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对好课的标准是:"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如林,小嘴直说."这成了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一时间课堂上高潮迭起,热闹纷繁.教师问题还没有说完,学生便小手如林;教师问题刚抛出,学生便滔滔不绝.但如果教师的问题学生一时半会儿答不出而出现了冷场,教师就会着急、就会心慌.就是坐在下面听课的教师,也会替执教者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以为我们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习得知识为目标,后者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更强调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落实三个充分,即: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时间、充分的说话时间。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在说中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是一种理念,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教室里经常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苦”就是告诉人们要搞好学习.无论课内课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须下功苦功。课堂上我们不必“天地尊亲师”、“事师如父”,让课堂教学产生快乐情趣,让学生懂得接受知识的熏陶是一件快乐的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数建立在平等意义上的幽默。教师讲课用幽默的语言,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喜欢进入活力四射的课堂.那么如何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呢?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课堂“意外”也是一份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在这份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抓住生成的问题,突破原先教学设计的束缚,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让学生的智慧尽情展现.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徐萍 《小学教学研究》2011,(11):104-104,106
新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出现。听过很多优质课,印象最深的不是老师课上得怎么样,而是孩子们的表现,不少孩子的发言让听课老师拍手叫绝,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当然,孩子们能表现得这样出色,离不开教师课前教学预案设计的精妙、课堂驾驭的巧妙。看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还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领地。给课堂以生命。也就是给教师以生命,给学生以生命。  相似文献   

10.
《江西教育》2006,(4):7-7
一张张小小的光盘,一个个状似大锅的卫星收视设备,一台台计算机,一台台电视机连接着锦江小学校下属的18个农村小学,让乡下学生的视野从偏远的山间小路延伸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课堂活了,学生乐了,教师教得更有劲了。  相似文献   

11.
傅红伶 《教师》2011,(7):85-86
如何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满足学生那一个个充满好奇的眼神,去打动那一颗颗纯真稚嫩的童心,让理性与感性能生成一次又一次激情的碰撞,从而得以产生完美的结合?是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梁健 《广东教育》2005,(5):58-58
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凳上举手,有的干脆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时,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接下来,有的学生与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开始搞小动作,注意力全不在发言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3.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3,(10):31-31
[故事]孙双金《小偷罢工》:在"转弯"处生成 2013年春,浙江杭州. 第二届"修订版课标小学语文观摩课"活动上,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为现场展示了《小偷罢工》. 课前谈话,孙老师以"脑筋急转弯"游戏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孙老师边说边板书"好玩""转弯"于黑板右角,并与学生进行三个"脑筋急转弯"游戏之后,正式上课.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调动起学生主动进行深入地思考呢?让学生主动思考,就必须让学生有问题思考,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作为课堂上起引导作用的思考问题,只有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直接兴趣,调动他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  相似文献   

16.
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牢骚满腹,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对学习真的没有热情可言了吗?不,在那表面平静甚至有些逆反捣乱的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热情,有待教师去激发。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神经学家认为只要条件适合,学生就能够轻松快捷地学习。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可以在令人愉快的条件下高速运转。疲惫不堪、暴躁任性、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17.
罗蓉 《云南教育》2005,(32):17-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个多彩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弊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问题行为是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文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樊晓文 《现代语文》2008,(12):38-38
教师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每一个教过书的人对此或许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讲台下面的岁月里,笔者对教师工作的回味越多,反思和懊悔也就越多。新近读了周勇的《大师的教书生活》一书,便开始在一种更加理性或更加情绪化的状态下思考自己的教学经历。对于书中提到的钱穆、朱自清、鲁迅、顾颉刚、陈寅恪、沈从文等大师,他们的作品笔者还是比较熟悉的,但从教师的角度审视和仰望这些大师,自然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让创新活跃课堂,给学生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学习给课堂带来新气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是在注重创造性的前提下,运用开放性思维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以期获得最佳答案的过程。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教学方式,很少学生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那么,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呢?这是上好新课程的一个关键,它要求教师必须能精心设计一些吸引学生兴趣并能展开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很费精力的事。若探究性问题设计得过深或过于晦涩,学生理解不了,也就无从着手探究;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