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研究性学习,却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核心,也是连接研究性学习各个要素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传统式教育是一种“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而研究性学习,却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问题是研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学生带着问号走进教室,带着句号走出教室,可谓是“去问题”的教育。本文简要分析这种教育的文化根源及其产生的危害,并呼吁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为改变这种现状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田辉 《学周刊C版》2011,(7):81-81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探究、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我们发现在科学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严重阻碍了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具体表现在: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有机会问。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到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作为一线教师,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心得。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理应追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在新课程理念的熏陶下,广大教师已越来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显然,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品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为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效教学成为大家的共识,其中有效提问则是关键环节。因为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情景等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的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数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认为质疑问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多让学生主动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可从以下三步入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追求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英语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培养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深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实现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它对组织高效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离不开"问题",因此,问题关的突破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关键。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起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提高研究的效果,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帮助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研究性学习的情境设计,要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简高智 《考试周刊》2012,(87):155-156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表述问题,将问题带进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科学,了解科学,而且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多的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听课活动得到启示,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由去问题教育向激发问题教育转变;并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角色的转变、关注动态生成及反思与评价等方面简述了激发问题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小学数学,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其对数学问题理解的深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一种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问题的环境,从多角度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发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在类比联想中产生问题;运用逆向思维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导致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和学习功能的过分窄化。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是: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转变“师道尊严”的教师权威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质疑气氛;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兴起的创新教育,不仅需要理念、方法的更新,更需要诸多有识之士去探究,去大胆的实践。我校努力把教育教学创新落实到课堂,在研究性学习形式、课本剧表演形式、课堂实验形式、设疑讨论形式、游戏形式、体态语言形式以及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的演示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一)研究性学习形式。为落实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导师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课题,并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走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厂矿企业、街道、农村调查访问,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9.
王慧 《现代语文》2006,(2):34-35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教学的客观载体——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的原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向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转化,然后,或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切磋,或通过知识层面的拓展、提升,或接受老师的点拨、讲解,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规律,最后让学生尝试写出研究性的语文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课堂上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你将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教师自己不一定比学生高明;如果你能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有体验的问题走出教室,你将发现你已经把学习数学兴趣还给了学生,你的课堂教学将充满活力。近年来,我在构建学生主广东教育2003年第2期体参与数学再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的教材、开放的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是我们以代数下册P.14例9为背景,通过“类比———猜想———证明”这一数学发现的最基本模式,让学生从整体去领悟和积累数学原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