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钓浅滩     
“九”尽春回,万物复苏。使得水中许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开始在水温回升快的浅水区域生长、繁殖;鱼儿也开始为弥补自己虚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离开自己的越冬窝点到氧溶充足、饵料丰富、温暖的浅水区域去觅食、交配、产卵。春天是垂钓的黄金季节,经验丰富的钓手在选择钓点时,往往首选浅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浅滩都能钓到鱼,应如何在浅滩进行垂钓呢?钓浅滩选点鱼儿是一种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相差0.5~1℃,对水温十分敏感,因而总是喜欢游到它最适宜的水体中去觅食、嬉戏;河湖、湖泊的浅滩处水浅,水易被太阳晒透,升温较快,鱼儿循温游向浅…  相似文献   

2.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7,(4X):14-15
晚春时节话浮钓:春天多雨水,且气温变化较大,这是人们的共识。首先,绵绵春雨不仅不会导致气温的大幅度下降,反而还会带来富足的氧量与食物;再者,气温的变化也影响着水温的升降,而水温的升降又略滞后于气温——水体传导冷热的速度比空气来得慢。因此,水表与水底存在着一定水温差:水越深,温差越大。而对水温十分敏感的变温性鱼儿,其体温与水温一般相差在0.5~1℃,这便使得趋温性鱼儿,游向接近它们体温的水温层,也就是说哪里水温适宜,它们就向哪里游。  相似文献   

3.
立春后,对水温十分敏感的鱼儿,从严冬蜇伏中复苏,纷纷离开水深、水温相对稳定的越冬窝点,游至水温较高的水域去觅食,以弥补虚弱的身体和为繁殖后代补充营养。有经验的钓手都会说:“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这确实是经验之谈,也告诉钓鱼的人们春钓选点的好方法。春钓沟汊江河、湖泊、水库有小的支流断流后形成沟汊。沟汊面积小、而且窄,水体往往中间稍深一点,两边缘浅,这里水面小避风,阳光照射强,水温回升快,加之这里从岸上冲下来的牛羊粪便、杂草种子是鱼儿喜欢吃的食物,尤其向阳的一面鱼儿喜欢集聚。初春,是由寒冷转向炎热的过…  相似文献   

4.
―、春钓小水面进入春季,大地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步回升。垂钓的水面越小水体也就越浅,受气温和沿岸地温的影响就会越明显,水温也就上升得越快,水中的鱼类也就越显得活跃;水面越大、水位越深,受气温和沿岸地温的影响就会越小,水温也就上升得越慢,水中鱼类的活跃度也就不高。因此,春季出钓选择钓场,应首先着眼于水温上升比较快、鱼儿复苏比较早且相对比较活跃的小水域。  相似文献   

5.
一、时间。一般情况水温在15-26℃之间对鱼儿觅食繁殖非常合适。如果水温低于5℃或高于32℃时,鱼儿厌食,基本上已停止摄食。晴、阴、雨、风对鱼儿影响很大。气压低时,水中含氧量低,鱼儿不摄食。应选在气温、气压、水温相对比较好的天气去垂钓。  相似文献   

6.
王华良 《钓鱼》2007,(8S):28-28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在有流动的水的地方钓鱼,鱼儿的咬钩率非常高。比如库塘的进出水口处。转动的增氧机的周围等等,雨打水面,风起波澜,也能使“死”水变“活“,这就是鱼儿在风雨天疯狂皎钩的原因。在活动的水中钓鱼。水温适直,氧气充足.因此鱼儿们也就像这活水一样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7.
夏钓三法     
徐国刚 《钓鱼》2012,(16):37-37
仲夏以后,天气炎热,水温偏高;鱼儿进入了所谓的“厌食期”,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鱼儿有时不但不厌食,反而是积极觅食,只是由于白天水温过高,抑制了鱼儿的觅食欲望,只有在水温较低的早晚,鱼儿才开始正常觅食,鉴于这一点,钓早晚就成了夏钓的一个主要钓法。  相似文献   

8.
吕文罄 《钓鱼》2005,(2):30-30
“春钓跟着水温走,鲫鱼鲤鱼都满篓”,是则渔谚,它点明了春钓的关键在水温,只有“跟着水温走”,才能做到“鱼满篓”,实际情况正是这样。春,尤其是早春,气温、水温、地温都低,如果钓鱼不跟着水温走,是难有所收获的。因为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环境水温而变,二者相差仅05℃~1℃,只有鱼的体温在适温范围内与水温保持一致,鱼儿才能正常活动与摄食。  相似文献   

9.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对垂钓者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个方面。由于夏秋时节高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温度较低,水中溶解氧较高的地方“避暑”去了,常规钓点的水中无鱼,岂...  相似文献   

10.
夏钓ABC     
何京 《中国钓鱼》2003,(6):22-22
A.最佳垂钓时间 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是20~30℃之间,由于盛夏天气炎热,白天水温在35℃左右,鱼儿会游入深水中“避暑”,所以中午一般是不容易上鱼的。夏日上午9时之前,下午5时太阳西斜后,水温一般在  相似文献   

11.
陕西苏珊同志问:鱼的行动受 什么支配,要是能找到这种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不就可以很容易地将鱼调动起来,这对垂钓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我觉得这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如果找到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钓鱼的确容易多了。 其实,寻找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并不神秘,许多钓友都知道,并且在垂钓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办法去找鱼。那么支配鱼儿行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简单地回答,就是水温、水中含氧和食物。鱼儿对这三者是绝对服从,有人戏称“这是调动鱼儿行动的三支‘金批令箭’”。 下面就这三方面作些探讨,与钓友共商垂钓对策。 水温 …  相似文献   

