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们在追求一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接受的简单、易行,教育效果又十分显著的教育模式。长春市白山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礼仪教育》等内容,进行综合归类,结合本校特色,提出了一种校本化的德育教育理念“选择——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中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但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面对诸多困境: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自觉性差;患得患失的心理素质和一击即碎的意志质量.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在北京的一个职业教育论坛上,上海信息技术学校邬宪伟校长的发言获得广泛好评.他“变教育的连择为选择的教育”的理念,更是获得广大受众的强烈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教育选择与选择教育 --兼论公立高中是否该收"择校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公立高中收取择校费问题,概述了教育选择与选择教育现象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学历主义风潮"的社会根源以及受教育权与择校权的关系,指出公立高中收取择校费的非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存在于青少年中的亚文化,是青少年时期的过度性要求.本文立足心理学的角度,从风摩一时的“超级女声|“现象来透视偶像--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予以正确回馈,以期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撞车”现象 ,主要体现在 :1 学生保护意识冲突。德育要求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 ,不打人、不骂人。有的家长却以打骂不吃亏为原则教育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在德育和家教之间心理上失去平衡。 2 德育与家庭导向工具不接轨。学生正处在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 ,家长的言谈举止、家中书刊、影视作品 ,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下来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 “以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症。家长的溺爱和娇惯是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大多是不良家庭教育造成的。不良家庭教育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家庭中重智轻德的…  相似文献   

7.
8.
在我们现在开展“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改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学生在小组交流,亦或小组在全班汇报时,总有一些伶牙俐齿,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的学生,还有这样一些说话断断续续,总没有几句话的孩子。导致两种不同的景观,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课外阅读量的区别。前一类的学生,课外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博览群书;后一类的学生课外几乎不读书,有的可能就是那几本略为单薄的作文方面的书。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阅读中有了量的厚积,才能在课堂上生动地薄发。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习惯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要使中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达到习惯改变命运,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对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中学生这一年龄特征进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取激励、引导的方式,尽量避免高压政策,激起中学生的反叛情绪。  相似文献   

10.
11.
《考试周刊》2019,(A0):4-5
文章提出了家庭教育才是教育之根,而品格教育又是教育之根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者通过从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利用书籍,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带孩子走进社会,服务他人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教育的法宝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一个人品格如何,对一生有重大的影响,因而,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儿童心灵中埋下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慢慢地就会长出茁壮的幼芽。  相似文献   

12.
浅谈习惯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养成教育,感觉很近却又很远。平常关于习惯的词句总挂在嘴边上,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用”等等。可是,日常教学中,习惯养成却如空中游丝,虚无缥缈,总是摸不着,抓不住,难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适应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必须针对新时期部队的新特点,切实搞好部队的养成,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什么是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由此可知,习惯是后天养成而非生而有之,而且其形成和消失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教育异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异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目前教育界对教育异化的理论研究一般停留在“学习异化”的研究上。本文试图通过对教育异化的研究使人们从反面认清教育的本质,正确认识教育的作用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提供一种认识当代功利化教育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的道德在某些诱惑下毁灭和崩溃,罪恶的花疯狂地长满这些人的心田,谁也无法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东西.但我们的教育总是一味强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审丑"教育;总是一味强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而忽略了教育他们抵御丑恶,导致许多花季年龄的孩子过早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孩子进行审丑教育,以提高他们不受丑恶侵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与学生相处时,充分肯定个体的成功面,还个体自尊和自信,以此撞击个体的心灵,使其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避免"批评"的负面效应,更有利于学生向更完美的健康心理发展.一个从来没得到过肯定的人,很难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型劳动力就业模式的改变,使得农村、城郊以至于城区的许多青壮年背井离乡,去沿海打工,留下许多学龄期间的孩子在家乡读书.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大多由他们的爷爷、奶奶代管,这便是近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奇特现象--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思维保守退化,活动能力降低,除了照顾饮食起居外,对孩子的学习、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没有多少影响力,孩子们行为失范,思想情感没有寄托,学习没有动力,对外界封闭感和叛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幼儿时期是一个道德素质、行为和人格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一个孩子就像一个种苗,必须长期培养,否则就会被损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行为习惯贯穿在生活和活动中去,"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真正会做。"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J S 巴赫于 1 685年 3月 2 1日生在德国的爱森纳赫城。他们家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庞大音乐世家 ,而巴赫本人则是这个家庭 2 0多代音乐家中的最为著名和成就最高的一位。巴赫的音乐承袭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形式 ,并且是他使复调音乐达到了最崇高、最精致的境界。他一人便足以代表即往的一切。他的作品 ,也预见了未来西洋音乐的发展。巴赫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魏玛时代 (1 70 8— 1 71 7年 ) ,可以说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柯登时代 (1 71 7— 1 72 3年 ) ,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