白大娘,共同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