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史悠远的传统散文,对于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汪曾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他不断地从这些极富魅力的文学作品中摄取营养,传统散文的精髓日夜不停地流动在他的血脉之中。在汪曾祺创作他的后期“故乡系列”小说时,流淌在他的血液里的这些传统散文的精髓,化为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滋润着他的这片心灵的净土。归有光以及“桐城派”的散文文风,形成他后期“故乡系列”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任娜 《文学教育(上)》2008,(15):142-143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汪曾祺强调文学是“滋润”,他对“和谐”有着天然的爱好,“滋润”、“和谐”也正是他重要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笔下的人物超脱了儒家传统文化习气,上接魏晋士人风度,造就了汪氏散文人物的别样风采,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意蕴.本文以《金岳霖先生》为例,分别从他记叙人物之魏晋风度的四个方面,探索汪曾祺《金岳霖先生》及其记人散文重要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5.
凭吊与思索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作者为一部叫《胡同之没》的摄影艺术集写的序言,但这序言却没有写成一篇关于照片的说明文字或是胡同回忆录,而是写成了一篇思情并茂的文化散文。新时期文学以来,文化散文悄然崛起,蔚成大观,譬如余秋雨、韩少功等的散文,但这些散文是以理性思辨为主要特征的;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则表现出浓郁的感性体验色彩,显示出文化散文的别一种风格。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用朴素、简练、传神的白描语言,凭借他对北京市民生活和胡同历史的深厚积累与体验,把北京的独特景观——胡同景象与文化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散文作家汪曾祺散文的风格 :含蓄、淡远。这源于作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追求与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的散文在教科书上屡见不鲜,作为京派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独具特色,散发着独特的气质。他的散文大多是追忆家乡,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和意境布置都非常高超。在释读中通过精彩的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抵达精神的核心。在语言运用上别具匠心,细腻且真挚,给人视觉与感官上的冲击。本文主要对汪曾祺的散文作品进行解读,以期在解读中进一步了解他的散文。解读汪曾祺的散文也已成为我们探索他的世界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的鸭蛋》是散文大家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平凡的审美视角展现了平淡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意,抒发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文章以真挚浓郁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教学之余,笔者反复品读,觉得它蕴涵着浓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散文大多是在他晚年写成,在经历了解放时期、文革岁月后的沉淀和发酵后,汪曾祺的散文以一种"闲话"的方式缓缓铺展,流溢着诗性和谐:汪曾祺散文有着个人化的题材、平实的叙述以及极具生命力的语言风格,从而构成平淡闲适中的诗意盎然;汪曾祺对于民间风俗有着浓厚的兴趣,排以大量笔墨记述和描写,他的散文甚至可以做为"风物志";基于民间立场下的汪曾祺散文中又有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本文将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旨在通过对汪曾祺散文之诗性、风俗、人文等的研究来分析其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对现代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西安某校听了一节初二的语文课,讲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是文章大家,他的散文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端午的鸭蛋》是一篇文笔朴实无华、意蕴浓郁悠远的散文。写家乡不写别的,单写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在大人看来,也许是祖辈传写来的“礼数”,应该去这么做,马虎不得的。  相似文献   

12.
饮食与文化历来是中国文人表现的对象,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的美食散文简洁明快,却又雅致有趣,是他对文学及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不同的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北京文艺》编辑。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东北有一所大学邀请他去担任文化顾问,因为考虑到他的散文极好,而且是文化大家,所以介绍他的时候,主持人使用了很多华丽的词藻,并且滔滔不绝,美词不断。坐在旁边的汪曾祺实在受不住了,便在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在新时期散文文坛上独具特色。本文从汪曾祺散文的题材特色,即人物散文和游记散文两类来全面阐释汪曾祺散文之美。其散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淡质朴的文风和娓娓道来的笔调,迅速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人倍感亲切、温馨,洋溢着"人性美"的情调。其散文致力于表达超脱功利的生活态度、构筑自然纯朴的理想境界、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的小说以“闲美”著称,读他的小说如在丛林中徘徊漫步,惬意无比。他善用“闲笔”,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情味和意蕴。譬如汪老的《金岳霖先生》,这是一篇十分寻常的回忆性散文,但由于闲笔的运用,使散文旁辟小径,曲径通幽,尽显自然洒脱的“散”文之美。请看课堂上关于“闲笔”探讨的四个镜头:  相似文献   

16.
京派文人汪曾祺,作为小说名家、散文大家,享誉当代文坛.有人说,汪曾祺深兼二差:美文家、美食家.故此,每每谈及汪曾祺和他的文学作品,无论如何绕不开的、也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  相似文献   

17.
刘亮程散文对文明、自然与时间三者关系的独特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慢”的哲学,与当代生态哲学思考存在着诸多契合.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矛盾性认识,一方面体现了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努力与可能,另一方面则肯定了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认识、融入自然的限度.他的思考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或可对当代西方生态哲学、生态批评中若干争议的澄清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当代京派散文的代表人物,汪曾祺被选入新教材的作者名目。汪曾祺优美的散文很多,《胡同文化》是其中一篇代表作。《胡同文化》较全面地反映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思想、取材特色和语言韵昧。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品味一下汪曾祺的“胡同味”。恬退隐忍的审美思想。文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连用三例证明北京人这种隐忍,一是老舍《茶馆》里王利发的“顺民”说,一是自己《八月骄阳》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入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首先,余秋雨在写作中始终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高瞻冷峻的笔触贯穿全篇,人们往往能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一股学者书生气。他在文章中生动感人地叙述着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仁”居于核心地位,从先秦时的发轫,汉唐时的完备,到宋明理学的修润,再到民主革命派的扬弃,已经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弃旧扬新,赋予“仁”新的时代内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