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  相似文献   

2.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对文化的传统进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文化传统学。本文对文化传统学涉及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界定,对文化传统学研究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概说。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我国元哲学之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但是,《周易》由于成书背景的客观条件限制,有部分占卜谶纬的内容需要摒弃,也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继承与弘扬。该文从国际视野与学科领域论述了《周易》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伴随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变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确实暴露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而转型与重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是否正确把握重构的现代取向。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新是民族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少数民族要发展,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科学化、理性化、世俗化、普同化与多样化方面,实现现代重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明了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性、文化传承以及文化整合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当下大学文化发展的种种弊端,指出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的灵魂,对当代大学立校、强校发挥巨大作用。大学的根本目的在立德、立功、立言。要建设新世纪的大学文化,就要在守望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弘扬大学文化上的复古主义;在整合基础上创造大学新文化;创新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学文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的形象塑造是学识、人格、情商、健康、人文精神等综合发展的过程,其形象塑造的坚实基础恰恰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孵化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道标志。  相似文献   

8.
薛卫军 《文教资料》2008,(23):80-81
近几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研究<周易>的文化热潮,人们称之为寻求中国文化之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问题,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向起源复归,而寻来找去,总是找到<周易>这部古老的典籍.可见,<周易>这部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深远和巨大.  相似文献   

9.
以西方文化深层面因素为切入点,探讨文化因素在科学创新中的影响和作用。分析得知探索自然界是科学创新的初衷;为了求知和摆脱愚蠢而不为任何实用目的是科学刨新的本意和目的所在;善于猜测或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使科学创新的源泉永不枯竭;怀疑和批判精神使科学刨新永无止境;而个人自由和人与人平等是科学创新良好氛围的前提。西方文化因素在科学刨新中起到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小学科学学科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重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成长奠定了基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素材与科学精神,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科学教育中不仅能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然...  相似文献   

11.
“和”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和”的观念出发 ,古代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 ,从而与西方近代科学文化迥异其趣。在一定程度上 ,“和”的观念造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 ,也成为阻碍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 ,“和”与中国传统科学发展之间的悖论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之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创作语境的改变,华裔文学的写作策略、人物塑造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其中的中西文化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一个趋美的过程,对翻译审美的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中文化内容的再现效果,进而影响受众对译文中文化内容的审美体验,最终影响到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构建,因此翻译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重构有很强的指导性。以翻译美学为指导,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出发,通过美化的语言、美好的意象和积极的文化内涵三个层面,探析译者对影视译本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翻译审美构建,旨在推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翻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重构。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会孕育出不同的科学形态。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传统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偏重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偏重于经验总结,偏重于实用,偏重于用直觉和意会的方式理解问题,不重视对知识的检验和论证。这些特点与其传统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导致种种科学教育问题的产生。这种看法对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科学时面临的共同文化障碍、中西方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近代科学的起因与科学教育发展的原因不同缺乏深入分析。显然,把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科学教育本土化水平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会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导致种种科学教育问题的产生。这种看法对西方学生与中国学生学习科学时面临的共同文化障碍、中西方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近代科学的起因与科学教育发展的原因不同缺乏深入分析。显然,把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文化有失偏颇。影响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科学教育本土化水平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有扎根于本土文化才会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17.
从“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角度出发,采用乐器声学原理和文献资料法,运用科学发展观与现代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探析对兰州太平鼓构造和材料的改进,初步论述兰州太平鼓传统体育文化等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构规律及其对丰富人文奥运内涵、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当代形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怀远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涉及《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孟子》等经典的思想和智慧以及"拓展阅读"的内容被校内外"三峡讲坛"、"孔子讲堂"广泛采用,师生(包括其他读者)普遍认为是一部"寻根探源、回归家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没能孕育出东方自然科学体系。其实,如果把科学看作是由对自然好奇心而导致的,采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究自然规律的活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成长的因素就一直客观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精神与"大一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中国传统化的核心精神,正是由于这种“和”的精神的无所不在,从而引发出中华民族强烈深沉的“大一统”情结,并为此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这种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情结,也昭示着台湾一定再次回归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