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文化遗产类型的不断丰富,在大尺度遗产的保护过程中,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我国既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初步分析了遗产区域化保护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就大运河遗产的区域化保护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文化遗产区域化保护不仅是保护理念、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6月22日,喜讯从卡塔尔多哈传来,中国大运河和中国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由此,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达到47项,居世界第二。杭州也成为拥有西湖、大运河的“双遗产”城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大运河,是一个大跨度的线性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涉及沿线8个省市的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城市,杭州人民对这条千里长河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并倾注全力助推运河申遗。本刊这期刊出的《当代马可·波罗重走运河路》《〈遇见大运河〉:用舞蹈语言助力大运河申遗》两文就是用不同的视角和形式为助推大运河申遗成功作出自己的努力。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保护遗产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走的路还很长。本刊将继续关注申遗成功后的新亮点,刊发相关的文稿和图照,让古老的大运河绽放更加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通过反思大运河遗产保护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确认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判定是其中的关键,构建价值体系的平台必须依据古人之世界观,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制度背景和文明模式的形态结构中寻找答案,进而对大运河的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所流经区域的景观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运河本体的遗产价值以及运河生态环境,都是沿线区域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考量要素。现阶段,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理论研究整体滞后于实践发展,保护和利用的规划、实施管控和文旅发展等方面在实践中也因为价值理念的认知、缺乏科学系统理论指导和健全法规与机制支撑等等困境而出现了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遗产这一重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效。在梳理现有文献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实践现状,揭示了大运河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的挑战和现实困境,为科学保护大运河遗产的原真性、整体性,以及动态连贯性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特征是按照遗产类型分部门管理:一般意义上的文物由文物部门管理,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则由建设部门负责。本文通过对遗产类型、保护理念与遗产管理体制三者内在关联性的分析,将中国的遗产管理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并展望中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标志性工程。同时,它创建了一系列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设文化遗产。全面回顾了三峡工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典型案例,石宝寨、白鹤梁、张飞庙、大昌古镇,以及三峡工程的相关保护展示区和三峡博物馆等,以期对其他类似大型工程的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运河纵贯数千里,跨越上千年,至今仍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处名副其实的人类遗产。随着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的推进,对其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透过大运河的历史探讨世界遗产相关框架下大运河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8.
沈娴 《文化交流》2014,(8):16-20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欢欣之余,回想这项遗产,除却一些基本数据,我们对大运河的历史似乎知之甚少,对大运河的感性认识很难具象化。大运河的历史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地成了城市记忆的盲点。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发展的视角下,以河南省滑县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大运河滑县段为研究核心,探讨了多元活态遗产廊道带动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措施,旨在借助县区内现有资源,激发当地文化活力,对快速发展地区中的文脉精髓实现因地制宜的保护和传承,规避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挖掘更具潜力的城市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大数据、算法、深度学习为特征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身边,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而人工智能也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数字化、精准化、场景化的全新路径,从而建立遗产保护智能大数据平台、文化传承智能传播平台及旅游开发智能终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杨昀 《中国名城》2020,(4):76-81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活态廊道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运河遗产资源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客观归纳当前苏州段运河的发展瓶颈,并借鉴国内外典型线性遗产廊道的成功经验及发展模式,从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旅游产品谱系、创建运河文旅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创新等方面,构建苏州段运河遗产廊道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以期为中国大运河遗产资源的统筹保护、有效传承与活态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具有全球性文化价值,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可以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为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其联结世界其他运河城市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活动。该文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对该组织的梳理和剖析,探讨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路径、作用与意义,对提高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其中隋唐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开发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运河,它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历经2 700公里,跨越了我国6个省。隋唐大运河流传至今,已不只是我国著名的运河,南北沟通要道,更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历史价值。隋唐大运河在2014年已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有着丰富历史价值的古迹,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保护工作并不完善。该文通过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图书等,研究隋唐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发展历程、历史价值和保护的意义等,分析隋唐大运河这类文化遗产在保护时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大运河语言解说系统对于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美国伊利运河语言解说系统和国内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解说系统,并借鉴经济学中的产品三层次理论,具体分析大运河解说系统理论与实践对河北大运河解说系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价值评估是遗产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于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关注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如何结合线性特征进行更加科学的价值评估上存在较多空白。目前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主要基于文化遗产评估OUV(杰出普遍价值)标准进行,关注以历史、艺术、科学为核心的内在价值和以旅游、社会、经济为核心的衍生价值,线性文化遗产自身特殊价值尚未得到突出。针对线性文化遗产不同尺度跨区域的线性空间、传承延续的文化时空融合、不同文化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三大核心特征,提出了LINE(linear-integrated-natural-external)线性文化遗产评估模型,从“突出线性-时空连续-协同系统-多元数据”4个维度进行模型优化,并以中国大运河为例进行从框架到指标再到数据来源拓展的应用示范,旨在为线性文化遗产的科学评估与保护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遗产小雁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让普通大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的文化内涵,是文化遗产传播人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小雁塔的建筑魅力、蕴含的文化精神、后世的累加遗产三个层面解读小雁塔的遗产价值,梳理小雁塔的文化内涵,以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韩笙 《文化交流》2013,(11):2-5
2013年9月27日,在扬州召开的2013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上,大运河申遗力唁员透露,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家,近日正式完成对中国大运河全线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的现场考察评估。  相似文献   

19.
王娅  胡敏 《中国名城》2011,(8):26-30
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国内外遗产保护的趋势入手,认为虽然名城保护中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面临很好的机遇。文章分析认为无形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在名城保护中应当实行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广泛参与的三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及基于上述原则的保护方法。最后,文章通过...  相似文献   

20.
现有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运河均为工业革命时期的水工技术典范,中国大运河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水利技术巅峰杰作来申遗,开创了首例。大运河"申遗"不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全部,它蕴含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与想象力。这说明文化是发展的意义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