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红良 《考试周刊》2015,(1):170-17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教育途径。事实证明,家庭影响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家庭与学校配合好就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没有任何场所能够替代家庭,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乐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其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然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考虑得更多的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因而形成了不少家庭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父母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科学的教育孩子,家长又怎样能够胜任第一任老师的重任呢?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各位家长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厉桂荣 《教师》2012,(25):56-56
孩子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在儿童阶段,习惯的养成教育才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美丽的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机遇。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从孩子的一生来看,父母真正能送给孩子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享受,家长能给孩子的:一是好的教育;二是好的榜样;三是适度的关爱。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教育、培养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曰:“养不教,父之过。”因此,教育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学校教  相似文献   

8.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但不愿去与学校联系,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学生在家不服父母管教,家长显得束手无策,在校顶撞老师,家长轻信一面之词来校闹事,既损坏了学校的声誉,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父母爱情、生命延续的结晶,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家,第一环境,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父母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就人生,终身发展的教育大老师,因此.父母的爱、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如果人生真有起跑线,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的关系。——一些家长经常对教育现状抱有诸多不满,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把孩子的尊严与心理健康时刻放在心上。教育从不单单是学校的事,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人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认识、情感、学习能力等,都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入学时,儿童已经在家庭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继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一致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中起着主要的引导和影响地位,学校在学生教育中起着次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在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配合的情况下,才能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孩子的成长单凭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良好言行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人们通常习惯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其实一个孩子能否顺利成长,70%的责任在于父母,父母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最大决定因素。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教育得法的父母。相反,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也一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父母,他们是孩子问题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养成教育的现状(一)家庭养成教育的现状未成年人是指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在我国约有3.67亿,他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之中,必然要接受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的影响。由于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空间,它具有权威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等特点,因而家庭是学习的摇篮,成为养成教育第一所学校,父母便自然成为养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形成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父母亲的态度儿童性格和行为包办代替、支配孩子的一切孩子就形成消极、服务、依赖、缺乏独立性父母对子女溺爱…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原样重复,也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因此,良好的家校联系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和辅助,影响着孩子成长的始终,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特殊类型的家庭,不少家庭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这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面对现实困难,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搭建学校教育和特殊家庭教育桥梁的重要力量。笔者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实践,通过对学校特殊家庭学生情况的调研,获得了初步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家庭,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89):25-2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可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本人针对学生家长、老师就如何构建家校共同体,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