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遗产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上的产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工作的开展,要让文化遗产在城镇化发展中成为特有的竞争力,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向,避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不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以时间和事件为脉络,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需求牵引与信息技术应用驱动两个方面,基于政策及学术文献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概括为既相互关联又各具特色的6个阶段,分别是基础信息测绘、环境遥感调查、时空信息管理、规划决策支持、保护监测评估、活化利用服务。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传承及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趋势,展望3个发展方向:一是多维度精细保护,二是多粒度监测评估,三是多场景活化利用,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中央,2000多年来它的名字从建城时起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只是唐代时因出产锦缎闻名曾称“锦城”,因富足而称为“天府”。现辖7个区4个市8个县,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历史上,这里曾几次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李冰、刘备、诸葛亮、杜甫都在成都留下了他们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建档案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在建立城建档案中,应突出声像档案工作,全面收集档案资料,建立完整的历史建筑档案。  相似文献   

5.
各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条件不尽相同,在不同条件下的建筑创作应该是多元的.在优秀历史环境中进行创作的建筑师,应该自觉的站在历史高度,以保护和弘扬我国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出发点,使新建筑创作与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共生.通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黄帝陵祭祀大院三个项目的设计思路介绍,以表达我们怎样理解中国当代的建筑设计如...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化中心,是各种生产要素相对集聚的地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突出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城市又是人类明的结晶,是世界明进程最重要的物化形式。历史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见证,体现着社会发展的脉络,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明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蕴育的城市精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保护名城,发展名城,是继承和发展民族化事业,推动国家明进步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是每个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将名城保护与开发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张松 《中国名城》2023,(1):32-39
全面回顾近10年来国家、省和地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进程,分析国家和地方保护法规的整体格局、基本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对国家建成遗产保护立法、保护传承机制完善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国家法律是实现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基本国策的制度保障,应当通过保护立法将“保护优先”落实到绿色发展、空间规划、资源管理、文化复兴和城市更新等环节;通过保护法制建设,促进建成遗产的积极保护传承、可持续利用和民生福祉改善;通过提升遗产保护管理的质量,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通过依法开展的公众参与程序,确保遗产保护实践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面向中华文化复兴与时空大数据时代,首先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4种需求,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4个特征:数据获取的全面与动态、数据挖掘的定量与定性、信息展示的直观性、信息应用的便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应用进展、保护状态评价应用进展、保护规划设计应用进展,以及动态变化监测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智慧化发展的3个趋势:数字孪生名城的理念引领、名城信息模型的技术支撑,以及智慧名城大脑的智慧保护。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搭建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文化地域性格鲜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梳理40年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广州名城保护工作在保护体系建构、保护要素提取、保护特色呈现等方面有显著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更是在名城信息记录数字化、信息监测数字化、信息展示数字化和数字化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广州经验。未来广州可通过创新保护理念、改善保护方法、优化保护机制,焕发老城市新活力,使广州名城保护工作更加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10.
立法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制度基础和刚性保障.重新制订并通过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该条例在立法理念上体现了可持续性保护、活态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理念,并从管理型立法向治理型立法理念转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立法的最新成果,主要有四方面亮点:拓展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1.
江苏13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城市精神内涵。地方立法作为一种法律保障,对加强历史名城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约束各类破坏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对江苏10座地级市的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发展进行梳理,对各市立法名称、目的、体例、保护对象、保护措施、法律责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修订和新增相关立法时可采用的思路和建议,可为丰富名城保护法治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了极为深刻的负面影响,单纯追求GDP指标增长,使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期得不到重视。多数政府并未把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仅作为主管部门的一项业务,许多地方编制了保护规划,却将其束之高阁。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也应顺势而为,找准契合点。从夯实公共政策的基础抓起,使其更具针对性。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存续特征及其保护工作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制定专门行政法。建立健全保护监管体系,尽快完善和落实监督机制、问责机制,保障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
伊宁市是2012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具有历史变迁过程复杂、历史资料稀缺、研究基础薄弱、各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多样等特征。以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例,系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能够体现历史文化价值、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城市建设和发展演变过程的文化遗产,确定了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等各个层面的保护对象,并针对其自身价值特色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从而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4.
在长达40年的名城保护实践和探索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理论,向世界彰显了历史文化保护的中国智慧。首先回顾了名城保护40年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名城保护如何与旧城改造从对立走向统一,以名城保护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也一步步走向完善;其次阐述了名城保护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并从真与伪、恒与变、整体保护3个层次介绍了名城保护的理论探索;最后对名城保护的未来进行展望,对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街区保护更新技术体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项目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回顾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经验,并针对地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化名城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地区建设的战略重点,同时也是涉及多行业的系统工程。在东北振兴的背景下,沈阳应遵循文化建设规律,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全面深入研究,得出打造文化名城的思路,为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底蕴,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座极具研究意义的文化资源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沈阳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向国家中心城市不断迈进,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还不够重、不够亮.必须加强对历史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暨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11月7日-9日在景德镇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景德镇市市长颜赣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俞滨洋,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黄元在开幕式中致辞。参加会议的有中外专家、两委委员、学者、专家和规划管理、规划设计人员等共260余人,阮仪三、郭旃、张兵、张杰及法国文化部遗产司、"特色小城镇"协会、国家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比利时分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村镇专业委员会外籍专家数十人参会。中国建设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名城杂志社等专业媒体记者到会场采访。会议围绕主题"历史城市保护的探索与创新"展开交流,对历史文化名城、名街的保护建言献策。现将论坛主题报告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以2006-2012年38座地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城市空间增长概念模型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空间增长动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和交通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非农业人口和教育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城市空间增长,人口密度的变化同城市空间增长未呈现出显性关系。为此,建议合理处理好老城区、历史街区与新城的发展关系,推动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发展,运用科学规划处理好老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空间增长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但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能够像云南丽江、山西平遥那样旅游发达,游人如织的毕竟少数,对一大批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来讲,如何做到既能有效保护,又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论文以兰溪古城为例,对中小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