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由自然到创造 教学《现代科技》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中的《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时,要求能区分出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初步涉及“创造”产生新物体的概念。学生认识自然物体时,根据“地球上原本就有的,不是人们造出来的物体”是自然物体,像树、玉米、海鸥等植物和动物。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相似文献   

2.
为了帮助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在学了《身边的材料》这一单元之后,我让学生根据需要畅想新材料,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以此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现摘录几个学生的“畅想”。A: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无常,我们需要增减衣服,很是麻烦,我想发明一种新材料,它既柔软,又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自行调温,在你晚上睡觉时,它还会自动去除脏东西,这样既经济实惠又方便简单。B:我希望在未来会出现一种新的书本,它非常的轻巧,同现有书本差不多大小,所有的科目综合在一起,每一页都是显示屏,旁边有“向上翻页”和“向下…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刘老师正在讲《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刘老师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在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从而知道通过改变水的密度能够改变水中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道理,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堂观察实验: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鸡蛋、烧杯、盐、水,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各小组的同学十分投入,认真地做实验,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鸡蛋在盐水中总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浮着的。  相似文献   

4.
5.
《彩虹的秘密》这一课中,在学生制作七色板的时候,我发现在厚纸板中间扎孔、穿线、打结的方法有诸多不便:学生不容易找到又厚又重的纸板,找到的轻纸板在快速旋转时,容易倾斜;反复悠绳使绳拧紧后反转的速度不易控制,很难达到较高的转速,这些都使实验的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基本理念是: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成为课程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这些又依赖于教师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没有探究活动这个载体,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近,笔者在一次科学课改活动中,有幸听到一节科学课,在听课过程中,对于“科学探究活动如何设计和实施才科学、合理,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与认识。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常见的材料》为例,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四月中旬,笔者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张洪鸣老师执教的一节科学课《乒乓球又鼓起来了》,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反复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我们都以为本课己完满结束了,但张老师又抛出一句“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让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教室里顿时  相似文献   

8.
石磊 《四川教育》2004,(6):33-34
《我们的小车》是“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第一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想办法利用重力让小车运动起来;二是探究让小车运动起来需要的最小拉力;三是探究拉力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第一个环节,我首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起来?”学生对这个“小儿科”的问题毫无兴趣,没精打采地说:“用手推”;“用风吹”;“把桌子抬起来,让它滑下去”……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接着话锋一转:“不过,今天这些方法都不能用,你们要借助老师给你们的材料(举起装材料的信封),另外想办法让小车在…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柬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我们的科学课是在教室上的,本学期则改在了实验室上课。今天,我打破了以往的惯例,上课前没有提前进实验室,故意等音乐铃声响后才走进实验室,因为我想把纸盒里面放着的“蚕宝宝”也带进实验室。走进实验室,我若无其事地把纸盒子放在地上,然后开始上课,课堂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我从孩子们的眼神里已经看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是纸盒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这时,我弯下身来慢慢地打开纸盒,轻轻地拿出一条蚕宝宝,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有的伸着脖子还伸着小手,有的站起来,还有的着急地站上了凳子……受同学们情绪的感染,我也跟着激…  相似文献   

11.
实验材料:硬纸板、2支铅笔、胶带、1块磁铁、回形针、铁制铲子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有人对中美两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调查,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率,中国人是31%,美国人是36%,基本相似;而对科学知识的过程即来龙去脉了解率则是1:5;对科学知识的价值和社会关系即对科学知识的运用率更达到了1:14。可见,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够和不会运用便是中国人科学文化素质低的重要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探究实验中培养倾听习惯 1.实验材料的呈现和安排。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而孩子的天性总喜欢摸摸弄弄实验材料,这样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在实验前先尽量不要把实验材料发给学生,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神倾听老师的话。实验结束后先把实验材料收起来。然后再让学生来汇报,这样学生才会定下心来倾听同学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17.
2003年11月15日,省办学水平评估团来到课改实验区的一所小学进行评估,随机听取一堂小学科学课,教学内容是河北版三年级第九课中的活动1——《物体的浮沉》。听课人中有两位省教育厅派来的教研员,三位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位教导主任。我们觉得这节科学课上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相似文献   

18.
[评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塑料袋里有一些小水珠”这一现象,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小水珠从哪来的?”的好奇心。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测。]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科学评优课活动。一位老师执教的《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令人耳目一新,于是稍作粗浅分析,将自己所观所思全盘托出,与同仁共享之。  相似文献   

20.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0,(12):42-42
总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心太硬”。他们把感动、感激、感恩的门槛筑得老高,轻易不会被打动。学生集合的时候,我喜欢“读”他们的脸,我不怕那些嘎坏的表情,独独怕那些冷漠的表情。在我看来,冷漠是一种病,一种不轻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