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是因为公司僵局会严重损害公司、股东及利益相关者利益而且公司处于僵局时股东自力救济出现困难.司法救济公司僵局也是弥补公司自治缺陷的有效途径.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制度,但救济措施过于单一.鉴于司法解散公司是一种严厉的救济措施,我国立法应规定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其他替代措施,并明确司法解散的公司维持原则、调解原则、谨慎判决原则.  相似文献   

2.
公司僵局应是公司法调整的重要内容.基于法理和实际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制度,法律救济应强调内部解决优先、法律强制处理为辅.有必要对公司僵局救济的原则及相关制度设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公司僵局进行司法救济的前提是公司僵局之不可回避、不可自救,由此获得司法干预的法理基础:亟需填补的法律漏洞、公司自力救济不能、其他救济途径用尽,是司法救济的必要性所在;维护股东权利、实现实质正义、满足期待利益,这是司法救济的正当性所在;司法介入应遵循几项基本原则,这是司法救济的适当性所在。同时,思考公司自治与司法介入的关系,希望在对国家强制保持警惕的同时信任司法救济,最终达到平衡各方利益的善果。  相似文献   

4.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并不是解决公司僵局的最佳途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适用得当,可以使得公司、股东利益得到良好的保护;但是若适用不当将对公司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或者权利滥用.因此,适用司法解散制度时应遵循主体维持、竭尽其他救济、利益平衡等原则,而国外还建立了恶意诉讼防范制度、股权强制收购制度、公司分立制度等替代性救济制度,以期解决司法解散异化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创设了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用于破解公司僵局,有利地保障了股东、债权人及社会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但在公司僵局处理制度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立法上未明确针对公司僵局进行规范,对公司僵局解决方式过于单一,司法解散公司制度在实体和程序上均存在较大的缺陷,缺乏事前预防公司僵局的机制等。文章提出了完善现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引导建立公司章程预防公司僵局机制,创设强制股权置换制度及强制公司分立制度作为司法解散公司的替代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容易导致公司僵局的产生。公司僵局的发生后果是使公司难以形成可执行的决议,使公司的正常运作处于停顿状态,还会给股东、公司、公司的员工、公司的债权人等带来巨大的损害,致使公司无法承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新《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司法解散的情形,对维护投资者权益,尤其对中小股东权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笼统,导致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争议颇多。法官在处理公司解散与不散时,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本文从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切入,以公司僵局及其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应对公司僵局的综合解决方案,对公司僵局的救济体系进行了合理架构,对公司僵局的诉讼救济程序问题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公司僵局的特征为判断公司僵局的形成提供了判断标准;公司僵局的成因则为寻求救济途径提供了思路.公司僵局应与中小股东压迫这个关联问题相区分,其特征包括:公司僵局原因主体的对抗性;僵局公司类型的特定性;公司僵局状态的持续性;公司僵局解决愿望的内生性;僵局行为本身的非违法性、非违约性.公司僵局的成因是指:宏观上公司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在闭锁型公司中被扩大化,微观上封闭型公司的组织制度和外部市场使问题现实化,再加上股东利益非同质性造成的人合因素的决裂,合力促成了公司僵局形成的必然性.这些都为司法介入提供了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不同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封闭性、人合性及其表决机制所决定,公司僵局多发生于有限责任公司。我国的公司法律制度确立和发展了应对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救济方式,但这一方式仍然存在未区分公司僵局的不同种类,司法介入过于盲目、未限定起诉股东的持股时间以及作为司法解散之诉的前置程序设置不合理等缺陷。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机制,应当从区分公司僵局的不同种类,分别建立不同的救济措施、限定起诉股东的持股时间、建立替代性救济措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股东诉讼制度的构建对公司治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监督公司经营、实现股东权的司法救济方式,股东诉讼可以制衡"资本多数决"的滥用、制衡"内部人控制"、化解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成立并得到发展。但是,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遭遇到了公司僵局并陷于这一困境而无法解脱。由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对公司僵局的规定及救济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通过解析公司僵局的概念,分析公司僵局的表现形式、成因、危害,根据中国现有法律规定及参考国外做法提出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途径,希冀为司法实践及学理界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