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在,则无所不在"这是鹿牌威士忌的经典广告语.生活中的广告也是无所不在的.不管你喜欢与否,它都会闪入你的眼帘,闯进你的生活.广告是其创作者语文修养、文化底蕴、艺术灵感等的综合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可资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提出这样的建议:电视、广播、网络、各种标牌广告等媒体的资源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精神.恰当挖掘广告中所蕴含的语文资源,可以为语文课程提供更多鲜活的材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对广告语的分析、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贴近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延伸开去,充分调动并利用广阔天地中有利的因素……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材料"1。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给学生展现一个生活化的大语文世界,实现"学与用"的教育目标。一、利用多种艺术形式,服务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61):36-37
"语文学习外延是生活",身边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域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都是语文资源。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开发和利用,为写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耿静静 《现代语文》2013,(4):136-137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推进语文教学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将语文的外延等同于日常生活。这里的"生活世界"指向生活的"意义"层而非生活的"事实"层,指向学生的内心生活而非学生的外在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内心生活化,只有深入学生生活与其心灵的碰撞,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本文仅从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非常有道理,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母语)的教学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或许正因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此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向生活化方向发展.然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也并非易事,它需要将一些常规的教学活动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更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提炼语文学习的资源,从而让他们"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最终获得整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佩琳 《中学教学参考》2014,(10):129-F000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方面和教师教学实施方面都提出了自然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并非是孤立的,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生  相似文献   

8.
武宏伟 《师道》2015,(2):21-23
一、让语文课堂延伸出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目前的语文教材,只是一本名作集,只是教和学内容的载体,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面对一篇篇经典的文章,教师要教  相似文献   

9.
正一、高中语文作业生活化概述1.语文作业生活化的概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力求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把高中语文作业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求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提高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浸润着生活的芬芳,散发出生活的气息.语文因生活而变得多姿多彩,生活也因有了语文而精彩无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的确,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语文课如何与生活有效对接呢? 一、盘活生活资源,让学习随时随地进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物、文化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成了我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14.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15.
<正>一、让阅读活动生活化,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的性质未能全面科学的把握,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导致了语文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之塔。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觉树立"大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生字、用生字,让生活成为识字教学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17.
"大语文"是面旗帜,我个人以为,它上面书写的该是那句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就是说,我们不能不生活,所以我们不能不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课标语),但是,语文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时间空间内如何操作,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积极地具体地发展,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转变观念,实行大语文教学思想,让学生跳出课堂,跳出书本来挖掘语文资源,在鲜活的生活中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学生从小树  相似文献   

19.
孟佳君 《快乐阅读》2012,(19):110-111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事事连生活。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农村语文课程内容很单一.特别是与学生多彩的生活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