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理轻文”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社会存在,已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整体建设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本文作者站在创建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高度,论述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面临的现状,提出了推动新世纪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这次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展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我相信,它一定会对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家知道,党和国家已明确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前途。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实践证明,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然科学,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为一项宏伟而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更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与思想的保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科学地规划了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最近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就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这就告诉我们,在当代,社会发展要靠两个轮子,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人文社会科学,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中的“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而广义的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进而认为“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生产力的结构、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创设机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为生产力的发展化解阻力等方面论证了“人文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文章最后强调: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令人鼓舞也令人担忧,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彰显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斜。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科学发展观呼唤高等院校人文教育模式和战略的复兴;人文教育在建立和谐社会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是高校构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高层论坛”。主题是“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的改革与发展”,议题是“大学在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使命”以及“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对策”。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党委书记程天权主持。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中宣部理论局局长陈俊宏,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佘志远,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  相似文献   

8.
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敏 《甘肃高师学报》2003,8(4):112-11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文化有机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 ,我们应从保证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向、整体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等方面论述其基本价值 ,以期人文社会科学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整个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 分,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 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也确有一些人甚至 包括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倾向。在新世纪伊始,在我们开 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时 期,有必要郑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对待 人文社会科学,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以推动人文社 会科学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人文社会科学,首先要求人们承认并坚持人文社…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加强读者人文社会科学导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重专业、轻人文的阅读倾向,高校图书馆要广泛宣传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建立专门化的导读队伍,为读者指引阅读方向;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吸引读者来馆阅读;举办各种竞赛,为读者提供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坐落在长沙市中心,占地面积600余亩,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宜人,被评为同林式营院.  相似文献   

12.
信息概念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部分自然科学和个别工程科学,信息研究已经对很多学科产生了影响。人类信息学、人类语言学、人类传播学、人类心理学这四门学科是一组对信息进行本体、符号、传输、处理等研究的信息学群,可以合称为基础社会信息科学。以它为基点和具体的学科进行交叉,就必然形成新闻信息学、历史信息学、科学信息学、教育信息学、艺术信息学、文学信息学、宗教信息学等应用社会信息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自1999年下半年启动以来,一直得到高校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界的热情支持和高度关注。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来看,也从当前这项工作进展的实际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九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十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工程。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与总体目标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概念不仅是一个学科分类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构造和规范学术思维空间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较为规范的理解和厘定.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路径及其实现条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活动的起点.即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到底是以学科研究为起点,还是以问题研究为起点;再就是要探讨研究活动的过程形式、组织与管理形式.此外,这一问题还涉及研究者的个人禀赋,以及研究结果的评价体制与机制等因素.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在厘清学术观点创新概念和明确观点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引文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及研究质量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立即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研究成果查新制度,完善检索体系,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基础训练,改革考核办法,举办学术沙龙,开设学术批评专栏,营造激发新观点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青年"海归"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提升国际办学水平,增强国际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力军.科学研究是归国教师凸显其自身学术价值的关键,然而在其科研工作中会遇到各类障碍.基于对18位青年"海归"文科教师的深度访谈,归纳并剖析了适应、组织和人际三类对研究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及其衍生模型,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和剖析,指出"海归"教师进入高校就业可被视作两种生态系统如何顺利整合的问题,而非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对于新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并且整合的过程是一个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到宏系统的全面且复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高校工程教育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于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成为该协议的签署方,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帷幕在中国已经拉开。中国一直是一个注重工程教育的国家,但它却不是一个工程教育强国。人文素养的内涵在工程教育实施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科学求真,人文务善。工程教育应该注重人文素养培养,将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融合,着力培养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是高校人才培养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与规划未来的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统一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 ,特别是报告就理论创新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阐述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反复领会。一、深刻认识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江泽民同志曾经多次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把推进理论创新上升到治党治国的战略高度予以强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