12.
初夏水皮钓     
史为林 《钓鱼》2008,(11):30-31
二十四节气过了立夏,就到了夏天。初夏的江淮地区,气温已经达到30多度,水温也上升到20多度。你看那河、湖、塘里,水色泛绿发浑,水生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水中的笮草已经开花结子,它们也在孕育着自己的后代。近几年,我地区不少水域几乎全部成了苲草的天下,密密麻麻,几乎覆盖着整个水域,你想找个脸盆大小甚至碗口大小干净的窝子都办不到。再看那水中的鱼儿,一片片,一群群,  相似文献   

13.
早晨。夏日的早晨,气温、水温在20℃多,适宜鱼儿摄食;再因天已亮,水生植物由开始吸取水中氧气改为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所以,早晨在天亮之后至上午lO时以前,水温适度,氧气充足,鱼儿食欲旺盛,格外好钓,是钓鱼的好时候。  相似文献   

14.
冰钓三要     
鲁祥 《中国钓鱼》2006,(2):29-29
一要敲冰震鱼 进入冬季,鱼儿们开始冬眠,此时它们早已集聚了足够的能量,群居水的深处相互依偎保持体温。冰钓者往往采取撒“窝子食”的方法引诱鱼儿光顾。由于水温低、透气差,食饵的香味扩散缓慢。尽管鱼儿的嗅觉比较敏感,但由于处于冬眠状态,而难以摄食,这时,采取“敲冰震鱼”的方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其做法是:对怀疑某处冰层下面可能藏有鱼的地方进行不规则的敲击,将鱼儿从“栖息处”赶出来。鱼儿不仅嗅觉灵敏,其听觉也十分敏感,它们生性胆小,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生,从而为垂钓者创造了机会。在垂钓期间此法可反复使用直到有鱼光顾(一般15~20分钟敲打一次冰面为好)。但应提醒钓友们,使用此种方法以不影响其他钓友垂钓为好。  相似文献   

15.
郁文生 《钓鱼》2008,(5):27-28
尽管全球变暖是世界性的“趋势”,但是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段并非不会有强冷空气侵袭,如2008年临近春节时,我国南方多省遭遇罕见的冰雪天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春天尤其初春仍是乍暖还寒时节。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冰层刚开始溶化,水温大多在15℃以下,在低水温中度过了漫长冬季的鱼儿结束了冬眠,重新感受大自然全新的气息。但这时的鱼儿由于长期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对外界形势不甚了解,其生活习性还不太适应,此时垂钓就会发现鱼儿有如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关新铭 《钓鱼》2006,(7):37-37
北京地区的早春是从坚冰初化的3月初到4月的上中旬,大约有40天左右,这段时间虽然天气总的趋势是由寒冷向温暖转化,但仍是天凉水温低,鱼儿还处于僵滞的冬眠和半冬眠状态,往往扎在一个地方既不愿活动,又懒于摄食,因此北京钓友有句口头禅“:早春钓鱼有诀窍,找鱼下钩最重要”。由此可见,找鱼下钩是早春钓鱼最突出的特点。找鱼下钩包含两层意思:一、钓者到达钓场后,首先要选择水温较高的适温区。这是因为鱼儿是属变温性动物,体温与水温相差无几,所以天生就有趋温避寒的习性,无论冬夏,它们总是聚集在水域中水温适宜的地方生活,因此,早春钓遇到阴冷…  相似文献   

17.
有句渔谚叫“神仙难钓午时鱼”,它和“钓早钓晚,不 钓午间”等渔谚其实是一个意思,是说夏季垂钓的最佳时间是早晚。中午很难钓上鱼来。这话说得有道理,也是经验之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夏季中午垂钓中鱼的方法,抛砖引玉,求教于诸多钓友。 中午垂钓影响中鱼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水温的增高造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水中就会出现缺氧现象,使鱼儿厌食拒食。再加上中午阳光强烈,鱼儿又多喜弱光,大都到深水中或树荫下躲藏,此时垂钓,找准钓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钓树荫。找大树的树荫,河边倒伏…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15)
众所周知,炎炎夏日,在有流动的水的地方钓鱼,鱼儿的咬钩率非常高,比如库塘的进出水口处,转动的增氧机的周围等等,雨打水面,风起波澜,也能使"死"水变"活",这就是鱼儿在风雨天疯狂咬钩的原因。在活动的水中钓鱼,水温适宜,氧气充足,因此鱼儿们也就像这活水一样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9.
张忠江 《钓鱼》2009,(17):28-29
“夏天到。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普遍共识。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但由于气温和水温太高,水中氧气缺乏,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浅水区超过了鱼儿生活的适宜水温,鱼儿都游到深水区“避暑”去了,岸边无鱼,岂能钓到鱼?这给钓鱼人垂钓增加了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高温季节鱼的活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夏钓六窍门     
一、早钓太阳红。夏季的早晨气温一般在20~26%,水温在22~30℃之间,这正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早晨天刚亮,水生植物由开始吸取水中的氧气改为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气温升高。此时,鱼儿食欲旺盛,四处觅食。由于早晨凉爽,太阳尚未升起或刚刚升起,鱼儿游动、觅食活跃,容易上钩。因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