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育不应该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而是实现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自主化、合作化、活动化、生活化”的“四化”课堂。  相似文献   

2.
冯胜明 《课外阅读》2011,(9):110-110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体现新理念,教师们大杀回马枪: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讲授者”为“平等首席”;变“填鸭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还有的干脆革掉“教本、粉笔、嘴巴”的“命”,向课件“进军”,忙于“复制、粘贴”。认为:新课改=多媒体。也有搞“圆桌会议”的。更有师生位置倒换的。凡此种种,无可厚非,都是为新课改出力献策。但任何矫枉过正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四化不失为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玉武 《山东教育》2012,(29):17-18
由于对新理念理解的偏颇和对新方法的盲目追随,当下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浮华现象。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大道至简"的正道,希望以拙作求教于大方之家。1.问题化虽然"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人所诟病,但如果走入另一个极端——"满堂问",也是不合时宜的。当下很多语文课特别是公开课容量大,环节多,内容满,大问题下还有许多小问题,教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不停地作答,一问一答到底,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回味的时间,没有思维的展开,理解就不会深入。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普遍存在忽视学生自主能动性学习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一种变革,既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要从纯粹依赖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具体程序,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探究热情,增强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能力,塑造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完成这样的变革必须实现课堂的“四化”。一、课堂的生活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升了学生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指出:“教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受大纲、教材、学生、教师等因素的制约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因素灵活地处理教材 ,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应是各具特色 ,各具个性的。在此 ,根据语文教学的一般性规律 ,以及语文容易上“干” ,容易上“糊” ,容易“灌”的特点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就教师单方面来说最少必须实现“四化” ,即简明化、网络化、方法化、趣味化。课堂教学要简明化。每一篇课文都是大杂烩 ,包含了许多语文知识点 ,不能这不放心 ,那不放心 ,全都讲 ,这根本不可能 ,即使能 ,效果也不一定佳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善于驾驭教材 ,…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交往互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活动化、生活化、主动化、情感化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正在实施的语文课程改革,给长期以来死气沉沉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和勃勃生机.广大语文教师在努力探索、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专家学者们也纷纷献计献策.这次课改的力度之大是近年来所未有的,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民主和谐,灵动活泼,异彩纷呈.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应看到有的教师追求"虚伪的美丽",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喧嚣、浮躁和形式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8.
周云琴 《成才之路》2009,(31):46-46
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使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种诗意的美,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的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是生命的幸福与快乐。本文旨在通过对"生活化、活动化、情趣化、校本化"的"四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构建活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快乐,感悟人生,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教材复数单元设有三小节,分别为数系的扩充;复数的四则运算;复数的几何意义,去除了传统的复数的三角表示及其运算,差不多是过去学时的一半,而又不失对复数体系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作了铺垫.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复数问题的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改革要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要求,关键在于寻求以覆盖面大、穿透力强、探究性高、情趣味浓的问题情境为核心的阅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干部“四化”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四化”体现了德、体、才、能的辨证统一关系。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按照“四化”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创领导干部在德、体、才、能诸方面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形势相适应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王慧 《现代教学》2010,(11):72-72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问题的设计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教学问题设计应该实现“四化”。一是教学问题的系列化: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系列化的问题情境,各个问题层层深入,步步相接,把教材内容转化成一种“思维激素”,使学生在对“问题链”的思考与探索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看过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奔马,感觉他们寥寥数笔便能使笔下之物神韵顿出。这就是郑板桥所说的“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课堂教学上的评点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艺术?点评即评价和点拨,好的点评应简洁到位,点石成金,化腐朽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整体把握能力缺失的问题问:众所周知,对语文教学质疑最多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把原本精美的课文拆分得非常零乱,使原本学起来非常有意思的语文课丧失了吸引力。您认为,原因在哪儿?答: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我们的考试"指挥棒"不无关系,试题是那些拆开来的零碎的问题,教师自然就那样去教学生,另一方面也与我们语文教师在整体把握课文方面的能力不足有关。语文阅读教学的归宿应该是对全文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6.
问题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程序性探究与随机性探究。程序性探究即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既定问题进行探究。这种方法讲究师生共同参与,形式活泼、行之有效,深得师生青睐。但是既定问题大多出自教师,有时难免偏离学生实际,学生一时没有兴趣探究,最后落得个教师自导自演、自问自答。要避免这种尴尬,必须重视对随机性问题的探究。所谓随机性问题,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兴提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择其要者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这就是随机性探究。随机性探究是师生互动的助推器,它能激发学习兴趣、发掘事物本质、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在享受思考的过程,而这样的课堂,它的问题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问题应该既有充分的趣味性、挑战性,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不少教师注意到,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至今对新课程的理解仍不透彻,导致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讲不读。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早在上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说过:"现在的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研究方面比以前注意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太少……"叶老的这种担忧在21世纪的今天,也改观不大。如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20.
廷先生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朱绍禹先生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