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杨志伟 《内江科技》2010,31(5):99-99,89
并下气液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是在井下经过螺旋气液分离器将出水气井的产出液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日注到另一水层或枯竭气层中,该技术可以减少大量的地面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利气井的应用效果、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最终达到所需要的产品质量与产量,每一个生产单元必须选择适当的设备,并对设备在实际运转中的数据提前进行预计,这个环节就是工艺放大。药品生产中的固液分离作为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更需要工艺放大。但是正如实验一定会有误差一样,工艺放大也有其特定的风险。现代化工与医药产业对每一个工艺环节的有效性要求越来高,风险的控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内脏为实验材料,采用热水法提取油脂,通过平行实验初步确立时阎、温度和加水量等主要因素对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5min、温度45℃、加水量60mL,最大出油率为35.06%,提取时间和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加水量对鱼油出油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7.
将鲤形目的草鱼早与鲻形目的(鱼夋)鱼♀进行人工杂交,得到了中间类型的杂种一代。经多年的养殖试验,其杂种一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同时也表明鱼类目间的远缘杂交,只要组合得当,同样具有实践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比较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固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和沉析等。掌握和选择这些分离技术,就可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四川蒲江地区黄肉猕猴桃于贮藏期出现的木栓果的分离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根据果实木栓前后其密度变小及物理学浮力定律,试验设置不同密度溶液(清水—0.993g/cm3,P1—1.001g/cm3,P2—1.006g/cm3,P3—1.01g/cm3,P4—1.015g/cm3,P5—1.021g/cm3)对不同程度木栓果实进行分离,试验发现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木栓分离的效率不断升高,效果最好的为P5浓度的溶液,其对整体木栓果的分离效率为79.87%,对木栓程度为10%—100%的果实分离效率为95.43%,各密度间分离效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最终达到所需要的产品质量与产量,每一个生产单元必须选择适当的设备,并对设备在实际运转中的数据提前进行预计,这个环节就是工艺放大。药品生产中的固液分离作为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更需要工艺放大。但是正如实验一定会有误差一样,工艺放大也有其特定的风险。现代化工与医药产业对每一个工艺环节的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风险的控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邱启任  潘均 《科技通报》1997,13(3):167-169
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草鱼吻端组织细胞(ZC-7901).用乌苯苷(Ouabain)筛选抗药性突变体.结果表明,EMS对草鱼细胞的诱变效果与该药物对哺乳类细胞的诱变效果有明显差异.草鱼细胞对乌苯苷的敏感性也大大低于哺乳类细胞.ZC-7901细胞在传代后24h,用浓度为2.8mg/ml的EMS处理24h,诱变效果较理想,细胞杀伤率约30%,这比通常用EMS诱变哺乳类细胞所使用的浓度(0.4mg/ml)增大了7倍,存留下来的细胞用浓度为25mmol/L乌苯苷筛选抗性突变体,有少数细胞存活,并具有分裂增殖能力.但在细胞瓶内不易形成单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国外工作经历,总结了目前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钠离子浓度,以Bio-Rex70树脂为介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提纯了人HbA_(1c)在22℃恒温条件下,用洗脱液Ⅰ(pH6.7,0.02mol/1钠离子浓度,内含0.004mol/1氰化钾),洗脱液Ⅱ(pH6.7,0.07mol/1钠离子浓度,内含0.004mol/1氰化钾)分别洗脱HbA_(1a+b),HbA_(1c).分离效果良好,所得纯品HbA_(1c)在聚丙烯酰胺电泳中只出现一条带.此法具有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人HbA_(1c)的分离、提纯,为临床诊断,建立免疫法测定HbA_(1c)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24种取代芳烃化合物进行DFT-B3LYP/6-311G**水平全优化计算,据所得量子化学参数建立取代芳烃对蝌蚪12h暴露急性半致死毒性(lg1/LC50,mol·L-1)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R及去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50和0.875,用预测集样本进行了外部预测,所得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2ext和外部预测集交互检验Q2ext分别为0.880和0.856,表明所建立的QSAR方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模型结果表明:分子的体积愈大,化合物毒性愈强;最负的原子净电荷愈负,毒性愈弱.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所建模型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化合物的毒性预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CM)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校2009级及2010级学生分别采用传统的见习模式和PBL结合CM的新见习模式,见习课结束时行理论测试和临床阅片能力测试,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综合评价。结果:采用新见习模式的实验组学生的理论及临床阅片测试成绩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及课堂氛围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更认可见习教学对提高包括自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帮助。结论:PBL结合CM的见习教学新模式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好,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人才。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及醇解度对其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四川维尼纶厂生产车间下水道和污泥中分离出了可降解聚乙烯醇(PVA)的微生物Bacillus sp. 和Curtobacterium sp.,并建立了相应的PVA生物降解环境。采用吸光度分析方法考察了分子量及醇解度对PVA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微生物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生物降解环境可用于PVA生物降解性研究;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使PVA发生较高程度的降解;在所建立的降解环境中,PVA的分子量和醇解度对其降解性有一定的影响。降解前后FT-IR及1H NMR分析表明,在降解过程中PVA分子链发生了断裂。  相似文献   

17.
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具有明目、防止脑神经衰老、抗癌等功效,还可用于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第3代新兴水果,其研究对指导生产实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越橘对各种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具体分析了温度、水分、重金属和光胁迫对越橘生长、产量和生理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越橘对各种胁迫的适应性,为不同地区的越橘种植提供参考。分析发现,抗寒能力较好的是"北村"和"美登",而耐热能力较好的是"夏普蓝"。"北村"和"奥尼尔"适合干旱地区种植,"艾朗"、"蓝丰"和"科丽尔"适合在多雨水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周巧雨 《科教文汇》2014,(27):105-107
随着网络的高度发展与广泛应用,当前校园网由于网络节点众多,管理难度增大,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升级跟不上网络应用的发展,存在大量安全威胁和潜在危险。论文依托某校部署H3C公司的端点准入控制(Endpoint Ad-mission Defense,EAD)系统的二次开发、系统部署和应用,对终端准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它的技术原理,阐述二次开发过程和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要充分发挥卫星观测数据潜力,特别是针对缺乏长时间序列、高时空分辨率和高质量的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尽管我国已经发射了多个对地观测的卫星系列,但还没有生产出自己独特的全球陆表卫星产品。为了支持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国内20多家大学和研究所于2009年承担了“863”重点项目——“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集生成系统研发与产品生成”,综合利用国内外卫星遥感数据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本文从数据收集管理、算法发展、产品生产与验证、产品发布以及产品应用示范等方面对GLASS产品生成与应用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0.
Stroke is the third major cause of death and foremost cause of disability worldwide. Cerebrovascular stroke remains largely a clinical diagnosis. The use of biomarkers in diagnosing stroke and assessing prognosis is an emerging and rapidly evolving field.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neurobiochemical marker of brain damage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with respect to degree of disability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neurological worsen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e investigated 15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within 72 h of onset of strok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t SAIMS.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fter admission and NSE was analyzed by solid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using Analyzer and microplate reader from Biored: Code 680. In all patients, the neurological status was evaluated by a standardized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on admission and on day 7. Serum NSE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with both degree of disability and neurological worsen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aximum serum NSE level within 72 h of admi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greater degree of disability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Serum NSE levels were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bad neurological outcome. Our study showed that serum NSE has high predictive value for determining severity and early neurobehavioral outcome after acute stro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